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每個人都會做夢,夢的内容總是千奇百怪,變化莫測。無論是噩夢還是美夢隻要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會被忘得一幹二淨,雖然有時候也會記得,但也模棱兩可。我一直都覺得夢很神秘,直到學了心理學之後,我才明白夢和人的心理活動有很大關聯。
不同的夢境反應了個人不同的心理問題,有些人夢到人,有些人夢到事。
當你夢見一個人的時候,至少說明這個人在你心裡是很重要的。因為不重要的人,你内心不會起波瀾,夢裡肯定是見不到的。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來看看夢境和潛意識的關系:人的睡眠分為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夢境是在深度睡眠時期産生的,人一旦進入了睡眠狀态,意識便處于休眠狀态,這時潛意識就會在我們的腦海四處遊蕩。
潛意識是由本能、欲望構成的,它的原則是負責快樂。而意識是後天規範化的産物,制約着本能欲望與情感的。意識與潛意識同時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别人如果對我們認可和贊美,這些沖動就會轉化為潛意識,在日積月累中轉化為意識。如果别人的評價我們不能接受,那意識上就會首先排除。很多時候,人内心有很多矛盾和沖突,其實也就是潛意識和意識的沖突。甚至很多時候潛意識和意識是相反的。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願望是彌補意識控制下平常生活中很渴望的,但是又得不到滿足的東西”。比如我們很想得到某個禮物,就會在夢中去實現。或者我們很想見一個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又無法見面,于是我們可能會在夢裡與他們相見。
當一個人多次出現在你的夢境裡,說明你很思念他,或者他在想你。很多女孩子夢裡思念一個男生,醒來後,也會覺得對方也思念自己,于是就急匆匆地給對方發消息,一時間分不清夢境和現實。于是女孩子們會問,是不是這個時候對方也在想自己,還是說對方已經逐漸把自己忘了。
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确實存在着一種磁場。磁場内是人們的思想活動,潛意識影響着我們的思想活動,如果對方正在想你,首先會引起腦電波的互動,進而産生一種磁場,前提是兩人是相互喜歡的。
曾經有一個實驗者在藥物催眠下進行了睡眠,另一個他的親友或者愛人在不遠處也進行睡眠,由于實驗者在夢中思念這個人,他的這個愛人也在夢中夢見了對方。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單相思,或者暗戀。在周公解夢裡,有幾種常見的案例。第一種,在夢中和暗戀的人接吻,或像戀人一樣交往,代表你們發展成功的機會很大。第二種,如果在夢中隻可從遠方望對方,代表你們的距離較遠,心靈上有差距,溝通上有問題。最後一種,如果在夢中看見對方離你遠去,代表你即将錯過一段感情,或者說本來你和他是有發展機遇的,隻不過你沒有把握住。
當然要強調一點是,單相思是不會産生磁場的,一般隻有極度思念對方這種情況才會産生磁場。單相思的人,再怎麼思念對方,對方也不會有感應。
當然,這一說法并不是很嚴謹。如果說夢見一個人,正确的科學解釋是,是這個人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可能白天我們并不會記起這個人,也不會因為這個人産生很大的情緒波動,甚至忘記了他。但由于潛意識裡他對我們很重要,所以在夢境裡,依然會想念對方。
比如一個女孩失戀後很痛苦,她意識上理智地讓她放棄這個人,于是她加班加點工作,不停認識新的朋友,生活逐漸好轉,看起來這個男人好像對她來說變得不重要了,但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女孩就在夢中夢見了對方,醒來後她很痛苦。
在心理咨詢師的陪伴下,她選擇直面這次失戀帶來的打擊,而不是逃避現實、逃避生活。所以說夢境往往會喚醒我們最真實的想法,我們可以通過夢境來準确地判斷和分析自己,而不是逃避問題。
《夢的解析》是這樣解釋的:實際上,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每一個夢都起源于第一種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種力量(意識)的防禦和抵制 。
弗洛伊德曾經強調過,女性的夢境往往暗藏了一些夢的含義,因為女性習慣性壓抑自己,尤其是在性方面,所以潛意識裡性的欲望就在夢境中展現了。關于夢見一個人,對方是不是在遺忘你或者想你的疑問,其實也是女性性壓抑的一個表現。
除了性壓抑,夢境往往也和童年有關,童年的記憶往往不會被抑制 ,很多時候我們做的夢是由童年時期與平日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所拼湊起來的。
夢裡夢到醒不來的夢,夢裡抓住了另一個夢,夢裡将現實融入夢境。最後發現,一切都是泡沫,有些愛,穿越了四季,還在心裡。
時間治愈的永遠是那些想治愈的人,不然誰會在漫長時光洪流中,一想到某個人,就淚流滿面。每個人内心都有那麼一個無法忘記的人,無論時間怎麼流逝,總會在某個夜深人靜時想起。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前後黑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ost H, Kolachana B, Hakimi S, Lemaitre H, Verchinski BA, Mattay VS, et al. A common allele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mpacts prosocial temperament and human hypothalamic-limbic struc- ture and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31):13936–41.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