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名校情結?作者:冰 啟近日,教育部宣布,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将于10月5日開始報名這也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考研大幕即将拉開近年來,考研競争日趨激烈其中,“逆向考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一些本科畢業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在考研時不再局限于報名“雙一流”建設高校,普通院校也逐漸成為他們的選擇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近年來,在廣外接收的推免生中,來自“雙一流”的高校生源每年占比基本在30%-40%之間,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逆向考研名校情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冰 啟
近日,教育部宣布,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将于10月5日開始報名。這也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考研大幕即将拉開。近年來,考研競争日趨激烈。其中,“逆向考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一些本科畢業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在考研時不再局限于報名“雙一流”建設高校,普通院校也逐漸成為他們的選擇。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近年來,在廣外接收的推免生中,來自“雙一流”的高校生源每年占比基本在30%-40%之間。
“逆向考研”是以考研學生本科就讀學校與報考學校的身份、等級作為判定依據。從“雙非”(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到“雙一流”高校,這是“正向考研”,而從“雙一流”高校到普通院校,則屬于“逆向考研”。在大多考研生追逐名校,把考研作為第二次高考,以獲得名校身份的考研大潮中,“逆向考研”就顯得有些另類。其實,理性的考研本就不該以追逐學曆為首要目标,而是要選擇适合自己的專業,提升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逆向考研”,會推動破除考研中的唯名校論。
對于“逆向考研”,考研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來自普通院校的學生質疑,“逆向考研”的學生擠占了他們的考研機會,“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就應該繼續選擇“雙一流”高校考研。還有考生認為,之所以選擇“逆向考研”,是因為這些學生考不上“雙一流”,隻有退而求其次。這都是從學校身份、層次角度看待考研,認為提升學校身份、層次的考研,是“追求上進”,而選擇一所身份、層次更低的高校讀研,則“不思上進”。
在高校存在身份、等級的唯學曆、唯名校評價體系中,有這樣的論調并不意外,考研熱就與此密切相關。地方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是考研大軍的主力。不少人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進一所名校,獲得更好的學曆身份。有的考研生為了實現進名校的目标,不惜“二戰”、“三戰”。但是,這卻并非理性的考研,以提升學曆為主要目标的考研,除刺激考研之外,還會加劇學曆内卷。
從高校辦學的角度看,一流大學不代表所有學科和專業都是一流,同樣,一些綜合排名不高的大學卻在某一學科或專業上實力卓群。因此,在本科教育階段,學生選擇綜合實力強的大學,接受通識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則選擇辦學實力強的學科、專業,是更為理性的研究規劃。
2021年,我國共招收研究生117.65萬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萬人,碩士生105.07萬人。根據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我國将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堅持供給與需求相匹配、數量與質量相統一,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适應、與培養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節奏,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适度超前布局,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而擴大碩士研究生規模,将主要由普通院校進行。也就是說,到非名校的普通院校讀研,将會是大部分考研學生的選擇。
随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要讓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質量與社會需求緊密接軌,就必須扭轉源于精英教育時代的“身份教育”與“學曆社會”問題,推進教育觀和人才觀轉向“能力社會”。本科畢業生選擇深造讀研,要以提升能力作為規劃的基線。而“逆向考研”這樣的說法,也就不再有市場。(冰 啟)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