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張介賓說:“形勞汗出,坐卧當風,寒氣薄之,液凝為皶。”
王肯堂主張用旋覆花丸,《醫宗金鑒》主張用枇杷清肺飲,歸納起來均從散風、宣肺來治,但用之臨床多有不效。
細審本病多發于腎氣旺而尚未平均之年齡的青年男女,其質多為木形,痤又多見濕,故試用柴胡加龍骨牡蛎湯,服藥後果然效如桴鼓,霍然而愈。
例如:高××,男,22歲。面、頸、胸部痤瘡3年多,久治不效,近半年來更加嚴重。察其面、頸、胸有散在或密集的大量丘疹,有的黑色,有的鮮紅色,有的暗紫色,有的如針頭大,有的如豌豆大,甚或如櫻桃大,有的合并有白色的膿點,有的密布,有的散在,有的數個結節密集在一起,面赤,頭暈頭痛,心煩口苦,舌苔白,脈弦。
證脈合參,診為肝郁化火,營衛失調,濕郁不化。
為拟柴胡加龍骨牡蛎湯加減。
處方:柴胡9克,半夏9克,黃芩9克,黨參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川軍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個,龍骨15克,牡蛎15克。服藥3劑,面部痤瘡稍減,6劑後,面部痤瘡消失,胸、頸部者好轉,又服6劑(前後15劑),胸、頸部痤瘡消失而愈。惟頭痛頭暈雖減而未瘳。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請關注公衆号 藥之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