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年味打糍粑?鄂豫皖往南算起,湖南貴州,江西四川,江蘇雲南,直到東南沿海的甯波上海,過年的一道家家必備特色美食都是自己加工出來的農村辦年貨,全村的壯勞力要挨家排班,今日你家,明日他家,非得家家戶戶這活幹完算拉倒,才可以安心過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農村年味打糍粑?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鄂豫皖往南算起,湖南貴州,江西四川,江蘇雲南,直到東南沿海的甯波上海,過年的一道家家必備特色美食都是自己加工出來的。農村辦年貨,全村的壯勞力要挨家排班,今日你家,明日他家,非得家家戶戶這活幹完算拉倒,才可以安心過年。
油炸糍粑
這個過年必備美食就是糍粑。事情大不大,跟殺豬曬臘肉一樣,家家戶戶人人參加,完全的集體性質辦年貨活動,充滿儀式感,沒它就不叫過年。
糍粑是“打”出來的,打糍粑過程帶着十分男性的狂野,沒有一定的力量幹不來。所以,這項活動成為男人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征服女人們的春情,赢得少女心。
打糍粑是個十足的力氣活。跟耕田耙地不一樣,光有股子硬力氣還不行,三下五除二幹不了這個。糍粑粘性極大,蒸熟的糯米飯在地窩子裡打成米飯糊糊的時候,就像萬能粘合膠,手裡的木槌砸下去,會被牢牢地粘住,任你牛樣的力氣,很難痛快的拔出來繼續砸下。連來幾次必定氣喘籲籲,大汗淋漓。所以,冰天雪地裡,打糍粑的壯男人們幹活之前都會脫掉棉衣,穿着汗衫,露出精壯肌肉,引得少女們頻頻偷瞄,男人自是得意。
油煎紅豆餡糍馍,糍粑的一種
如今農村有了根本變化,壯勞力們都去了城裡,過年沒人打糍粑,也沒了過去的熱鬧。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加工,做出來的糍粑比手工的好看,但是吃起來差了很多。這是糯米的特性,蒸熟表現柔軟糍性,趁熱打成糍粑。做成放涼了澱粉回生,硬的生米磚頭一樣。再做熟又回軟,問題才會暴露出來。如今這樣做出的糍粑大都加熱就成了稠粥一樣稀糊糊的,沒有了過去手工糍粑那種咬不斷的口感,也就沒了糍粑特有的米香。究其原因,兩個毛病:一是加水太多。都知道打糍粑不能加水,泡好糯米蒸熟就是,打的中間隻是手沾沾水,防止糍粑粘住器具。如今可好,打糍粑還加水,過去把這樣打出來的糍粑叫做“昧心食”,農人都不屑于這麼幹。結果是成型放涼回生了一樣磚頭般的硬實,隻是一加熱就露餡。再就是機器不如人工,能把米糊糊反複砸來起勁,盤肉餡一樣起勁才算到位。所以吃着沒有咬不斷那種筋頭。
糯米
如今市場上糍粑供應很是充足,但是很難買到過去那樣手工糍粑,多年買來的都是“昧心食”,去年回老家去農貿市場挑着買,還是“昧心食”,吃着不再是美食享受。今年受頭條裡美食夥伴的啟發,何不自己做?說幹就幹,立馬下單五常稻花香糯米,收到就泡上二斤。等到做成功,早起就迫不及待的炸了四塊,配着糯米白粥和小魚熬鹹菜,一頓就把多年的思鄉情給結結實實的撈了回來,美的無言表述。
我隻是小時候去農村親戚家看到過打糍粑的,自己從沒有做過,也根本沒有想到要自己來。其實真要做起來很是簡單,具體步驟如下:
家裡蒸鍋容量蒸二斤米正好,就泡了二斤糯米。三個小時就好了,标志是米粒能用手指輕輕碾碎成粉。然後淘洗兩遍,瀝水十分鐘。
泡好上籠
備好蒸鍋,篦子上鋪一層籠布,把糯米均勻的攤到上面。點火、燒開、上汽、蓋蓋。大火20分鐘關火。
蒸好的糯米飯
蒸熟的糯米飯倒在瓷盆裡,用擀餃子皮的齊頭小擀杖挨着搗鼓。因為糯米飯的粘性大,要一手緊緊地按住瓷盆。直到把米飯搗成米糊,看不出米粒,牢牢粘住擀杖算是做工到位。
快搗鼓好了
砧闆上擀面皮一樣撒上面粉,一手按住瓷盆,一手沾了水扒拉出打好的糍粑,放到面撲上,在上面撒上面粉,用擀面杖擀到厚薄一樣,放涼了切成塊,就是糍粑。滿滿的成就感。
擀成大餅
糍粑的保管方法很奇特,不能冷凍,也不能冷藏,更不能大米一樣放着。而是浸泡在淨水裡,過幾天看着水變渾就倒掉換新水,如此這般,可以放到來年插秧季節不壞。
涼了切塊
糍粑的吃法很多,分享信陽光山幾個傳統款式:
油炸。糍粑撈出來擦幹,切成二指寬、三寸長的條塊,五成熱油鍋裡炸到金黃,撈出裝盤上桌。一般的直接當點心開吃,有的配着白糖沾着吃。
油煎。效果和油炸一樣,但沒有油炸快,适合家庭自己做來吃。
火烤。豫南沒暖氣,冬天都是堂屋裡架個火盆,烤火取暖。順帶着燒茶、火鍋、烤紅薯、燒闆栗、烤糍粑,等等。很多童年趣事都與這盆炭火有直接關系。
湯煮。各種湯煮糍粑,稀飯、甜酒、雞湯、臘肉,不一而足,各自風味獨特,都好吃的停不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