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18年10月,家住重慶市渝北區的鄭女士委托某中介購買了一處位于巴南區某小區的房屋,向中介交納了1萬元的居間服務費。沒過多久之後,中介公司為鄭女士提供了面積為67平方米的一套房屋。鄭女士覺得比滿意,于是很快就與房主趙先生簽訂了二手房買賣合同。按照買賣合同的約定,鄭女士一次性支付了購房款60萬元,并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但當鄭女士裝修房屋時,一位鄰居不經意間向她透露,該房子一直對外出租,2個月之前住在該房内的一對夫婦上吊死亡,此後就一直無人居住。
鄭女士聽說此事後十分驚訝,因為之前無論房東或中介均沒有告知此事情。鄭女士一想起此事就害怕,老做噩夢,不敢再去該房屋。鄭女士多次找房産經紀公司和房主趙先生協商退房,但經紀公司與房主都不同意退。房主趙先生稱隐瞞事實的說法不屬實,因為當時鄭女士并沒有問過此事,鄭女士屬于封建迷信,解除合同沒有法律依據。中介公司辯稱,隻是為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提供居間服務,事先也不知道這個事實,此事并不影響房産轉讓。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鄭女士以售房時房主趙先生與中介公司故意隐瞞真實情況,屬欺詐行為并且給她的精神帶來損害為由,一紙訴狀将房主與中介公司起訴到法院,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趙先生無條件退房,并賠償經濟損失。
法院認為:鄭女士和趙先生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體現,合法有效,房主在售房過程中故意隐瞞了房屋内曾有非正常死亡的事實,屬于欺詐行為。該房雖然在實物形态上沒有受損,但根據一般人的觀念,該房屋會因事實避諱貶值,并且鄭女士已經不能再在此房屋居住,緻使鄭女士的合同目的無法達成。中介公司事先并不知道上述情況,沒有隐瞞重大情形,因此不承擔賠償責任。于是判決撤銷雙方之間的合同,趙先生賠償鄭女士部分損失。
案例分析
本案中賣方未告知出售房屋裡出現過非正常死亡,買方主張撤銷合同獲法院支持。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在住宅内發生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都會感到恐懼并難以接受,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并不是迷信所緻。本着誠信原則,賣房人應将該信息如實告知購房者。否則就構成了違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确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财産,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收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緻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緻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購房者在事後發現住宅内發生過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後,通常會很難再在房屋内住下去。因此,賣房人隐瞞信息的行為存在欺詐,且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申請撤銷合同,法院會予以支持。
本案中如果鄭女士事先知道這個房内死過人,絕對不會與房主簽訂買賣合同,即使是很低的價格。在簽訂買賣合同之前,房主沒有告知上述情況,導緻鄭女士做出了錯誤判斷。本案中鄭女士購買房屋是為居住使用,現在鄭女士已經不可能在此房屋居住使用,合同的目的已經不能實現,因為房主存在欺詐行為,鄭女士有權撤銷上述房屋買賣合同,因趙先生隐瞞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存在過錯,應該賠償陳女土的損失,法院判決是正确的。
律師提示
為了買到稱心的房屋,購房人最好詢問鄰居、小區保安或向當地派出所咨詢,也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了解房屋是否發生過刑事案件或存在其他影響交易的情形,比如人室搶劫緻人死亡,或者其他原因導緻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等。
作者:重慶揚華律師事務所 王偉
主編:重慶揚華律師事務所 李晶
圖片:網絡
排版:重慶揚華律師事務所 楊雨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