10月14日:“世界标準日”
标準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準繩、基礎,始終貫穿着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層面,傳說中的黃帝“設五量”( 衡、量、度、畝、數),禹的“左準繩,右規矩”就反映了中國的标準化的悠久曆史。而今,國際标準化組織将自己的成立紀念日10月14日定名為“世界标準日(WORLD STANDARDS DAY)”。設立此節日的目的是:這一天用以表彰全球衆多推動标準化領域發展的專家及其所做貢獻,其宗旨在于提高監管機構、行業與消費者彼此之間的重視,尤其是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标準化所展現出的重要性更無可替代。
2022年10月14日是第53屆世界标準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将今年世界标準日的國際主題确定為“美好世界的共同願景”,為彰顯數字時代标準化發揮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動标準的數字化轉型,标準委将今年世界标準日的中國主題确定為“數字時代的标準化”。
一、“世界标準日”的由來
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來自包括中國在内的25個國家的代表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一次會議,協商在聯合國标準協調委員會(UNSCC)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制定國際标準的組織,這是為什麼後來國際标準化組織選定10月14日為“世界标準日”的根本原因。
1970年,在當時的主席土耳其人法如克·孫特(Mr.Faruk Sunter)的倡儀下,ISO發起,于10月14日慶祝第一屆世界标準日。此後,每年的10月14日成為全世界标準化工作者的節日。ISO各成員國在10月14日前後舉行各種活動,包括組織研讨會、展覽、學習班、放映電影、電視和廣播采訪等,隆重慶祝世界标準日,一方面慰問辛勤工作在标準化領域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向社會廣泛宣傳标準化知識。
1970年至1985年,世界标準日沒有主題,ISO和其成員側重宣傳标準化,特别是國際标準化的基礎知識。
1988年,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決定聯合慶祝世界标準日,主題是“照明及照明标準化設備的國際标準化。”
1993年,ISO和聯合國際電信聯盟(ITU)以“信息技術”為主題,共同慶祝世界标準日。從此,每年10月14日的“世界标準日”從ISO成立紀念日演變成當今世界上三個最大的國際标準化機構ISO、IEC和ITU共同的節日。每年由ISO、IEC和ITU聯合商定世界标準日的主題,三個組織的主席聯名簽發世界标準日祝詞,ISO中央秘書處和IEC中央辦公室聯合設計、印制和發送世界标準日宣傳畫。
我國自從1978年重新進入1S0以後,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準日,全國各大、中城市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和紀念會,緊密結合ISO的當年世界标準日的宣傳主題,廣泛宣傳标準化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們的标準化意識。
二、“世界标準日”曆年主題分析
世界标準日始于1970 年。從1986年開始,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主席向全世界發出世界标準日的祝詞,1988年開始,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與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主席共同發布世界标準日祝詞,1993 年開始,國際電信聯盟(ITU)秘書長也加入到世界标準日的祝詞中。全球影響最大的3個國際标準化組織共同推動世界标準日,每年祝詞的主題清楚地表明了标準化發展的曆程與趨勢。
較早的世界标準日主題集中關注了标準的國際化,1986年和1987 年的主題都是“國際标準化”。1992 年的“國際标準———打開市場的關鍵”主題反映了全球一體化的浪潮,2002 年著名的“一個标準,一次檢驗,全球接受”主題,充分反映了标準在實施合格評定、提高産品質量、消除貿易技術壁壘方面的作用。
從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安全成為世界标準日主題的重要内容。1991 年世界标準日的主題是“勞動安全”。此後的世界标準日主題關注的安全問題,内涵逐步提升,從 2001年的“環境與标準緊密相連”,到 2009 年的“标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上升到環境和氣候對人類的危害和威脅。
1993 年,ISO、IEC、ITU 3 大國際标準化組織第1次共同發表祝詞,主題是“全球标準使信息處理更快更好”;2003 年世界标準日的主題是“為全球信息社會制定全球标準”。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開始,世界标準日主題越來越多地關注服務和消費安全,從 1994 年的“标準和消費者———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夥伴”,到 1996 年的“呼喚服務标準”,以及 1998 年的“标準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對消費者安全的關注,也包括如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随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世界标準日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老年人、行動不便者。2010年世界标準日的主題是“标準讓世界更暢通”。祝詞從輪椅坡道到感應門傳感器,再到電話鍵盤開關按鈕,讓老年人、行動不便者、眼疾者像身體健全的人一樣能夠順利地獲取和交流信息。
2011年世界标準日的主題“國際标準樹立全球信心”,說明标準化不僅能夠滿足世界物質層面的需要,而且能夠在精神層面為人類樹立面對未來的信心。
2014年世界标準日的主題是“标準促進公平競争”,說明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各個層面上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各個經濟體之間前所未有的互相依賴。今天, 同一個市場内的産品不再是“某國制造”,而是“世界制造。通過使用國際标準, 企業才能夠進入到全球價值鍊并從技術改革中受益。
2021年世界标準日的國際主題為“标準促進可持續發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主題為“實施标準化綱要,促進高質量發展”。明确了标準化工作的新方位,提出了标準化改革的新路徑,确立了标準化開放的新格局,為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标準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提供了行動指南。
由此可見,曆屆世界标準日的主題已從過去單純關注經濟與技術領域開始轉向同時關注社會進步與可持續發展,進而關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三、“世界标準日”曆年主題羅列
•1986年第17屆:國際标準化
•1987年第18屆:國際标準化
•1988年第19屆:國際标準化
•1989年第20屆:衛生技術标準
•1990年第21屆:國際标準為世界免遭破壞所起的作用
•1991年第22屆:勞動安全
•1992年第23屆:國際标準——打開市場的關鍵
•1993年第24屆:全球标準使信息處理更快更好
•1994年第25屆:标準與消費者——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夥伴
•1995年第26屆:一個移動着的世界
•1996年第27屆:呼喚服務标準
•1997年第28屆:世界貿易需要國際标準
•1998年第29屆:标準在日常生活中
•1999年第30屆:矗立在标準上的建築
•2000年第31屆:國際标準促進和平與繁榮
•2001年第32屆:環境與标準緊密相連
•2002年第33屆:一個标準一次檢驗全球接受
•2003年第34屆:為全球信息社會制定全球标準
•2004年第35屆:标準聯結全世界
•2005年第36屆:标準使世界更安全
•2006年第37屆:标準為小企業創造大效益
•2007年第38屆:标準造福人與社會
•2008年第39屆:标準與智能綠色建築
•2009年第40屆:标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2010年第41屆:标準讓世界更暢通
•2011年第42屆:國際标準樹立全球信心
•2012年第43屆:減損耗增收益——标準提高效率
•2013年第44屆:國際标準推動積極改變
•2014年第45屆:标準營造公平競争環境
•2015年第46屆:标準是世界的通用語言
•2016年第47屆:标準建立信任
•2017年第48屆:标準讓城市更智
•2018年第49屆:标準建立信任
•2019年第50屆:視頻标準創造全球舞台
•2020年第51屆:标準保護地球
•2021年第52屆:标準促進可持續發展,共建更加美好世界。
•2022年主題:美好世界的共同願景。
四、“世界标準日”祝詞(1998年)
這篇《标準在日常生活中》是IEC主席廖文良、ISO主席伯納德·法爾克、ITU秘書長派卡·塔紮尼在1998年“世界标準日”的祝賀詞,對我們大家了解世界标準非常有現實意義。
正文如下:
事實上,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标準,日常生活将會是什麼樣子,取生活中任何一幕,你都會很吃驚的發現:有如此多的标準在支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你醒來的那一刻,标準就在以某種形式幫助您塑造一天的生活,使你的生活更容易、更舒适、更安全,簡而言之就是更方便。
想象一下,假如你的銀行卡尺寸太大,不能插入自動取款機的滑槽取款;假如電池的尺寸與你的電氣設備不匹配,假如商店沒有條形碼來計算庫有貨物的數量和價格;假如國際互聯網地址沒有标準化域名,你的生活将會是什麼樣呢?事實上,生活中沒有标準是不可想象的。在當今世界,我們期待快速有效的通訊,我們要求電子設備之間能夠兼容和互聯,我們希望我們的工具、消費品和産品便宜,易于生産和高質量。要做到這些,國際标準絕對是必需的,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作用是如此隐蔽以至于被人們當成想當然的事情,當它們存在并發揮作用時,你雖然會很高興,但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國際标準在“保護”着你。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标準是一種“基準”,它被選定作為與物體或行動進行比較的樣本。它們給最終用戶提供一個事物判别的準則、質量測量的依據以及兼容性和互聯性的某種保障。不管是确保全球聯通的電話網标準,還是确保醫院救治生命的醫療設備電磁兼容的标準,或是幫助企業提供更好服務的質量管理和環境管理标準,這些國際标準确實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撐它們通過對安全、人身健康和環境保護的貢獻,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
标準是如此有用并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就是因為他們是基于生活—日常生活的經驗,并且是依據不同地域和領域的實際需要而制定的,它們是這些經驗的物質結晶,适應并滿足了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和現行經濟條件的需要。
國際标準是在國家或地區采用的協商一緻的文件。ISO、IEC和ITU這三大國際組織的工作領域相互補充,共同組成一個提供自願采用的國際技術協議的完整體系。這些被作為國際标準或建議出版的技術協議有助于實現世界範圍内的技術兼容。如果很多機器、系統和裝置能夠在一起協同工作,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首先應當歸功和感謝國際标準,盡管目前還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标準是根據生活的實際需要而制定的.這三大國際标準化組織的工作正在緻力于制定未來所需要的國際标準以适應千變萬化的技術創新和日新月異的日常生活的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