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
按照成渝中線建設規劃,成都站将于10月11日零時起,停止辦理客運業務,進行擴能改造。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通車,作為其始發終到站的成都站建成投運。至今,成都站已然屹立70載。你記憶中的成都站是啥樣?這裡有沒有你難忘的故事?10月5日,封面新聞啟動了“我和我的成都站”話題,打開了大家的記憶匣子,不少網友分享出珍藏許久的照片。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背後,記錄着這裡的故事。
張鶴鳴求學時購買的成都站始發的火車票
張鶴鳴:
1994年的夏天,1歲的張鶴鳴和母親、奶奶一塊兒回老家,他的父親在成都站站台上拍下了這張照片。那時沒有人能想到他會和成都站結下不解之緣。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2012年,19歲的張鶴鳴從成都站出發開始了在長沙四年的大學求學生涯。而那時的成都站一直是張鶴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了解成都以外世界的起點。
直到2017年,張鶴鳴從一名到成都站乘車的學生、旅客,搖身一變成為了服務、幫助旅客的成都車站工作人員。“我相信,成都站一定會繼往開來,再創輝煌,我與成都站的故事往後也會更加精彩。”張鶴鳴說。
1歲的張鶴鳴和家人正坐在停靠在成都站的T8次列車上
虞同忠:
1984年,成都站新站房建成投用,21歲的虞同忠也調入了成都車站工作。“當時全國三大火車站,北京站、長沙站,還有一個便是成都站。”他說,能夠在成都站工作,自己感到非常自豪。
1984年,成都站新站房建成投用
“新候車室剛啟用的時候,需要打掃衛生,我就負責去木綜廠、鐵路局木材廠拉鋸末面回來,然後倒在候車室的地上,灑上水拖地。這樣可以增加摩擦力,拖得更幹淨。”回憶起成都站的故事,虞同忠滔滔不絕,“現在第五候車室那個地方原來叫第一候車室,後來改成了超市,再後來又改成了售票窗口、小紅帽候車室。現在的第三候車室原來是商場,什麼東西都賣……”
如今,虞同忠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了,“我剛上班的時候看到拆老站房修新站房,結果我還沒退休,它就先退休了。”他說。
楊敏的車票
楊敏:
我來自北方小城寶雞,2015年7月我懷揣着夢想踏上火車來到了成都,當時隻有老的成渝鐵路一路上翻越秦嶺,穿過隧道列車停在了成都站,也停在我工作和未來生活開始的新地方,時光荏苒當我再次看到這張褪色的火車票,往事不斷在腦海中浮現,在今天這個全面電子客票時代,一張老車票,一段舊時光是我這一生都彌足珍貴的美好回憶。
網友二環路孫燕姿:
時間回到2014年,那一年,是我讀書生涯中參與的第一個春運,也是我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車站——成都站。成都站,我們當地人俗稱的火車北站,在運校讀書的我,基本上每天都會從北站經過。那時作為一名志願者,在車站的臨時售票廳學習售票業務,穿着鮮紅的志願者背心,為歸心似箭的旅客們發售着回家過年的車票。
再到2015年,畢業前的實習,又來到了成都站,那次是學習客運員的工作。經曆了在進站的驗證口大冬天跟着師傅們熬通宵;晚上在候車室巡視,看是否有旅客需要幫助;在第二、三候車室的電梯口關注着每一名乘坐電梯的旅客;在檢票口拿着票夾為旅客核實乘車信息後進行檢票;在出站口看着歸家、求學、務工的人們到達成都。
現在已是2022年,從10月11日零時起,成都站将停辦客運業務,進行改造施工。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也作為一名鐵路職工,對成都站的感情頗為深厚。以上便是我與成都站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仍舊記憶猶新,這些經曆将是我最寶貴的财富。願成都站越來越好,我們後會無期!
網友别旭東分享照片
網友别旭東分享照片
網友别旭東:
我的外公、外婆、媽媽都曾工作于成都車站。小時候人潮洶湧的站前廣場、商販的吆喝、站内停靠的綠皮火車還有很多場景往事都随這幾天的改造之聲泉湧而來、雖有不舍、但期待成站蝶變新生。風雨七十載、成都站、我親愛的朋友、再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