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古詩賞析?【原文】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滁州西澗古詩賞析?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釋文】
1. 獨憐幽草澗邊生
(1) 獨:表範圍。隻有,僅僅。
(2) 憐:憐憫、同情。
(3) 幽:《說文》:“幽,隐也。”本義為隐蔽不顯。可引申為“深遠”、“僻靜,清靜”等義。
(4) 幽草:越是荒僻之所,草越長得繁茂。故可引申将草之所處視作幽境,草則稱之為幽草。
(5) 澗邊生:生長在溪澗邊。
(6) 小結:向幽而生是草的本性。詩人去西澗遊玩,發現越靠近水邊,野草越旺盛豐美。它們擠在岸邊,眼巴巴望着無比幽深的澗水興歎。或許它們在想:如果水面上也能夠紮根生長,該有多好?詩人初始忍俊不禁地看着這一切,繼而為它們這種無比喜愛幽境的性情深深打動,故曰“獨戀”。認為其情之真,其情可憫,實在誰也比不上。至此我們明白本句說的是什麼了吧?其實是借草的表現來反襯西澗之幽。
2. 上有黃鹂深樹鳴
枝繁葉茂的樹冠裡,有黃鹂在偶爾鳴叫。鳥鳴之清脆悅耳,更顯山澗之清幽。詩人的視角看似從下移到了上,實際借鳥鳴在山澗中的回蕩将視覺與聽覺擴充到了整座春山,營造了一個空靈之境,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想象空間。
3. 春潮帶雨晚來急
(1) 春潮:“潮”,海潮。引申比喻像潮水那樣洶湧起伏的事物和情勢。“春潮”,首先點明時值春天;其次是比喻此處水勢湍急。
(2) 春潮帶雨:是水流行急處與山石撞擊,如碎瓊亂玉般水花飛濺。如若落差夠大,就有攜風帶雨之勢,讓人有近身飛瀑之感。
(3) 晚來急:不是說急雨在傍晚不期而至。而是對“春潮帶雨”的說明。澗水怒吼吼地奔湧而至,似在大聲的埋怨、呵斥詩人為什麼現在才來(晚來)。“急”,着急了,急眼了。
(4) 小結:從行文可以看出,詩人采用的是移步換景加拟人的寫作手法。本句描述的是中遊之景也。何以見得?我們看前面是“獨憐幽草澗邊生”,後面是“野渡無人舟自橫”,可見都是水勢平緩之所。由此可以推斷詩人是在溯溪而上,至中遊處方見澗水之急。大約此處有一小小瀑布吧?澗水乍見來人,驚喜之餘反倒急呲白咧地埋怨詩人來得太晚。故水聲越是喧鬧,越反見此地人迹罕至。
4. 野渡無人舟自橫
“野”,偏僻,荒涼。“野渡”,渡口處在荒僻之所。詩人溯溪而上,至上遊處水勢複歸平緩。這一點從“舟自橫”可以看出。因為若是水勢很急的話,小船是不可能保持橫渡姿勢的。當詩人出現在眼前,無需有人操縱,船頭便自行指向彼岸,就好像迫不及待準備好了,就等詩人一上船便立即出發一樣。這是不是閑得太久了?
【總結】
王維名作《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可作為理解本詩的一把鑰匙。“獨憐幽草澗邊生”反映的是西澗之“幽”;“上有黃鹂深樹鳴”反映的是西澗之“空”;“春潮帶雨晚來急”反映的是西澗之“僻”;“野渡無人舟自橫”反映的是西澗之“閑”。
本詩描寫的是詩人遊澗之趣。在詩人筆下,西澗景物仿佛自帶性情一般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然而,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果我們的理解僅限于此,顯然還遠遠不夠。
在第四句中,“野渡無人舟自橫”帶給我們一個疑問:中遊已經夠偏僻了,可為什麼會在更加偏僻的上遊處備有渡船供人們取用遊玩?這隻能說明原來此處應該遊人如織才是。則物是人非,繁華落幕後的凋敝、蕭條是否正是詩人所要真正表達的含義呢?而依此回顧整首詩,我們是不是會有更新更深的體會呢?
如果将“幽草”視作草民,則“獨憐幽草澗邊生”反映的不正是詩人對于老百姓渴望過上安定祥和的生活卻可望不可即的深切同情嗎?
如果将“深樹”視作朝廷,則“上有黃鹂深樹鳴”反映的不正是詩人對于居廟堂之遠的統治者發号施令,作威作福,粉飾太平的厭憎嗎?
如果将“春潮”視作民忿,則“春潮帶雨晚來急”反映的不正是詩人對于朝政遲遲不能改觀以緻民意洶洶的憂慮嗎?
如果将“野渡”視作前途,則“野渡無人舟自橫”反映的不正是詩人對于如何解決當前危機而提出的“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嗎?
所謂“野渡”,不正是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嗎?所謂“無人”,不正是垂拱而治嗎?所謂“舟自橫”,不正是無須枉費心機,事情就能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嗎?
韋應物為中唐詩人,作品以山水田園詩成就最大。“詩句往往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此語頗中肯,深得我心。
【譯文】
看吧,幽岸草的熱切望眼令人垂憐;聽吧,黃鹂鳥的深樹鳴啭響動空山。
似春潮,似急雨,澗溪水濛濛撲面;似殷勤,似無意,渡河舟船頭橫轉。
老百姓不過是為了生活;上位者隻熱衷逞威弄權。
暴風雨從雲層探出雷電;唯無為方能夠得渡平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