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

品牌 更新时间:2024-11-23 01:11:02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1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2

商建剛的特色“标簽”很多。

7年前,從“創收千萬”的大律師轉型為國内首位從律師中遴選的高級法官。7年間,他是辦案超1000件優秀法官,曾獲法院系統個人一等功。

今年3月,他又轉型為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成為傳道授業的學者。

他的每一次轉型都達到了法律職業的極緻境界,這種斷然取舍又淡定自如的氣質讓人既好奇又佩服。

現在,再次開始“走紅”的商建剛經常在自己的微博裡推送“法律職業能力實訓”的内容。用他的話說,法律職業能力實訓項目是一道連接學校與職場的橋梁,要解決學生找工作的問題。

他究竟掌握了什麼規律,能夠在“道”與“術”之間切換自如?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3

7月13日,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律新社法律品牌運營智庫專家商建剛做客“律新V品會客廳”,與律新社創始人、CEO王鳳梅一道,共同開啟律新社“V品計劃——法律品牌運營50講”系列直播第一講。

在對話中,商建剛圍繞“法律人職業規劃與品牌塑造”分享了其23年如一日的法律“人設”打造心得,并從律師、法官、教授等角度分享了其對品牌标準的思考、對法學教育的規劃,為律新社“V品計劃——法律品牌運營50講”系列直播“剪彩”。同時,他提出,會将法律品牌運營融入上海政法學院的“法律職業能力實訓”内容中,共同探讨如何為業界培訓更多法律運營實務人才。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4

▲ 律新社創始人、CEO王鳳梅對話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律新社法律品牌運營智庫專家商建剛

01

職業選擇和“成功”的定義

律新社創始人、CEO王鳳梅曾在2015年作為報業集團法治媒體記者深度訪談商建剛。那時,商建剛從律師轉行做法官不久,他告訴王鳳梅:“做法官是我成為專業法律人的階段性目标,我的終極理想是到大學裡去教書,成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者。”

訪談後,二者的人生都發生了巨變。一位轉身進了體制,埋頭辦案;一位轉身出了體制,創業律新社。

7年來,韶華易逝,二者都積累了更為豐富的人生閱曆。當再次談到人生的選擇與規劃時,他們對感恩時代與趁勢而為都有了新解讀。

王鳳梅:您在當初剛轉型做法官時就說将來要去教書,現在果然在教書了。您怎麼看人生規劃的心想事成?

商建剛:在曆史的宏大叙事當中,個體的選擇肯定會占一部分,但是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更不可忽略。我很感恩2015年上海試點從優秀律師和法律學者中遴選“精英法官、檢察官”的國家司法改革措施,讓我有機會圓大學時代的一個“法官夢”。7年後,又因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推進“健全法學院校和法治實務部門雙向交流機制”的契機,我現在能以法官的身份轉型到上海政法學院從事法學教育工作。

我的職業選擇隻是千千萬萬法律人的人生選擇之一,而且這個選擇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國家的大趨勢,個人不可能實現職業理想。機會不是僅僅是給我個人的,而是給所有人的,為什麼我會選擇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可能是因為我追求的“成功”不是那種其他意義上的“成功”。随着社會的多元化,大家對“成功”有更多不同的定義。所謂“讀萬卷書,行千裡路”,現在大家欣賞我、認可我,可能是因為我有相對豐富的人生經曆,但我并不認為我這樣的職業道路就是一種成功的标準。如果把“成功”定義為唯一的标準的話,就必然會帶來“内卷”,因為機會終歸是有限的。

王鳳梅:在經曆律師、法官、教授三個身份後,您如何看待三種職業的 “不同”與“共通”之處?

商建剛:我最近在看學術邏輯。同樣是執行法律,律師、法官、教授看到的是不同的法。律師遵守的是“行動的法”,即哪些法是work、哪些法是“有效的法”;法官遵從的是“實然的法”,即法律有規定,但司法解釋中對其有不同的理解;而教授關注的是“應然的法”,即關注法律應該是什麼,如果哪些法律不合理,他就會提出意見。

一個好律師應當是一個有經驗的律師,能夠為當事人提供好的服務。這需要大量辦案、長期經驗的積累,以及在過程中不斷總結與提升。從律師事務所的角度來看好律師的标準,我認為是初夥看專業、二夥看創收、高夥看人品。到了高級合夥人的階段,要看律師是否有領導力、能否把事務所帶到更高的高度。

一個好法官關注的是對法律的援引能不能充分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法律關系、适用什麼法律。

至于一個好教授,其實教授太苦了,沒有假期,甚至連周末都沒有(笑)。教授是負責生産知識的。人類有那麼多已經确定好的知識,但對于教授來說,僅僅熟知這些知識沒有用,那是律師的事情。教授需要找出知識庫中沒有的知識,然後将其生産出來。人類的知識庫就如同一個商場,裡面有很多品牌、很多SKU,教授要做的是創造出一個新的産品、新的SKU出來。

教授是知識生産者,律師是服務提供者,而法官是法條的選擇者。

每次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一定會有各種不适應,因為任何行業都有不同的KPI。這些KPI中有一些是你要努力去達成的好指标,也有一些是會讓你“卷”的指标。因此,我們需要用一個更高的思想模型來指導自己的思維,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關鍵指标體系去實現,否則就會一直疲于奔命,很難去适應職業要求的轉變。

02

站在不同角度看“法律職業共同體”

這些年,“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概念一直被讨論。對于如何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大家一直有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在遇到一些事件時,會産生一些誤解和沖撞。如何理解“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深意?其使命和任務是什麼?

王鳳梅:在嘗試過三種不同的法律職業後,您對“法律職業共同體”這個詞有什麼新的體悟?

商建剛:“共同體”一詞最早由現代社會學奠基人滕尼斯提出。他說,共同體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持久和真實的形式”。比如,某一個古村落就是一個共同體。美國人類學家雷德菲爾德将“共同體”界定為某種同質性群體,他們做同樣的工作、服從同樣的規則,甚至有同樣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那麼,“共同體”到底是自然形成的還是去構建的?社會學上有個詞叫“想象共同體”,即若要構築一個“共同體”,首先要努力去賦予“共同體”的價值,然後“共同體”才會形成。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使命感和任務在哪裡。如果我們要構建一個以律師、法官、檢察官、公證員等作為整體的“法律職業共同體”,首先,我們要在行動上構建“共同體”,要提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道德準則、共同的語言符号和儀式,讓大家接受“共同體”的理念,然後才能實現“現實的共同體”。現在,律師、法官、檢察官在共同的價值觀方面,在共同的儀式表征體系、共同的道德标準方面仍存在差異。例如,如何尊重律師的辯護權、如何看待法官與律師之間的正當交往,這些尚都需要改進,需要業界、媒體、研究者共同來思考我們共同的歸屬感、認同感、規則到底是什麼。提出這些規則是建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前提和基礎。

03

一個好律師的背後是價值觀

做律師的16年間,商建剛曾代理過多起有重大影響力的案件,是知識産權領域的重量級律師,曾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律師,年創收超千萬。對于 “個人品牌”是在業務工作過程中的“水到渠成”還是需要“用心經營”,以及如何做好一名律師,他有一套自己的“五步秘籍法”

王鳳梅:您當年是如何成長為國内知識産權領域著名律師的?

商建剛:第一,要找準自己的專業方向,很早就要給自己貼個“标簽”。不要什麼流行、什麼火就去做什麼,這個“标簽”是要貼一輩子的,所以要想清楚。很多行業都有其波峰和波谷,不要跟着潮流走,要堅持自己的品牌形象。

第二,要學會取舍,學會判斷案子除了能帶來創收外,還能否帶來可複制的經驗和品牌的溢價。如果在一項業務上隻能得到金錢的效益,那就選擇不做。我當年就是一直專注于做互聯網法律服務,這些新業務給我帶來了很多行業影響力。

第三,當客戶越來越多的時候,也要懂得拒絕。通過案件合作和轉介案件,減少非主營業務案件的代理時間,要更聚焦自己的主營業務。

第四,要注重同行之間的交流。積極參加行業協會的活動和交流、參與熱點案件的讨論,注重對新類型案件的學習。加強與同行之間的交流,獲得同行的認可。

第五,“講”也很重要,“講”的背後是價值觀。律師不能缺乏服務精神,要正确認識律師和當事人之間關系。律師要給當事人創造價值,天天給當事人算錢是算不來錢的,“講”的背後是人生觀、價值觀。把事情做好了,自己的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王鳳梅:除了業務上的不斷精進,在律師個人IP打造等方面,您有哪些心得和方法論可以傳授給大家?

商建剛:我贊成要有“品牌經營意識”,但是“經營”不等于“鑽營”。以美劇《Better Call Saul(風騷律師)》為例,品牌需要規劃。品牌是一個“有意識”的行為,要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要有意識地定位自己的律師職業,然後在執業中“有所為,有所不為”。同理,做教授也要建立學術品牌形象,聚焦于一個專業領域。

我覺得核心的問題是:品牌意識的背後是敬畏意識。我們要敬畏規矩,不能說今天做的這件事沒人知道,我就先把這筆錢賺了,下一次再做品牌,這樣肯定不行。行動就在當下,樹立品牌要從今天做起。

好的品牌是品質的保證,品牌會為律師帶來溢價。在我律師執業時期,我們團隊對咨詢文本就要求精益求精地打磨,品牌意識要落實到每一個細節,體現我們的專業以及對工作的尊重。比如,我們寫一段話,在寫作過程中就要考慮到要讓别人讀到後有一種美的感覺,這就是品牌意識。

有人說我是“網紅”教授,但我現在其實帶着“任務”——利用我的流量把優秀的學生推廣出去,為學生推薦好的工作和實習機會。在網絡傳播發言的尺度上,我也總結了一些心得:發表言論時首先要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對一個問題發表觀點的時候要把握問題的基本面;表達的時候要闡述形成結論的過程,不能嘩衆取寵,引來不必要的争議。

04

律師事務所也要有“人設”

當前,打造律師事務所的品牌也是很多律所主任和合夥人思考的課題。商建剛曾在國内大所執業,對于組織品牌,他也有自己的見解。

王鳳梅:您認為律所的品牌建設有哪些關鍵點?如何長期保持組織品牌價值的積累和升值?

商建剛:我們所說的“規模所”“紅圈所”“精品所”等,至少都還有個“人設”,但還有一些所就隻能稱為“街邊小所”。同樣都有營業執照,為什麼大家的品牌價值就不同呢?我覺得每家律師事務所都要有自己的品牌顧問,這很重要,專門來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創造自己的品牌,以及怎樣在市場中向客戶、消費者傳遞品牌形象。

大數據時代,品牌戰略是第一位。品牌戰略就決定了人才戰略:我要做什麼樣的事務所,就要吸引什麼樣的人才;品牌戰略就決定了營銷策略:我要做什麼樣的事務所,就要在什麼時候、什麼媒體上投放專業論文;我要做什麼樣的事務所,就要重點承接、宣傳什麼樣的案件——這些都是由律所的品牌決定的。

未來的競争,絕不是個人與個人的競争,各大律師事務所的品牌意識正在逐步增強。我原來在大成執業。大成在2010年時提出“五化”——通過規模化推動品牌化、專業化、網絡化、國際化,這在當年是十分先進的。但到了2022年,如果再把規模化放在首位就out了。現在蘭迪所在讨論“絕對專業化”“強勢國際化”“相對規模化”的概念,律所管理需要有像王忠德律師、劉逸星律師、徐宗新律師這樣一批專業的律所管理人才,更需要像律新社王鳳梅老師這樣專業的品牌顧問。

随着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人士應該更關注自己的領域。律所應該把品牌宣傳等活動分給專業機構去做,這會成為一種趨勢。律新社“V品計劃”的卓越品牌調研活動很有必要,業界需要有志于行業研究的專業機構在總結律所好經驗的基礎上,把好律師的标準、律所品牌的标準總結提煉并定義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怎麼去做。完成調研形成的咨詢報告很有價值,但也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做。

05

“我很認真地做他們的老師”

法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在現實教學中卻有“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問題。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将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是法學人才教育培養的方向。目前,商建剛在上海政法學院推出了法律職業能力實訓項目。在幾位輔導員的幫助之下,共有160多位同學參與。實訓中,商建剛會帶領同學們模拟律所工作的場景,模拟律師做業務、寫作、人際交流等。

王鳳梅:您的獨特經曆在哪些方面可以教給學生更多?

商建剛:我希望成為一個橋梁。我感到很驕傲的是,通過法律職業能力實訓項目,同學們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成熟,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都增強了。我也很開心做他們的老師。目前,實訓項目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在前兩期中,我從寫一個文本開始訓練同學們,如果不會寫,就先讀;如果不會讀,就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讀。老師要學會分解問題,通過這樣階梯式地一步步幫助同學們“升級打怪”,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訓練很重要,其前提是要對“好”有一個判斷标準。法律行業是一個精英行業,在帶教學生的過程中,小到一個郵件怎麼寫,老師都要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标準。在上海政法學院的實訓項目中,我不會具體教學生怎麼寫,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法,我寫的不見得就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會告訴學生什麼是好的,可以給學生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個很重要。總結提煉、編輯整理,把這些好标準做出來。讓“有品牌”的人告訴學生什麼是好的,這非常有意義。希望上海政法學院的學生都能從法律實訓中得到成長,我們堅持做十年,這就是好的法學院品牌。

06

一家門“網紅”的本質經驗

在輕松愉快的對話氛圍中,商建剛還分享了他其樂融融的家庭治學日常。其夫人沈奕斐是著名的複旦大學教授及UP主,其女兒根據外婆口述的曆史作成的《外婆和她的房子》成為了今年的暢銷書。一家門都能輕松做“網紅”,其中的本質經驗是什麼?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5

▲ 商建剛、沈奕斐夫婦

王鳳梅:您認為沈老師的品牌成功經驗有哪些?這些經驗對法律人IP打造有何借鑒?

商建剛:沈老師其實不會新媒體工具,也沒有想過要出名,她就是一個愛教書的大學教授。39歲的時候,因為在複旦講的一堂《為什麼戀愛這麼難》的課程在學生中紅了,便有經紀公司來找她。她花了半年時間打磨課程,後來為了推廣這門課,意外地成為了“網紅”教授。如果要總結和提煉,内核還是沈老師對專業的長期投入和付出。她熱愛自己的事業,為了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不計後果地付出。

女兒寫書也是順其自然。因為女兒在國外讀書,我們很注重孩子的中文表達訓練。所以在沈老師的指導下,女兒根據外婆口述的曆史,寫作了《外婆和她的房子》一書。孩子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多成長,寫作對她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幫助。

寫作是很好的思維訓練方法。比如,我現在寫1.5萬字的學術論文,基本上要先寫到7.5萬字,然後再從中抽出1.5萬字通過某個邏輯展示出來。這就是創作的過程,誰都沒辦法避開這個過程,這就是創作的規律。

直播筆記:

回顧23年的法律人生,商建剛已經将嚴謹和堅持幻化為了一種“從心所欲”的日常。他說:“做律師是一種生活方式。做法律實訓的時候,我就将其作為一種日常,一步步養成、滋養學生,逐漸變為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我就是去做這件事,不關心什麼時候會産生品牌,也不關心這件事會受到誰的肯定。反正就是去做,做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到最後,品牌就落實為一種生活方式,品牌就是一個日常。”

持續、堅韌、堅持去做,23年如一日,從有意識的品牌變為無意識的日常,然後你會獲得社會穩定的評價——可能這就是品牌。

正如優秀的本質是一種習慣,品牌的本質也是一種習慣!

《律師業品牌運營人才發展報告》調研正在火熱進行中!律新社将持續推出“V品計劃——法律品牌運營50講”系列直播,分享更多法律品牌運營實訓經驗,敬請關注!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6

品牌商業運營管理主要做什麼(23年如一日的行為模式背後是敬畏品牌運營50講)7

《2021新興法律服務業發展報告》

《2021新興法律服務業精品指南》

現已發布!

關注“律新V品”預約獲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