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百合網銷包裝基地。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草莓大棚。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金秋十月,江蘇省東海縣四季果園裡一株株草莓苗長勢喜人,每一排草莓苗旁還有兩根細細的黑色管道。“這是我們的滴灌帶,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把營業液輸送到每一個植物的根系,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20%。”10月19日,該園行政部經理範月龍說,“以前一個大棚需要6個人施肥,現在隻需要1個人就可進行技術管理。”
占地300畝的四季果園,主要種植葡萄、柑橘、草莓及大櫻桃等果品。葡萄和柑橘采用的是根域限制栽培模式,大櫻桃是籬壁式種植,草莓架式高效栽培,全園區實現智能水肥一體化、智能監控系統管理,成為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近年來,東海縣重點圍繞集聚數字資源、聯通數字網絡、應用數字場景,建成農業物聯網信息系統,分類設置了智慧農業展示示範核心區、植物工廠生産示範區、現代農業技術集成試驗區等功能分區,形成了一個數字平台整合運行,“三農”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N”個應用場景全面推廣的“1 3 N”體系,核心區農業物聯網覆蓋率90%以上,全方位構建數字鄉村建設“全景圖”。
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平明鎮秦範村千畝稻田一片金黃,稻谷顆粒飽滿。“田管家”王洪業正操作着無人機查看這片水稻的長勢。“農田托管後,我們全部利用新型農業裝備,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産管理方法,對農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農場化的生産活動,不再讓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王洪業說,“這樣以來,村裡的青壯年可以安心地在外打工掙錢,年紀大的也不需要在田間勞累了,老百姓省時省工又省心,收成還有保障。”目前,平明鎮已有1.3萬餘畝農田的“田主人”選擇做起了“甩手掌櫃”,被托管的農田通過規模化農機作業,糧食作物每畝不僅可增産10%至20%,而且可為農民節支提效100元至200元。
“智”享未來、“智”向新生。雙店鎮三鋪村曾經是經濟薄弱村,通過數字鄉村的實施,不僅可監測到鮮切花生産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包括一些植物所需要的礦物質,而且通過合理的調配,還讓鮮切花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銷售方面,我們又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黨建 産業 電商’的組合模式,打造網紅線上賣花直播間,讓貧困村民全部脫貧,并過上花一樣的幸福生活。”三鋪村黨總支書記郝大寶表示,數字時代的到來,加速了鮮切花産業的發展,讓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到家鄉進行創業,為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目前,東海縣設立800萬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完善“一村一特色、一鎮一精品”産業體系,并建立了東海農産品大數據庫,打造出“福如東海、晶質農品”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去年,全縣實現農産品網絡零售額30億元。(張開虎)
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