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内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洋做客由天士力控股集團冠名支持的新華網“健康大講堂”,她表示,當身體有濕氣時,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1、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頭昏、打不起精神,身體特别疲乏,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大便粘滞,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每次上完廁所,大便粘在馬桶上,沖不幹淨。
3、起床之後,嘴裡氣味重、發黏。
4、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體狀況,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症狀嚴重的,叫“裙邊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内有寒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内有濕熱;
5、早上臉上出油多,尤其是額頭處、口鼻周圍出油明顯,面部油亮、頭發也愛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
6、體态虛胖,飲食和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内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洋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左) 新華網 陳延特 攝
以上這些信号或者症狀,如果出現了1-2種,要引起注意了,這說明體内有濕氣。如果你去醫院檢查,也發現不了什麼重大疾病,但會每天受到這些小毛病的折磨,這正好對應了濕邪的另一個特點——“濕性黏滞”,病程纏綿、病程長,反複發作。在生活中,我們用“十人九濕”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主要和體質因素、飲食、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生活壓力大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濕氣是各種病症的源頭,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脂肪肝、癌症、中風、痛風等都和濕氣有關系。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健身運動、艾灸、拔罐刮痧、食療、中藥等,這都屬于外部療法,治療過後不能從根部祛濕,“濕重”是标,“脾氣虛”是本。
我國著名國醫大師王琦教授提出人體分九種體質,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禀質。其中比較健康的平和體質在人群中僅占32.75%,而與“濕”有關的體質包括痰濕質、濕熱質。因此,對于不同體質的人所得濕邪也不盡相同,需要不同的對待和處理。
需要注意,食物療法口感單一,力薄效緩。 如果痰濕體質的人伴有心腦血管、代謝方面或其他較重的疾病,還需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範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