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很喜歡過生日,因為生日那天很多時候父母除了對他們有求必應之外。還能吃蛋糕,收禮物,更重要的是還有一群自己的喜歡的夥伴會到來。這幾乎是他們每年都很盼望的儀式感滿滿的節日了。
不過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大人可能會為了他們的生日到底在哪一天,有分歧甚至爆發沖突。
因為到底該給孩子過陽曆生日,還是過陰曆生日,年輕人和老一輩是有不同的想法的。
到底哪天給孩子過生日,一家人出現了矛盾小洪家平時給女兒過生日,都是按照傳統的陰曆過。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不過有天小洪因為要去出差,如果按照陰曆生日的話,那麼就會沒法跟孩子一起過生日。
想着天天在自己耳邊吵着要生日那天帶去主題樂園玩的孩子,小洪不想自己那天缺席讓孩子失望。
她拿着日曆翻看起來,發現孩子隻要是過陽曆的生日,那麼就完美的避開這個煩惱。
跟孩子商量後決定過陽曆生日,小洪愉快的準備起孩子的生日會來。
可是讓小洪沒想到的是,跟着他們一起的公公婆婆對小洪讓孩子過陽曆生日的行為感到不滿。
公公甚至說,如果非要孩子過陽曆生日,他們作為爺爺奶奶的當天就不參加,甯願關上門在屋裡待着。
小洪和老公開始給兩位老人解釋,但是固執的老人堅持認為,以前一直都是過陰曆生日就非常合适。
哪怕有什麼原因,都不能随意更改日子,這種不尊重傳統的行為非常的不好。
郁悶的小洪眼看着就要跟兩位老人吵起來,孩子聽到了聲響出來打斷大人們的談話。
懂事的孩子說:“爺爺奶奶,我想過陽曆生日,我們班的小夥伴們其實都是過陽曆生日。再說我也不想讓媽媽缺席我的生日會。”
老人一看心愛的孫女出聲了,雖然心裡頭還是有些不爽,但是最終還是妥協了,尊重孩子想過陽曆生日的選擇。
其實,很多人可能會想,過陽曆和陰曆不都是過生日嗎?具體哪一天過,就那麼重要嗎?
孩子過陽曆生日好,還是陰曆生日好?1、陽曆生日容易記,方便
所謂的“陽曆”,就是我們平日裡說的“幾月幾号”,是月球圍繞地球轉的算法。日曆表格上的阿拉伯數字就是陽曆的日期。
陽曆是全世界統一使用的計時時間。
我們的身份證、戶口本以及各種上學和工作的證明上,用的都是陽曆的生日。越來越多的人流行過陽曆生日,其實原因無非是簡單好記,不用再去推算陽曆對應的陰曆日期。
2、陰曆生日體現傳統,老人習慣
所謂的陰曆又叫農曆,就是平時說的幾月初幾,是地球圍繞太陽轉的算法。日曆表格上的漢字“初一初二初三”就是陰曆的日期。
陰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中國文化的傳承。重要的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都能體現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
現在給老一輩的家人過壽,用的都是陰曆的生日。
所以在老一輩人的眼裡,選擇個孩子們過陰曆生日,既能夠尊重傳統的文化,也能夠将一些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傳遞給孩子。
3、和睦溝通最重要
不管是選擇方便潮流的陽曆過生日,還是選擇尊重傳統的陰曆生日。過生日的主角還是孩子,隻要孩子們高興,選擇哪天過對孩子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大人要私底下溝通好,心平氣和的商量。一家人的和睦相處最重要。
能夠達成共識是最好不過的選擇,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生日過得更加的愉快。
孩子也才能更好的接受來自父母以及長輩對他們的祝福和疼愛。
父母給孩子過生日,儀式感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小朋友那麼喜歡過生日?”
有人回答說:“相比較大人,孩子更喜歡儀式感”。
生日其實就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感。
有人說,有儀式感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在美國暢銷書《你的N歲孩子》一系列書裡,每一本都留下一個章節不厭其煩的告訴家長,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生日派對該如何準備。
一開始看到這些章節的時候,我都是快速翻過去的。因為覺得不是很接地氣,同時也不是很理解對這種生日儀式感的重要性。
現在看來,是我對孩子生日儀式感的積極意義不是很重視,或者說并沒有意識到生日儀式感對孩子們的重要性。
美國哈佛大學與行為科學家Francesca Gino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
他們邀請一群小朋友,并将他們分成兩組,然後開始試吃小蘿蔔。
第一組被要求遵守一套儀式來吃小蘿蔔:先敲擊兩下桌子,然後打開小蘿蔔包裝袋,再敲擊桌子兩下。放入嘴巴之前,再做一次深呼吸,最後才可以吃掉。
第二組沒有任何的要求,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結果第一組的小朋友越吃越多,并且特别喜歡沉浸于這樣的“遊戲”當中。
和有儀式感的吃胡蘿蔔一樣,每年過生日都是同樣的流程:邀請小朋友,确定或者布置生日會場,點蠟燭、唱生日歌、許願、吹蠟燭、切蛋糕、吃蛋糕。
這一套在大人看來毫無新意的流程,小朋友們卻樂此不疲。
因為生日那天,是完全屬于孩子自己的節日,所有的人都隻是為了他一個人而來,自己在那天最重要。這樣的儀式感,孩子們看得特别重要。
其實對孩子生日儀式感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彌補大人們童年的缺失,也是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家庭禮物。
那麼在過生日這件事情上,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童年經曆?
1、要重視孩子12歲、14歲和18歲的生日
為什麼要重視孩子這三個年齡段的生日?和孩子的青春期有關。
12歲的孩子剛步入青春期,叛逆的種子在心理蠢蠢欲動,身體也跟着發生了變化。給孩子舉辦生日時,可以借機給孩子普及生理知識和安全保護自己的知識。
14歲的孩子進入了青春中期,可以獨立的負起法律的責任了,借舉辦生日會的機會,告訴孩子可以此後不必事事依賴父母,要學會獨立。
18歲無疑就是一場成人禮了。無論如何,家長都要給孩子辦一場生日會,慶祝孩子正式成人,可以開始獨立的生活,慢慢的成熟和扛起肩上的責任。
能夠勇敢的面對新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雖然說不必孩子的每個生日都充滿儀式感,但是這三個重要的生日家長還是要用心給孩子舉辦。
2、讓孩子參與準備
去年我曾參加過鄰居給她孩子辦的生日會,在生日會上。鄰居的女兒一邊組織小朋友們玩遊戲,一邊端水果,添加飲料,很有小主人的範。
鄰居說,這場生日會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從寫邀請函到準備吃的,到選擇何種遊戲項目,她都有意識的讓孩子一起參與。
比如寫邀請函這件事情,就是孩子自己選的卡紙,自己設計的樣式和手寫的内容。我看了邀請函,确實非常漂亮讓人印象深刻。
鄰居還告訴她家女兒,舉辦生日會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主人,把自己邀請來的每個客人都照顧好,讓他們吃好喝好玩好,每個人都盡量照顧到。
由此看來,放手讓孩子當一回主人,孩子們的成長速度之快,可能都會讓家長吃驚。
3、共同的經曆比“天價生日宴”更有意義
行為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說:幸福感更多地來自“經曆”,而不是“禮物”。
相比較家長們想通過生日會來展示自己的攀比心和虛榮心,孩子們更看重跟家長在一起的各種經曆。
比如跟家長一起做一個蛋糕,一起準備自己的生日會,或者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專門陪孩子進行一場簡短的旅行。
比起豪華的生日排場和貴重的生日禮物,這些經曆更能讓孩子開心和心動。畢竟每個孩子在成年之前,父母用心的陪伴勝過任何貴重東西的獲取。
對孩子而言,一個父母用心和自己參與的生日會,除了能夠增進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親子感情之外。
還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
因為生日會背後透露出來的是家長對孩子的用心和愛,這些溫情脈脈的儀式能夠為孩子帶來一生的溫暖。
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會對用心的父母産生感恩之心。也知道不管今後在外經曆過什麼,家庭的溫暖永遠在等着他們。
而他們也會從家庭裡得來的溫暖,傳遞給他人。内心溫暖,懂得愛和愛他人。
至于大人們之間的争執和不同意見,如果影響到了孩子,那就會違背了孩子過生日的初衷,由此引發的家庭矛盾更是不值得。
而大人們隻需要記住,孩子才是他們生日會的中心,讓孩子們在當天收獲開心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