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白鹭、池鹭、大藍鹭、鸬鹚、黑水雞等衆多鳥類來到邯鄲市複興區園博園西湖覓食、嬉戲。它們時而在水中追逐嬉戲,時而翺翔藍天,構成了一幅和諧優美的畫面。 聶長青師乃平攝
河北日報記者李冬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報告提出的系列部署,讓出席黨的二十大的河北代表深感振奮。代表們表示,要學習貫徹落實好報告精神,努力描繪出燕趙大地最美生态畫卷。
■兩個“基本消除”,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曉華,對報告中這兩個“基本消除”格外關注。
“這兩個‘基本消除’目标非常具體,讓人振奮,為我們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曉華代表說。
報告在總結過去十年生态文明建設成果時提到,“生态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也是河北代表的共同感受。
省生态環境廳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9月,我省PM2.5平均濃度達到34微克/立方米,邁入國家二級标準大關,較2013年下降60%以上,11個設區市曆史性全部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後十”并穩定向好。
省生态環境廳廳長李晉宇介紹,未來5年,我省将圍繞大氣質量全面達标,協同推動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确保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在全國“後十”之外并逐步改善。
針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我省将實施縣級以上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推進建制鎮以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推進重點流域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推動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實現污水全部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達标排放。
“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态治理’,對于我們雄安新區來說,就是始終牢記的殷殷囑托,一定要把白洋澱修複好、保護好。”黨的二十大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金昌說。
5年多來,雄安新區積極實施清淤疏浚、退耕還澱、百澱聯通等工程,采取控源、截污、治河、補水等綜合治理措施,全面加強白洋澱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為新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實生态保障。
“下一步白洋澱的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将繼續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确保白洋澱水質持續改善。”田金昌代表表示,雄安新區将不斷鞏固提升白洋澱生态環境修複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加快恢複“華北之腎”功能。
“針對報告提出的‘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态保護治理’,作為專業環境類院校,我們可以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做一些工作。”李曉華代表說。
2020年8月,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成為省河長辦授權的“民間河長”單位。為此,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将“民間河長實訓”列入相關專業實訓課程。兩年多來,師生們對湯河、戴河、石河等秦皇島市13條入海河流域開展了河流巡護。
■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針對持續提升生态系統功能,黨的二十大報告列出了多項任務要求,其中包括“加快實施重要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等。
“所作的報告,為白洋澱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田金昌代表說,“促進白洋澱由良好湖泊向美麗河湖邁進,助力新區加快建設‘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範城市,将成為未來五年雄安新區的重要工作。”據介紹,5年多來,澱區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強。澱區野生魚類恢複至46種;野生鳥類達到237種,比新區設立前增加31種,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白洋澱“安家”。
這也是燕趙大地生态新圖景的寫照。
衡水湖成為“鳥的天堂”,鳥類達到332種,華北豹今年兩次現身駝梁國家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正是我省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及栖息地保護和修複的結果。
“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黨的二十大代表、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對報告中這一表述尤為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築牢京津生态屏障,塞罕壩“啃硬骨頭”,在土壤貧瘠、岩石裸露的石質陽坡上攻堅造林,綠化石質陽坡10.36萬畝。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塞罕壩,目之所及已是無邊林海。
“塞罕壩森林資源的生态、經濟和社會效益正在得到全面彰顯。”安長明代表列舉了幾組數字:目前,塞罕壩森林面積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森林資産總價值達231.2億元。依托百萬畝森林資源,周邊4萬多百姓受益、2.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今年是林場建場60周年,林場上下将認真學習報告精神,再接再厲,全面開啟塞罕壩人‘二次創業’新征程。努力攻克良種引育關、資源結構優化關、森林質量提升關、林業可持續發展關。”安長明代表堅定地說。
根據規劃,到2025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有林地面積将達到11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4%。到2030年,有林地面積達到1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6%的飽和值。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圍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系列安排,涉及産業結構調整、政策完善、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
李曉華代表對“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十分關注。
她介紹,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所以生态環境為辦學特色的本科院校,2019年,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啟動校園垃圾分類工作。
“學院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生态文明素質教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兩門校本通識特色課程,并承擔了全國首套垃圾分類系列教材編寫工作。師生們組成垃圾分類宣講團,面向社會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培訓1500餘場次,線下線上受衆30多萬人次。”李曉華代表說。
李曉華代表表示,今後學院将進一步強化辦學特色,推進“無廢校園”工程,建設綠色大學,積極開展應用型課題研究,将專業領域與産業領域深度融合,服務環保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傳統工業企業怎麼幹?
河鋼集團石鋼公司就在探索一條以綠色轉型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家始建于1957年的鋼鐵企業,2018年底以退城搬遷為契機,大膽實踐“長改短”,将超前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工藝融入新區規劃設計,如今新區已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綠色生産。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河鋼石鋼環保部部長李琛東表示,石鋼新區将全面對标環保績效A級标準,持續實施高質量超低排放,探索創新清潔運輸方式,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做環保治理水平領跑者,争當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先行者。
李晉宇介紹,通過激勵性生态環境績效分級管理,我省鋼鐵企業累計15家實現創A,為全國最多。創新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我省累計28個項目93.89萬噸實現價值4775.69萬元。
“十年來,河北生态環境保護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河北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李晉宇說,“我們将深刻領會的報告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着力推進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全力推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應有貢獻。”
“綠色發展,還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安長明代表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統碳彙能力”,這為塞罕壩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
“未來5年,塞罕壩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林業碳彙交易創新實踐,探索碳彙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安長明代表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塞罕壩正從理念變為現實。”
據了解,今年8月23日,在省生态環境廳舉辦的塞罕壩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暨金融機構授信簽約儀式上,塞罕壩機械林場等8個降碳産品項目與12家鋼鐵、水泥企業實現線上交易,實現價值轉化41.71萬噸、2460.59萬元。
來源:邯鄲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