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一道菜将人來分類
這世界隻有兩種人
吃香菜的和不吃香菜的
很多人不喜歡吃胡蘿蔔、芹菜、菠菜、香菜,魚腥草覺得這些食物難聞,難以下咽,讓人惡心想吐,有些人小時候不喜歡吃,而長大了卻又不介意了,這不僅僅是食物本身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當人們在讨厭香菜等食物的時候,究竟是在讨厭什麼嗎?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與大家探讨一下。
有人說,香菜是半輩子菜,前半生愛吃的,後半生就不愛吃,反之亦然。這可不光是有人說的,我的朋友也确實證實了這一點,小時候打死都不從的,現在看來好像也沒那麼反感了。
就像唯典的小編小時候最讨厭吃香菜、香椿和芹菜,我媽媽總是以其維生素豐富逼着我吃,那是我們吵架或者生氣的根源,僅僅因為香菜、香椿、芹菜。而現在我對其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有時候夥食不好,我還會把餐盤裡面的這些菜一一吃光。
就像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講到: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
和很多不吃香菜的人聊香菜,很多人會情緒激動地稱其有一種"臭大姐(臭蟲)"味道,而唯典小編現在則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這讓我和味覺的個體差異性聯系起來。而最覺得神奇的是,大多人可以用一種熟悉東西的味道來描述吃到的香菜,或者說隻是聞上去的香菜。
據調查,
全世界大約有15%的人是讨厭香菜,
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有的人特别讨厭香菜?
可能是天生的!
這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學者Lilli Mauer等人,對1639個年輕人做的統計,發現各個民族對香菜的讨厭程度不同:東亞裔有21%,白種人有17%,非裔14%,南亞7%,西班牙裔4%,中東3%的人不喜歡香菜。
其中中國所在的東亞不喜歡吃香菜的人最多!
美國的科學家們也曾對兩萬五千人的DNA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讨厭香菜的人在11号染色體上擁有一種名叫"OR6A2"的特殊基因。
這種基因對香菜裡的醛類物質(香菜味道的來源)很敏感,确切地說,應該是反感,所以會覺得香菜的氣味很難聞。
這下放心了~不吃香菜,并不是自己矯情,原來是天生沒這個命~
不過,也有一些人,以前讨厭吃香菜,現在喜歡得不得了;或者之前喜歡現在卻讨厭。
有人解釋,這種情況是因為“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而造成的。
後天的環境因素,同樣也能影響性狀。有人讨厭,自然就有人喜歡了~
這就和有些人喝酒抽煙一樣,剛開始覺得煙味太難聞,啤酒一股馬尿味,但是慢慢就喜歡了,估計對香菜也一樣的,香菜我們知道了,但為什麼有些人除了香菜還不喜歡香椿、芹菜、胡蘿蔔、節耳根等有味道的菜呢?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談談。
一、什麼是味覺?
這可是個複雜的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味覺”是怎麼一回事兒。
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并産生的一種感覺。味覺是動物最基本、最原始也是至關重要的感覺功能。在低等動物中味覺與嗅覺是不加區分的,随着生物的進化,嗅味覺才得以分離,産生和發展處形态與生理上有着明顯差異的味覺系統和嗅覺系統。
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類,它由甜、鹹、苦、酸組成,有的專家認為還有鮮味。不過,味覺可沒有辣味,因為辣并非由味細胞所感受,而是由于口腔的神經末梢受到某些化學性刺激而産生的痛覺與其他味覺混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感覺。
這四種味覺在舌上的分布如下:甜味在舌尖兩側;鹹味分布在舌體兩側;苦味分布舌根中央;酸味分布在舌根兩側。人的味覺可反應刺激物的化學成分,如H 可引起酸覺,NaCl可引起鹹覺,糖可引起甜覺,奎甯可引起苦覺等。
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側緣和舌尖部,多位于輪廓乳頭和溝裡和蕈狀乳頭的兩側。每一味蕾由味覺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覺細胞頂端有纖毛,由味蕾表面的孔伸出,是味蕾感受的關鍵部位。
味覺是個複雜的系統,而且每個人的味覺差距迥異,即使是同一個人,他的味覺也變化多多。曾有人進行過交叉反應,包括繼時對比型和同時對比型。前者如吃蔗糖後會感到水有酸味,後者是在同時給予各種不同味覺刺激時,因相互幹擾而失去味覺,有時甚至引起完全不同的其他味覺。
二、遺傳因素
弄清楚味覺之後,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人們的口味千奇百怪呢?
有人愛吃酸,有人聞酸就逃;有人無鹹不歡,有人怕重口味。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遺傳。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巴托舒克教授曾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在很多小紙片上塗上同樣的化學物質,然後讓若幹人各把一張紙片放進自己的嘴裡感覺紙的味道。結果1/4的人說沒有任何味道,一半的人說稍微有一點苦,剩下1/4的人則說苦得難以忍受。其實,忍受不了苦味的人都具有超級味覺,歐美白人中35%的女性都具有超級味覺,而歐美白人男性中隻有大約10%具有超級味覺。在亞洲人當中味覺敏感型所占的比例則更高一些,麻木型的人相對較少。
味覺基因分為味覺和味覺麻木兩種,通常後代從父母各繼承一個味覺,如果碰巧兩個都是味覺麻木基因,那麼整個人的味覺一定屬于麻木型;如果兩個基因中至少有一個是活躍的味覺基因,那就屬于有味覺。味覺遺傳的研究其實更為複雜,因為研究人員無法确定究竟是幾個基因在搗鬼。而且特殊基因的存在,使得味覺受體蛋白發生變異,對味覺的感知能力也就千姿百态了。在美國已經出版了Kalmus的《味覺遺傳學》。可以想象,對于味覺遺傳方面的研究将會越來越多。不過,也有人天生對某些物質過敏,這種遺傳還是小心得好,避免禍從口入啊。
三、心理因素
不過,除了遺傳影響味覺以外,更直觀的因素則在于我們自身,在于幾千萬年進化而來的自我保護機制。很多有毒的植物都帶有苦味,所以對苦味敏感,讓我們離這些危險敬而遠之,這是我們進化而來的自我保護機制。而且兒童時期、甚至成人之後的挑食、厭食、對某種食物的厭惡都可以追溯至嬰兒期喂養與斷奶方法的不當。當多次吃某一新事物,沒有出現惡心或嘔吐,就會認為這種東西是可以吃的,以後就成了食物的一部分,相反則被拒絕。你千萬不要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嬰幼兒時期對于進食的喜惡也是種學習行為,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象,形成長期記憶。
已有生理研究證實非靈長類動物的味覺皮層分為初級味覺中樞和次級味覺中樞。而人類的額葉皮質參與處理味覺,愉快地或不快的味覺激活額皮質不同的區域,杏仁核也參與處理這兩種味覺表達。所以說,進食行為,會在人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科學家能夠準确定位單一味覺的大腦區域,那麼,治療味覺障礙、異味者就有了新突破。
現在試回想下,多少次父母威逼利誘“寶貝,隻要把這杯牛奶喝完,我們就去看動畫片”“不吃雞蛋,就不帶你出去玩!”。簡單粗暴的獎懲措施,并不能讓孩子打心眼裡喜歡那些已經被他們排斥的食物,所以家長們還得多費點心才好。
不過,如果你是為人父母的,也不必擔憂孩子的挑食毛病就束手無策了,食物多樣化、更加美味可口、溫馨有趣的進餐氛圍會讓孩子們食欲大振;而如果你是挑食的孩子或者成年人,你也不必宣稱你一生與胡蘿蔔(茄子、芹菜……)勢不兩立,随着生活環境的改變,閱曆豐富,你也許會對胡蘿蔔愛不釋手呢!
總而言之,雖然胡蘿蔔、芹菜、茄子、香菜等等,是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有些人會覺得沒有氣味,也有人會覺得很香),但當我們讨厭這些蔬菜的時候,要知道我們不僅僅是在讨厭食物本身,我們的進食受到口腔感覺、溫度、味覺還有嗅覺等諸多因素。也許是骨子裡的基因在讨厭,也許是不愉快的初次食用經驗讓我們依舊不敢嘗試。
不過呢,膳食平衡,攝入多種營養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極度厭惡胡蘿蔔(或者其他食物)的朋友們,千萬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啦!何況,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既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須的多種營養物質,又有許多的特殊藥理作用,是一種最常見的營養蔬菜。所以為了身體營養均衡的考慮,芹菜、香菜、胡蘿蔔還是要吃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