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荔枝新聞報道,南京王女士從50歲開始,在大笑、咳嗽等情況下會漏尿,被診斷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醫生介紹,我國超3成已婚育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漏尿症狀,分娩、咳嗽、肥胖及久坐久站等都是誘因。
該報道一出便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令大家聚焦女性健康問題。
其實,早在2020年,S.H.E成員陳嘉桦就分享過自己産後尿失禁嚴重到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文章。陳嘉桦表示,當時
診斷書上寫着“壓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二級”,打噴嚏、跑步等都會漏尿,與醫生多番讨論之後選擇通過懸吊手術改善。她說,許多人對于這種事情羞于啟齒,選擇默默忍受,結果身體每況愈下,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網友紛紛表示,自己身邊的已婚育女性也有相同的困擾。
微博大V丁香醫生表示:“據調查,盆底功能障礙是已育女性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每三個已婚已育的女性中就有一個有漏尿症狀。在全球範圍内,亞洲媽媽們的患病率最高。在 29 項研究和 518,465 名年齡範圍為 55~106 歲的人的樣本量的荟萃分析中,亞洲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位列第一,為45.1%。”
女性尿失禁可能與懷孕、分娩、手術等因素相關。
從病因來看,女性尿失禁通常與膀胱或盆底肌肉功能障礙有關,這種功能障礙通常發生在懷孕或分娩期間或絕經期間,因此對于曾分娩過,并且正處于絕經期間的媽媽們來說,尿失禁問題尤為嚴重。
(1)懷孕:女性懷孕時胎兒有概率會壓迫母親的膀胱導緻漏尿,而孕婦孕激素水平的升高也會引起壓力性尿失禁。
(2)分娩:女性分娩時由于長時間的緊張和肌肉的緊張,控制膀胱收縮的肌肉疲勞後功能下降,分娩也可能損傷外陰神經等支配膀胱的神經,導緻膀胱、子宮脫垂也就導緻了尿失禁、漏尿。
(3)手術:曾進行生殖器官的相關手術時(例如子宮切除術),女性的子宮與膀胱會共用一部分的肌肉及韌帶等組織,當切除子宮後,也就間接損傷了幫助支撐膀胱的肌肉和韌帶,從而導緻尿失禁、漏尿的現象出現。
不過漏尿并非不治之症,
新姐為大家找到了一些專家們提出的治療方法。
一,凱格爾運動是其中最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鍛煉使盆底組織的恢複支撐作用和加強尿道閉合機制。 主要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隻要有空就能做:
1、站立,雙手交叉置于肩上,腳尖呈九十度,腳跟内側與腋窩同寬,用力夾緊。保持五秒鐘,然後放松。重複此動作二十次以上。
2、簡易的骨盆底肌肉運動,在步行時、乘車時、辦公時都可進行。
第二階段是有效率地每天自我訓練:
1、平躺、雙膝彎曲。
2、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3、保持骨盆底肌肉(亦稱PC肌)收縮五秒鐘,然後慢慢地放松。休息五到十秒後,重複收縮運動。
4、運動的全程,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位的放松。
二, 物理治療:是近年來臨床普遍認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與尿道肌肉的一種技術,通過電刺激可令患者的神經肌肉興奮性上升,進而将部分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激活。
三, 手術治療:對于嚴重陰道前後壁膨出、子宮脫垂,可采用腹腔鏡下陰道前後壁網片骶骨固定術和經陰道閉孔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式治療尿失禁,是一種有效、安全的微創手術。
很多時候,身體私密部位的羞恥感和不敢麻煩他人的巨大心理包袱,讓媽媽們無法開口表達自己的困擾。心理負擔無處傾訴,就可能演化成她們的自卑、羞恥的抑郁情緒。我們要做的,是直面這個我們遲早也會碰到的問題,希望社會多關心身邊女性的心理健康,傾聽她們的内心感受并給予支持和安慰。
讓女性不再害怕“添麻煩”,也不再羞于啟齒,走出漏尿困擾。
新聞源:荔枝新聞、丁香醫生、光明網
圖源網絡
編輯:陳薔 實習:楊培欣 廖椿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