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金補貼标準是什麼?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3月5日,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綱要草案實化量化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務這些民生要點,條條與你有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住房租金補貼标準是什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3月5日,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綱要草案實化量化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務。這些民生要點,條條與你有關。
教育
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保障農業轉移人口随遷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以人口集中流入地、農村地區和“三區三州”為重點,新建、改擴建2萬所幼兒園,增加普惠學位400萬個以上。
以教育基礎薄弱縣和人口流入地為重點,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00所以上。
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辦學條件。
推進教育類研究生和公費師範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改革。
醫療
擴大兒科、全科等短缺醫師規模,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提高到3.8人。
将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
力争新增500個縣級醫院(含中醫院)達到三級醫院設施條件和服務能力。
打造2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2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20個左右中醫疫病防治基地,100個左右中醫特色重點醫院。
住房
有力有序擴大城市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着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
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
戶籍
放開放寬除個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
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
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挂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生育
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完善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政策和産假制度。
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
支持150個城市利用社會力量發展綜合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
新增示範性普惠托位50萬個以上。
養老
擴大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供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支持500個區縣建設連鎖化運營、标準化管理的示範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标準。
就業、收入
廣泛開展新業态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全面清理各類限制性政策。
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
改革完善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
購物消費
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态發展。
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
推動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消費提質擴容。
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内免稅店。
休閑娛樂
完善節假日制度,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
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
推進紅色旅遊、文化遺産旅遊、旅遊演藝等創新發展,提升度假休閑、鄉村旅遊等服務品質,完善郵輪遊艇、低空旅遊等發展政策。
交通出行
依托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時通勤圈協同發展水平。
新增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運營裡程3000公裡。
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
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3000公裡。
新改建高速公路裡程2.5萬公裡。
新增民用運輸機場30個以上。
數字生活
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絡。
積極發展在線課堂、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館等。
依托社區數字化平台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
建立無人物流配送體系。
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簽章、電子發票、電子檔案。
鄉村振興
增加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供給,推進縣域内教師醫生交流輪崗。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
推廣以工代赈方式,帶動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人居環境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7.5%。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基本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和城市黑臭水體。
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體育健身
推進社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和學校場館開放共享。
新建、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建設戶外運動、健身休閑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
探索中國特色足球籃球排球發展路徑,持續推進冰雪運動發展。
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及杭州亞運會等。
(整理:人民日報客戶端 嶽小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