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猴子這些面部表情是什麼意思嗎?
人類與猿猴在長相上有所相似,以至于我們很容易将它們拟人化并認為自己知道這些猴子的大腦在想什麼。
比如,我們會認為猴子咧嘴露出牙齒,就說明他一定很開心!但事實卻可能是他在發怒。
林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這一點,該研究旨在觀察人類對巴巴裡猕猴面部表情的感知。
行為生态學家和心理學家小組首先解釋了“普遍性假說”,該假說認為憤怒、厭惡、恐懼、快樂、悲傷和驚奇的基本情緒應該在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間以相似的方式表達。
但猕猴并非如此,一些面部表情在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如猕猴)的意義上有所不同。這種情感信号的不确定性會增加人類和動物受到攻擊和傷害的風險。
野生動物遊客經常把猕猴的警告信号和攻擊性誤認為是微笑或親吻——這就導緻了人類被咬傷
人們對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靈長類動物旅遊。人們旅行去看野生動物,許多人試圖與猴子密切互動,盡管這通野生動物旅遊常是被禁止的。然而,與野生動物互動的遊客的安全問題引起了嚴密的關注。事實上,最近的報告估計,在東南亞,猴子咬傷是僅次于狗咬傷的第二種動物,而且咬傷是人類和動物之間疾病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研究小組對三組參與者進行了研究,每組參與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猕猴接觸經驗,把猕猴面部表情圖片拿給參與者看時,他們發現所有的參與者都會把攻擊性的臉和溫順、中立及友好的臉混淆起來,經驗最豐富的那一組雖然犯的錯誤最少,但還是有錯誤認知,并且專家們在解釋攻擊性的面部表情時犯了20.2%的錯誤。
文章最開始所示的六種不同的面部表情,它們代表了四種基本的情緒:中性的、友好的、攻擊性的和痛苦的。你能分辨出哪個是哪個嗎?
攻擊性或威脅性的臉:在第一幅圖(A)中,眉毛向上揚起,眼睛專注地盯着看,嘴巴張着露出牙齒。在第二幅圖(B)中,眉毛向上揚起,動物專注地盯着看,嘴唇突出形成一個圓圓的嘴巴。
痛苦或順從的臉:在第一張圖片中(C),嘴巴張得很大,猕猴在打哈欠。打哈欠可能與靈長類動物的痛苦和焦慮有關。在第二張圖(D)中,嘴唇的角被完全收回,上面和下面的牙齒被顯示出來。
友好或親和的臉:在圖片(E)中,嘴半張,嘴唇略突出。這個表達包括咀嚼動作,舌頭和嘴唇的敲擊或敲擊。
中性臉:在圖片(F)中,嘴巴是閉着的,整個臉是放松的。
如果我們能大緻看懂猴子的面部表情,在以後的旅行中也能避免因為誤解表情而被它們咬傷。
你看懂了嗎?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