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承載一代人的記憶?作者:譚永剛小人書在寂靜了十幾年之後,正在不斷重新出版,而且裝幀、印刷更加精美,這對于那些曾經在街角書攤1毛錢租幾本,回家看個夠的前浪來說,簡直像把自己當年跟初戀的合影,美圖秀秀之後沖洗放大,還鑲了框——幸福撲面而來,雖然跟記憶中不太一樣,可還是驚喜滿足,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小人書承載一代人的記憶?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譚永剛
小人書在寂靜了十幾年之後,正在不斷重新出版,而且裝幀、印刷更加精美,這對于那些曾經在街角書攤1毛錢租幾本,回家看個夠的前浪來說,簡直像把自己當年跟初戀的合影,美圖秀秀之後沖洗放大,還鑲了框——幸福撲面而來,雖然跟記憶中不太一樣,可還是驚喜滿足。
小人書的回潮除了懷舊和收藏,更重要的是小人書并非小兒科,相反,它往往是集中了大家制作的大型叢書,它啟蒙了一代讀者,影響深遠。
小人書正經藝名叫“連環畫”,重翻小人書的經典,你會發現美術形式豐富精美,語言叙述嚴謹簡明,故事題材傳統隽永。而且尺寸小,節約紙張,便于攜帶,頗有今天時髦的“口袋書”的環保腔調。
小人書的題材,國風傳統故事占了相當比重。中國經典從四大名著到《左傳》《春秋》,民間故事從《白蛇傳》到《玉堂春》,從嶽飛精忠報國到三國逐鹿中原,從聊齋狐仙報恩到紅樓寶黛初會。在書籍匮乏、影像素材奇缺的年代,許多人對祖先和曆史的想象,都是靠小人書啟蒙的。
以上海美術出版社再版的《中國成語故事》全套60冊的連環畫為例,60本小書,摞在一起也就兩本《現代漢語大辭典》大小,卻圖文并茂地講了500條左右脍炙人口的成語。而且編文由語詞專家金文明先生領銜的30位作者,畫家則集中了240餘位當時最好的中國人物畫家,群賢畢至、神仙打架的陣容,恐怕至今任何一套叢書都難以望其項背。
每條成語皆有出處、來曆、釋義、生僻字,還有拼音,然後再把故事的來龍去脈,簡明生動地娓娓道來,嚴謹而通俗,幾乎是一個配圖的《成語大詞典》,是老少皆宜的人文普及畫冊。
小人書,一頁文字不超過100字,既要簡明易懂,還要生動全面,所以小人書的文字腳本非常有特色。重翻再版小人書就會發現,這并不是“小兒語”。優秀的連環畫,都在保持傳統文字簡潔而意蘊複雜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盡量準确地轉譯或者引用“原文”。四大名著的連環畫裡,人物語言對話使用了大量的原文,既保持了人物性格、身份特征,也保持了名著的特色。而到了《左傳》《成語故事》,編文者除了年代、地點準确以外,盡量将晦澀的原文轉譯成現代漢語,普及但不敷衍,用心良苦。
連環畫的每張配圖都有極強的鏡頭感,幾十幅圖下來人物的神态、身份、性格躍然紙上,如同電影分鏡頭。整套書中白描、版畫、水墨,形式多樣,裝飾、圖案、漫畫,風格各異。
不到巴掌大一頁紙上,既能刻畫皇天後土草民的渺小,也能展開排山倒海一般的農民起義;既有廟堂之上的華美細緻,也有大漠戈壁的荒涼粗犷;既能旌旗招展,也能靜玉生香。電影的遠景、近景、特寫,讓畫家輕松調度。雖然隻是黑白色,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的情景下,人物服裝的面料層次、食物的構成、器皿的紋飾、戰馬的裝飾、室内鋪陳的材質、建築的細節,都被描畫得細緻入微。而且由于題材傳統,小人書借鑒了很多戲曲元素,人物造型典型而概括,浏覽能解,細品有味。今天動辄投資上億的古裝電視劇,都難有這樣豐富、考究、準确的細節。
當年藝術市場不繁榮,許多美術大家都為小人書動筆創作以增加收入,而且他們态度認真負責,常實地親自考證後才開始勾勒創作,出了不少精品。因此小人書尺幅雖小,意境卻不小;價格雖低,審美卻不低。
當年坐在小人書攤前,翻看卷了邊兒的小人書的那群孩子,現在都長成了沉默的中年人,常常困惑為何晚輩沉浸在玄幻和宮鬥裡。他們應該暗自竊喜,當年用幾毛錢的代價,卻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一流文字編輯和美術大家的啟蒙和熏陶。也許他們該試試重新掏出一本小人書給後輩們分享,看看那時的文之秀、畫之美。(譚永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