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網上評選古詩詞中經典的絕命詩與絕命詞,通常都會出現李白的《臨終歌》、陸遊《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及譚嗣同的《獄中題壁》等,還有一首,“通州詩丐”的《絕命詞》,也是經常被網友提到了絕命詩。
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考證網傳“通州詩丐”的生平,确定其為山西鳳台人馬體孝。在那篇文章中,詩丐馬體孝的《絕命詞》出現了好幾個不同的版本,當時限于篇幅,沒有具體分析《絕命詞》的各個版本,今天,我将在這篇文章中分析《絕命詞》的各個版本。
我在《“通州詩丐”考:“絕命詞”背後的故事令人唏噓》一文中,已經詳細考證了詩丐馬體孝的生平,為了讓沒有看過上述文章的朋友了解詩丐其人,這裡我簡要叙述一下他的生平。
詩丐馬體孝,一名曠,字恒翁,号石蹲。山西澤州府鳳台縣人,在今山西省晉城市高都區。馬體孝生年不詳,卒年大約在乾隆辛醜年冬,即1781年冬。
馬體孝年少時極為好學,讀書手抄口誦,日夜不辍。十二歲時,他在一個月左右熟讀從當地的孝廉趙海峰那裡借來的《左傳》,得到趙海峰的看重。童詩時,他的文章讓學使夏挺芝稱奇,順利通過童試成為諸生,當時們稱贊他是枚臯再生。
人們稱贊馬體孝是枚臯再生,不僅是因為他跟枚臯一樣才思敏捷,還因為他跟枚臯一樣是庶出之子。這庶出的身份讓他常常遭到嫡母的虐待。
馬體考父親去世時,嫡出的弟弟行為悖謬乘戾,不讓他在靈堂前祭奠父親。馬體孝流着淚說:“母親分嫡庶,父親也分嫡庶嗎?連祭奠都做不到,我還怎麼當這個兒子呢?”當天晚上,馬體孝就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去過。
馬體孝離家之後,生活貧困,隻能乞讨為生。如果有人給他錢,給得少他就收下,給多了他就不要了。
1781年冬,馬體孝行乞到宿遷。一天,他走在宿遷的街市上,有行人錢散落于地,一大群乞丐蜂擁而上去撿錢。馬體孝看都沒看,掉頭離開,然而一條狗卻一直追着他叫。他本不撿錢,卻遭狗吠,内心不平,于是在街旁的店面中要了筆墨,寫下一首詩,這首詩就是網上流傳的《絕命詞》。寫完這首詩,馬體孝在詩後題上了自己的字“翁恒”,然後将揣在懷裡,再次踏上塵世之路。此後不久,馬體友便死在了宿遷的一條大道旁邊。
前來查看屍體的宿遷令,在他的懷中發現他寫的詩,被詩感動,想知道他是誰,但四處訪問,沒人出來指認。其實當時有在宿遷的行商的鳳台人認識馬體孝,但他們怕惹麻煩,都不出來指認。于是宿遷令隻好準備棺材,将他下葬,并根據詩後的“翁恒”二字,将墓碑題為“翁恒逸人之墓”,并将他的詩刻在後面。
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看到了馬體孝的詩,依韻和了一首。此事在江南一帶傳為美談,于是馬體孝這首詩的名氣越來越大,直到今天,馬體孝的這首詩,也是網上經常提到的經典絕命詩之一。
拙性從來似野牛,手攜竹杖到江頭。
筠籃背月悲殘夜,歌闆臨風唱晚秋。
雙足踏穿塵世路,一身卧遍古荒邱。
從今不複傍門戶,蹠犬何須吠不休。
這是詩丐馬體孝《絕命詞》最早的版本。《鳳台縣志》馬體孝老家鳳台(今山西晉城)的地方志,此書刊刻于1784年,而馬體孝死于1781年,隻隔三年,所以說這個版本應該是最接近馬體孝原詩的版本。
懷中詩
賦性由來似野牛,偶攜竹杖過江頭。
飯囊帶露裝殘月,歌闆臨風唱晚秋。
兩足踏開塵世路,一生曆盡古今愁。
從茲不複依門戶,荒犬何勞吠不休。
《國朝山右詩存》是清嘉慶年間李錫麟、王攀等人編的山西詩歌總集,此書刻于1801年。在《國朝山右詩存》中,編者将詩題作《懷中詩》,因為詩是在馬體孝懷中發現的。
生性從來似野牛,手提竹杖過江州。
飯籮帶雨吟殘月,檀闆臨風唱晚秋。
兩足踏翻塵市界,一身曆過古今邱。
招魂隻在千門戶,桀犬何須吠不休。
《古朐考略》是海州中正場人喬紹傅編撰于嘉慶九年至十五年(1804~1810)間的地理類書,雖然《古朐考略》中,詩丐無名無姓,但從詩的内容來看,它就是馬體孝的詩。
賦性生來是野流,手持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闆臨風唱晚秋。
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未休。
《崇川咫聞錄》是徐缙楊廷撰編的南通方志類書籍,此書刊刻于1830年。《崇川咫聞錄》中,詩丐也無名無姓,隻能從詩的内容上判斷這是馬體孝的詩。因為書中注明内容引自袁枚的《随園詩話補遺》,所以這首詩也被誤認為是袁枚所寫,網上的百科和詩詞網,都将此詩的作者标為袁枚。
現在網上流傳的詩丐絕命詩,大部分都是這個版本。
賦性由來似野牛,日攜竹杖過街頭。
飯籃帶露提殘月,刮闆驚風唱晚秋。
雙足踏翻南北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而今不傍人門戶,黃犬何勞吠不休。
《續修廣饒縣志》是山東東營市廣饒縣的縣志,刊印于1935年。這個詩丐是同治年間人,又是死在廣饒,顯然不是馬體孝,但他的詩卻是跟馬體孝的詩大同小異。
網上除了流傳最廣的,除了《崇川咫聞錄》中的版本,還有另一個版本: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闆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個版本,第一句與前面幾個版本都不同。
上面各種版本,最早的是《鳳台縣志》中的版本,流傳最廣的是《崇川咫聞錄》中的版本。各個版本從整體來看,可以認定是同一首詩,但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卻非常大,甚至每一句詩都有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比上面各個版本,我們會發現,各個版本之間的文字差異,很多在讀音上非常相近。比如:
野牛——野流;
飯籃——飯囊——飯籮;
殘月——殘夜;
踏翻——踏穿;
一生——一身;
古今邱——古荒邱——古今愁;
等等。
還有很多意義相近的詞。比如:
賦性——拙性;
生來——由來——從來;
歌闆——檀闆;
擔盡——挑盡;
蹠犬——荒犬——桀犬——村犬——黃犬;
等等。
詞異而音同,很明顯是口述筆錄因為同音字造成的差異,詞異而義近,是因為記憶因同義詞而發生混亂。這都表明,詩丐馬體孝的這首“絕命詞”,最開始都是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等傳到上面那些地方志的作編撰者耳中時,因為音同義近,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每個地方志編撰者聽到的版本不同,記錄下來的版本也就不同。
《鳳台縣志》的記載最早,但編撰者姚學甲,也是聽從宿遷回鳳台的商人口述記錄下來的,并未實地考證。《古朐考略》、《崇川咫聞錄》等書中,連詩丐是誰都不知道,死的地方也各不統一,更說明他們隻是道聽途說。
各個版本“絕命詞”,有三處最大的差異。
一是由“一身卧遍古荒邱”到“一肩擔盡古今愁”,兩句雖然讀起來頗為相近,但已經可以看到刻意修改的痕迹。
二是由“從今不複傍門戶”到“而今不受嗟來食”,這一句可以斷定是被人修改過的。
馬體孝是乞丐,既是乞丐,如何能“不受嗟來食”?明顯不符合馬體孝的境遇。而“從今不複傍門戶”,則是馬體孝淪為乞丐的生活寫照。
前面說到,馬體孝是庶出,且嫡母跟嫡出之弟對他非常不好,連父親去世都不讓他祭奠,他如果繼續呆在家裡,便要依傍嫡出之弟的門戶,那便要受盡屈辱,所以他甯願淪為乞丐,“從今不複傍門戶”寫的便是馬體孝不甘屈辱依門傍戶,甯願淪落江湖當乞丐。
三是“身世渾如水上鷗”,這一句很有可能是網友的修改,因為各個版本的“絕命詞”都不曾出現相似的句子。經查,清雍正七年(1729)所刻的《開化縣志》中,載吳錫《遊石梯》一詩,第二句為“身世渾如水上漚”。
《全唐詩》中,明人僞造了一個唐代詩人牟融,他有一首詩《客中作》,其中有“身如水上鷗”句。
将“賦性生來是野流”改成“身世渾如水上鷗”,強調了詩丐人生的漂泊感,但也失去了詩丐天生的那種反叛精神。
《續修廣繞縣志》中的詩丐,顯然不是詩丐馬體孝。
自從乾隆皇帝和了馬體孝的詩後,詩丐馬體孝也就成了傳奇,在民間廣為流傳,他自然也成了乞丐群體中的傳奇人物,再加上他的詩很通俗易懂,很能引起乞丐的情感共鳴,所以有很多乞丐便将他的詩抄在身上,這便是很多地方縣志都記載有詩丐的原因。
其它乞丐抄馬體考的詩人,又不免抄錯和改動,這樣“絕命詞”的版本也就更多了。
總的來說,馬體孝畢竟不是大詩人,他的詩剛開始是口頭流傳下來的,當它被記錄時,記錄者并沒有考察校正,而記錄馬體孝生平與詩的書,都是地方志和地方性的詩選,這些書流傳不廣,也少有人看,所以後來的人,連詩丐的姓名都不知道了,隻知道有這樣一首流傳甚廣的詩丐“絕命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