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夏靈武市職業教育中心首頁?“課堂搬到車間,學位就是崗位,師傅帶着徒弟,學習就是生産我們訂單班的30多位同學畢業後在這裡直接上崗”3月29日,甯夏北部石嘴山市一家新材料企業生産中心控制室内,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新材料專業學生宋飛目不轉睛盯着中控儀表上回傳的數據參數一旁,車間技術骨幹不時講解指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甯夏靈武市職業教育中心首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課堂搬到車間,學位就是崗位,師傅帶着徒弟,學習就是生産。我們訂單班的30多位同學畢業後在這裡直接上崗。”3月29日,甯夏北部石嘴山市一家新材料企業生産中心控制室内,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新材料專業學生宋飛目不轉睛盯着中控儀表上回傳的數據參數。一旁,車間技術骨幹不時講解指導。
宋飛和他的同學對未來就業的自信,源自甯夏職業教育與産業無縫銜接、不斷提質培優帶來的底氣。
一邊是産業“人才荒”,一邊是畢業生“就業難”,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人力需求側的剪刀差該如何彌合?近年來,甯夏職業教育按照院校辦在産業園區、專業建在産業鍊上的培養模式,推進産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5年來共培養技能人才20多萬名,僅去年就輸送全口徑技能型人才4.1萬人,其中為甯夏“九個重點産業”培養技能型人才首次突破10000人。
緊扣産業鍊
在欠發達地區,産業轉型升級引發的結構性人才短缺普遍存在。
“以現代奶産業為例,全區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有330多個,按平均每個養殖場15名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算,人才需求量至少要5000人。甯夏大學有關的專業每年招生隻有90人,1/3考研,1/3去了外地,能為本地産業服務的也就30人左右,缺口巨大。”前不久,甯夏黨委人才工作會議上,與會自治區領導的一番話道出了甯夏人才培養滞後于産業發展的窘境。
技能人才培養該往什麼方向轉?答案就藏在一個個不斷興起的産業中。
“我們依據‘産業需要什麼、提供什麼人才’的原則,迅速啟動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與九個重點産業發展供需‘對接談’‘對接行’‘對接策’的專項計劃,出台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精準推進。”甯夏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李玮說。
甯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的一組專業調整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新開設畜牧獸醫、雲計算技術應用等專業7個,擴展護理、工業機器人等專業6個,限制招生小學教育等專業3個,停招撤銷高鐵客運乘務等專業2個,學院23個招生專業中,服務重點特色産業的專業占65.2%。
“這些年,我們緊跟産業發展調整專業設置,該撤的撤,該增的增,緊扣産業鍊建強人才鍊,畢業生成了‘香饽饽’。”甯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奇志說,學校曾圍繞産業人才需求做過調研。前幾年,吳忠市招商引入幾家現代紡織企業,然而符合條件的技術工人卻“一工難求”,漸漸興起的康養産業、智能制造業也不斷發出“技能人才荒”的呼喊。
從2015年開始,甯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新開現代紡織專業、擴展升級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校内紡織實訓室不健全,學院就整班整建制将學生和老師送到外地高水平高職院校學習,同時與紡織企業建立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共促就業的“兩聯一促”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廠,大大緩解了企業用工難問題。學校還借助國家高職擴招機遇,把紡織企業原有職工納入“先招工、後招生”學員培養範圍,學校送教入企,對産業工人“提升再造”,3年來共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130多人。
這幾年,甯夏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及重點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不斷優化調整專業,增設畜牧獸醫、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等新專業73個,淘汰落後專業36個,建設了36個高水平和優質專業群,極大提升了服務重點産業集群式發展的能力。
轉變技能人才培養方式
這幾天,甯夏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史旭東忙得不可開交。該校與3個工業園區、7家新材料企業共建的新材料現代産業學院将于秋季迎來第一批240名學生,課程設置、師資組建等都要重新敲定。“這次是學校、企業和園區共建共享,學院建在園區,教學送到企業,打破過去‘兩年半在學校、半年接觸實操’的培養模式。首期開設光伏材料、矽材料等4個專業,都是訂單班,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真正實現聯合培養人才。”
職業院校與企業單位從“松散聯結”到“實體嵌入”,折射出技能人才培養方式的巨大轉變。
過去,職業教育“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解決明天的問題”,導緻人才培養與生産實際、技術一線脫節,畢業生上崗後不可避免要花大力氣培訓甚至“回爐再造”。轉型探索中,“嵌入式”産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方向。
甯夏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點發展的“九個産業”,指導督促高職院校聯合23家産業園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共建奶産業、葡萄酒、枸杞、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等10個産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現代産業學院,形成了新時代甯夏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新模式。
“雙主體育人,就是學校教師、企業技術骨幹一起設置課程、研發教材、攻關課題。”史旭東說,這幾年,學校有些專業已經進行了探索示範,不僅培養的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教師的教學能力、企業的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學校獲得的知識在實踐中不斷鞏固、消化,真正上崗後,幹起來得心應手。現在在牧場上班,月工資過萬了。”甯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馮玉強說。
現代産業學院的成立,促使職業教育在緊密對接産業變革和技術升級中跑出了“加速度”。目前,甯夏校企合作共建了11個自治區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遴選培育了25個自治區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組建了20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這些學院逐漸成為“雙師型”教師社會鍛煉和企業實踐的平台、大學生創新創業和發明創造的平台、重點産業企業員工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升的平台。
捅開進階“天花闆”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我當時的心情,應該是‘恍然如夢’。”甯夏師範學院本科大一學生哈俊回想起去年“高職升本”的經曆時說。和哈俊同時開啟職業教育本科生涯的,還有中職升本和高職升本的303名學生。
長期以來,“考不上高中讀中職,考不上大學讀高職”成為許多學生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層次不高”“出口狹窄”等“天花闆”,讓職業教育輸入端的通道越來越窄,這個“金字塔”的底座,如何成為讓更多孩子人生出彩的支點?打通中職、高職、本科縱向通道,推進普職融通,是加快職業教育走出被歧視窘境、增強社會認同的突破口。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不應止步于專科層次。我們探索構建中職、專科高職、本科一體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甯夏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王玉林說。甯夏師範學院等高校已經開辦了電子信息類等6個職教本科專業,甯夏職業技術學院、甯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向教育部申報了10個對接重點産業的本科職業教育專業,暢通學生繼續升學深造的通道,加快為重點産業輸送更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考上本科,以後還可以繼續攻讀碩博學位,孩子們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職業教育就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而是具有同等地位、同等價值的‘第二賽道’。”甯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張治榮說。
“天花闆”破了,不解之聲也随之而來。有人認為,職業本科是簡單地延長學制、增加課時,學生的技能水平并沒有提升。對此,甯夏師範學院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張建國卻有自己的理解:“這是一種全新的培養方向,就是通過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的改革,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品德素質優良、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突出、創新素養與人文科學素養良好、社會責任明确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讓他們具備運用綜合性學科知識向縱深發展的能力。”
對此,甯夏師範學院中職升本科學生馬珊充滿信心:“本科階段,我們不斷拓展理論和學科知識,提高的不僅是學位證書的含金量,還有解決難題、創新研發的能力,相信人生的舞台會越來越廣闊。”
(本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