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前段時間,河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郭軍看到緻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的賀信之後,反複學習了賀信内容,感到非常振奮和鼓舞“提起光明日報,我的内心感到很溫暖,這裡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一直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他還動情地講述與光明日報的情緣,28年前,他寫了一篇文章在光明日報上刊登,如今,雙方的聯系和互動已經成為了常态,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如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前段時間,河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郭軍看到緻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的賀信之後,反複學習了賀信内容,感到非常振奮和鼓舞。“提起光明日報,我的内心感到很溫暖,這裡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一直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他還動情地講述與光明日報的情緣,28年前,他寫了一篇文章在光明日報上刊登,如今,雙方的聯系和互動已經成為了常态。
為貫徹落實緻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中的指示精神,把廣大知識分子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近日,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與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在鄭州舉辦了河南知識界學習緻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精神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們現場分享學習體會,暢談知識分子的初心與使命。
不忘初心共築精神家園
“這封賀信體現了和黨中央對知識界和廣大知識分子的關心、關愛和期望,我們深感振奮和鼓舞。”這些年,讓全國人大代表、黃河科技學院校長楊雪梅親身感受到來自黨中央對知識界和廣大知識分子的重視、信任和關愛。
回想起辦學曆史,她說其中離不開光明日報的鼓與呼。“我們在剛創辦學校時,還處于自學考試輔導階段,光明日報對我們進行了報道,讓我們學校迅速在全省産生了影響,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光明日報對學校的關心支持。”楊雪梅說。
“實際上光明日報已成為與學界溝通重要的橋梁紐帶,及時向知識分子們傳遞了黨中央的精神。”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曆史系主任王雲紅是光明日報的老讀者,在他看來這份報紙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陣地,一些經典的文章影響力已經跨越了時空。
王雲紅在北京上學時,就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他回憶說,“那時我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做過一些工作,後來也有著作在這裡出版,光明日報對我的影響很大。”
看到了這份賀信,河南師範大學教授孟轲第一時間進行了研讀。其中,他對"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這句話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段時間,他思考最多的就是知識分子在精神家園建設中如何進行擔當作為。
孟轲說:“我們都知道光明日報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有人會對此好奇,認為知識分子本身就是從事精神文化生産,為什麼還要談精神家園的問題?”
“精神家園的建設要求我們在文化思想引領上要有所作為。”他認為,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追求新知,應該保持理性思考的态度,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批判性思維。
“學習完賀信内容,感觸非常深,光明日報作為黨報,和我們知識分子在一起,與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同向同行,這是我們共同的初心。”作為一名青年學者,河南科技大學教師闫利春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知識分子初心還包括大心、公心和時代的良心。
文化要薪火相傳,這個“火”怎麼樣傳下去?他認為,需要知識分子不斷往裡邊“添思想柴火”,這樣才可以接續傳遞下去,“知識分子同廣大人民一起,傳承和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系統。因此,知識分子要有敬畏之心,要有理想性,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不圓滑世故,有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擔當。”
“我們應該時刻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的應有之意。”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原站長劉先琴介紹了光明日報報道河南知識界的曆史情況,她認為光明日報的知識分子定位植根于深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在中原大省具有影響力。
超越困惑方能守正創新
“知識分子不能辜負的期望!”作為高校教師,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杜書雲認為,知識分子必須要靜下心來做事,坐得住冷闆凳,努力實現守正創新。不過她也直言,要做到其實并不容易。
原因就在于,一些知識分子也存在自己的困惑。杜書雲關注到一個現象,有的高校教師搞科研,社會上卻看不起這些科研成果,對此她感到非常擔憂。
“不是知識分子理論水平不行,而是有的老師沒有深入到實踐中。”杜書雲認為,探尋規律必須深入實踐,這是知識分子必須堅持的研究路徑,“比如搞旅遊規劃,不到現場看怎麼做出規劃來呢?”
杜書雲還提出另外一個困惑,學校以學生為本,出發點并沒有錯,可是在實踐過程中,高校老師難道就要“取悅學生為本”,把學生當做“上帝”。對此她并不認同,大學教育還是要給學生多一點思想,這是大學教育對學生的真正負責态度。
反複學習了賀信的内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楊國斌深有感觸:知識分子應該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成為社會的良知。
可是,在一些日常調研中,楊國斌發現,一些老師在教學和科研時存在糊弄的現象。他分析,一方面,因為科研壓力大,這些老師在教學上并沒有花心思。而另一方面,他們為了争取科研經費,做了很多項目,可是類似科研的價值卻讓人存疑。
他認為要堅持知識分子的價值——他們在知識傳播過程中實現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智力支持,進行思想引領、精神塑造、價值引導和情感抒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貢獻知識分子的智慧和力量。
“有人是把知識作為自己發家緻富的一個途徑,沒有把自己的知識為人民服務,沒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服務,沒有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這可不行!”楊國斌直言,知識分子要守正創新,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
這幾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醫學專家袁義強很忙碌,帶着該院的醫生們前往新疆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治療。近年來,他們在雲南、貴州、廣西、新疆、西藏的貧困地區留下支醫的足迹。
知識分子要為人民服務。在座談會現場,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紀委書記宋堅認為,守正才是創新的前提,實幹才是根本之道。“說一千道一萬,我們知識分子所做的一切,一定要立足本職,而不是唱高調。對醫務工作者而言,要具備‘德技雙馨’,技術上卓越,道德上也要做到卓越。”他說。
牢記使命與時代對話
我們的使命是什麼?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娛認為:“我們面臨着許多重大現實問題,需要從理論上給予新的說明和闡釋。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我們要在總結概括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創造性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她談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越是向前,越會遇到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越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也會出現各種“雜音”。
知識分子該如何落實好牢記使命?她認為:“僅僅停留于研究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闡釋工作,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衆化,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引領社會思潮,要自覺地擔負起批判和抵制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重擔。”
“我們在老百姓眼中是所謂的文化人,擔當精神非常重要。”孟轲表示,先要做到專業擔當,讓人民群衆接受馬克思主義真理;其次是社會擔當,為社會服務,為治國理政建言獻策;最後是道德擔當,知識分子要率先垂範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
“知識分子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而要有家國情懷,要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一科主任趙清霞看來,使命擔當對于醫務工作者而言并不複雜,關鍵就是要落實到工作中,應該做到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為人民群衆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有人認為,知識分子擔當精神,不僅是要擁有批判意識,而應該有所超越。對此,河南大學教授李勇非常贊同,“我們知識分子首先要做的是要與這個時代對話,因為認知是判斷的前提,在理解時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時代。”
李勇發現,時代發展正在加速,呈現出指數級的發展,超越了我們想象,其中運作也異常複雜,充滿未知。在這個意義上,知識分子提倡要與時代同步,就要不斷地對話時代。與時代的互動過程中,雙方互相生成并形成認識。
對話并不意味着放棄批判,李勇進一步分析:“當然對那些明顯有違常識、有違普遍價值的觀點,我們要旗幟鮮明地進行批判,但是不能停留在淺表,而是要以深入理解時代為前提,這樣的批判才是可靠的,才是真誠的。”
知識分子如何進行對話?李勇認為,對話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對話時代的變化,另一個是對話時代的風險。他舉了一個例子,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知識分子所要做的就是要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對話世界,共築人類命運新家園。
李勇認為,光明日報提倡的開門辦報的精神,就是體現這種開放式的對話,用技術時代的前瞻性,更好地來對話、理解和把握技術與未來。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正 王勝昔 丁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