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大師劉狄洪作品賞析
著名藝術家、風景油畫大師劉狄洪
在當代畫壇,真正的藝術家并不多見,原因在于許多藝術家修為的缺失。修為是藝術的精神内核,缺少了修為,繪畫就僅是皮囊的單薄,沒有思想的深度,所以一些畫家是難當藝術家的“真正”稱謂,這也是當代繪畫藝術鮮能動人,毫無動心的原因之一。
油畫大家劉狄洪之所以稱謂大師,是因為他的藝術創建具有真正的修為品格,他遠憚俗塵的纏絆,隻身入湘西,密森修藝,不畏寒暑,堅守淡泊,一修數年,無悔其志,這樣的藝術修為經曆,非常人所能堅持,唯境界方得長久。所以說,劉狄洪大師是油畫技法的磨砺者,也是藝術思想的構建者,他把思想和技法賦成藝術的兩面,創建大師藝術的品位,珍品絕世,令人敬仰!
劉狄洪有諸多傳世名作流傳于藏家,顯績于市場。但是,還有一些秘而未傳的藝術珍品珍藏于箱底,外人未必能有機緣一睹這些油畫作品的佳品聖相。珍品總待有緣人,《四川九寨溝》《耕作歸來湘西》這兩幅秘境佳作,偶有面世,就成為藝術的炫光,給予機緣者賞心悅目的獨享經曆。真正的藝術家,創作真正的藝術品,有緣得珍藏,價值難估。
與衆多的大師一樣,起點是傳統的寫實純熟,終點是哲學思維的深刻。西方油畫大師,都會有思想家的實至名歸,東方油畫家一般認為是缺少思想高度的,所以劉狄洪先生在藝術思想上的哲學創建,從整體上以個人之力拔高了東方油畫藝術家們的思想境界,讓曾經被矮化的東方畫家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四川九寨溝》這幅作品,以風景寫生而聞名,更以哲思深刻而顯不俗,也因留存了文化的風景原脈而不朽!
也許是冥冥有約,更是基由心天感應,藝術靈感引導他走進九寨溝的風景殿堂,在風景尋韻的過程中,他被金燦疊輝的這處核心風光所吸引,于是靜坐其前,與自然對話,與人文通言,寫生入心,用心感知風景的靈性叙說,執筆構繪,傑作起程!
九寨溝核心風景,用神靈般的溝通方式,引導劉狄洪先生開始創建一幅不朽的風景傑作《四川九寨溝》!這幅傑作為什麼由劉狄洪來完成?是本身的功力,也是天意的促成,所謂機緣,都是修行的結果,他心修九寨溝,九寨溝自然會賦予他留存自然靈魂的文史擔當,天降大任,必有始因。九寨溝把所有的臻美都傾呈給了劉狄洪,先生應該心有感知,所以傾力而作,不留遺憾,為九寨溝核心風景繪意寫神,幾乎耗盡心血。誰也想不到,十年之後,地震來襲,山洪奔湧,九寨溝的核心風景頃刻毀于自然的巨力!
當人們遺憾九寨溝的瘡痍之際,忽然記起了劉狄洪先生在十多年前的精心繪制,于是展開《四川九寨溝》這幅風景傑作,立即擁有了喜極而泣的動情!因為自然的巨力,并沒有真正毀滅勝觀風光的存在,隻是把風景的聖殿借助大師的創作,由山地移遷到了畫上!神靈般的保佑,巨匠般的創作,劉狄洪一幅風景畫,不僅是藝術,也是預言!他用心喻曆史的通天奇慧,在十年前就開啟了保存風景靈魂的行動,繪制《四川九寨溝》!隻是我們俗眼俗心,不曾感應。
2017年的九寨溝,地震損去風景的形體,向前追溯十年,那時的大師劉狄洪已經用藝術的靈感為九寨溝創作靈魂的轉遷!這種不可思議的藝術創建,在平常人的眼裡是為不可思議,但是在大師劉狄洪的藝術修為中,卻是一段刻骨銘心記載曆史的深情駐足!所以這幅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傑作,也是文化留存的壯舉奇觀。
從畫面的技法形态來說,他掌握着具象油畫全部的精華手法,是技術娴熟的典範。也正是因為娴熟至極,所以他才能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思維空間給畫題注入哲學的元素。如果畫家畫技不熟,在創作的過程中僅僅是光影造型都應顧不遐,更沒有精力從容完成藝術思想與哲學的創建,所以俗筆畫以俗示人,高屋建瓴的藝術家則以不俗的思想境界示人。劉狄洪先生顯然屬于後者,所以《四川九寨溝》恰好可以為油畫注入思想境界提供創作範本:先把技術磨砺好,才有機會像劉狄洪先生這樣,創建自己的油畫藝術思想!
在風景畫的創作上,劉狄洪先生有自己的叙事語言,也有自己的風格,藝術标簽的辨識率非常高,就如看莫奈是莫奈,看梵高是梵高,大師各立一峰,獨建一門這是必然。所以《四川九寨溝》是劉狄洪先生風景創作風格的主題标志之一,因為有标志性,所以更具藝術的價值高度。就如梵高畫過五十多幅向日葵,但是以瓶插向日葵為代表。《四川九寨溝》也是梵高那幅獨一無二的向日葵!
高遠的藍天,雄逸的山林,靜谧的河流,在色彩的湮變中,統一成觀賞者腦海裡的人生印象,寫實與寫意緊密地連在一起,注入情景,指向精神,體現着他藝術創作極為強勁一次升華,持之一貫地說明了他在藝術上的抱負是高遠的,永遠不做重複院體寫實繪畫的藝術家,用心念去探究更高的藝術境界,表達内心世界與天地精神的對話,是他的追求,也是崇高的造詣。而《四川九寨溝》就是這種境界的實物印證!一幅畫,對于自然的認知,對于人生的感懷,漸漸會歸韻成隐秘情感和深刻哲學的藝術品味,把作品供畫成自然留存與傳續的人文史據,唯有大師能做到,也隻有劉狄洪能幫到!藝術無價的原因,就在于此!
《耕作歸來湘西》是劉狄洪先生堅實繪畫功底與哲學思辨的榮譽創作,是他把心靈交付于山林,把心境磨砺于秘籍的雙重收獲。他在繪畫自然竹海的過程中,把藝術的自然與思想的天工不斷地融合,間有碰撞,引發心境不斷激變,一支畫筆,就如破繭而出的蛹蝶,在撲溯中,不斷觸及心靈,把内心的斑斓與自然的青綠融合在一起,在畫布上創建起哲思的世界。
畫面的構圖,以寬闊為框架,但是又用繁密的細緻筆觸一一填構,空而不虛,塞而不息,用非對稱的結構方式,去構意心靈逸動的空間氣象,體現氣度的存在與格局的達觀。畫意是深刻的,以“歸”為核,以“耕”為徑,在看似輕松的塗抹中,不斷在觀賞者心靈和畫面主旨之間構建相通的橋梁,讓人們從“看不懂”,到看到“大悟”,畫面的境界,正是人生哲學“來自何方,又去向何處”的答案追尋。劉狄洪先生并不刻意在畫面上給出這樣的哲學答案,隻是在引領觀賞者追尋這樣的答案。他在答案的深處,靜靜地等着人心的歸依,不會貿然給出居高臨下的教指,等你來,引你悟,耕作是修行,歸來是正果,因果有道,湘西歸途中的那一座小橋,遙授入目,哲思暗寓。
綠色是生命色,也是歸意色,綠為隐歸,特别是濃郁的綠,更是思緒的深沉。他喜歡綠色,反複表現綠意,就是要讓畫題走向崇尚生命的高度。畫綠竹密森,也是大師用一顆敬畏之心守望生命的本真。在這幅作品中,他用寬疏的大筆畫線,勾拉有氣度,點化成氣魂,揉頓挫擦就是生命的波動和湧動,擺脫對物象的複原描摹,把畫面彙聚成情感主線,墨綠低唱,一路向歸。筆是藝術的筆,也是點化的筆,蘊含了幾十年的修煉功力,呈現出對自然、對人生的釋解,每一個畫面元素,都是心境與靈魂載體!依心作畫,畫成絕唱,能不珍奇而貴!
品讀大師的作品,每每會榮遇洗滌心靈的機緣,觀賞《四川九寨溝》是如此,觀賞《耕作歸來湘西》也是如此的心靈沐浴。劉狄洪先生的作品功成于技法,品成于境界,悅目為之表,淨心為之内,陶冶情操,靈魂的養分勝過一切的教化,藝術不朽的功績可飚汗青!
美術評論家 楊振明
2019年3月6日
青年時期的劉狄洪先生,中國山水畫家
劉狄洪(1944.4.1—2016.5.10),漢族人,曾用名:劉杕洪,又名劉秋洪,著名藝術家、風景油畫大師。劉狄洪先生1944年4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今常德市武陵區),祖籍:湖南省邵東縣城。主要成就:當代中國風景油畫大師、美術界稱其為“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劉狄洪先生是我國著名藝術家、風景油畫大師,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劉狄洪先生畫風嚴謹,色彩斑斓,通過幾十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以能精細表現原始林區樹叢繁複,場面恢宏的獨特技法,那時而用筆,時而用刀刮擦形成的油畫肌理即忠實而又藝術地再現了湘西青山綠水的精神與魂魄。大畫家劉狄洪用深厚的藝術積累表現自然景觀,先生的油畫不僅有大自然雄渾的氣勢、變幻莫測的神奇和清新的秀麗,而且透着自然的氣質美,活躍自然之生靈。尤其是畫家的竹海景觀油畫生機盎然,對人的心靈有着強烈的沖擊力。在雄渾的風景中,對描繪土家苗寨的吊腳樓、護林茅棚情有獨鐘,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氣氛,欣賞其特有精緻的油畫,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劉狄洪先生在從藝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數十次深入到湘西、四川等原始森林保護區寫生作畫,創作了數以千計的原生态自然風景油畫。劉狄洪先生畫中獨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和自然風情,尤其是對畫自然之物的執着和對自然的情感讓人欽佩。多幅劉狄洪先生的畫中,竹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并且融合了畫家對湖南湘西的獨有認識和長期生活的認識。不僅在作品上将竹、松、荷、山石、流水等畫的惟妙惟肖,也能通過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向藏友們展示不同的藝術氛圍和場景。劉狄洪先生尤其精于畫竹,美術界稱其為“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那莽莽竹海在他筆下表現得千姿百态,氣勢非凡。劉狄洪先生的油畫讓一幅幅動态十足的自然舞動和靜靜歇息的場景展現出來。看到劉狄洪先生的一幅幅油畫作品,就像從煩嚣嘈雜的城市突然走進了大自然,那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怦然心動,讓你驚訝不已。
劉狄洪先生20歲左右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中國畫,也畫一些油畫;同時其獨具風格的玻璃畫作品享譽國内外。劉狄洪先生為一代藝術天才,除了在西洋油畫、和中國水墨畫有所成就外;另外在版畫、工筆畫、篆刻、書法、圖紙設計(裝飾圖案設計)等衆多美學領域皆有涉獵。但劉狄洪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還是在西洋油畫領域内的創作。1983年後,劉狄洪先生開始主攻油畫。
在他人生五十多年的個人創作中,無論是35歲前作為一名中國山水畫家,還是後來成為風景油畫大師。“風景”一直是劉狄洪先生創作脈絡中的主題。
劉狄洪的父親劉叔秋先生是他的繪畫啟蒙老師,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喜歡上美術,愛上繪畫。生于湖南常德的劉狄洪,有山一樣的性情,沉默;有山一樣的性格,剛毅。他崇尚“創作自由”,所以,對于劉狄洪來講,最自由的事就是無數次走進湘西、四川等地原始森林,與風為伴,與雨同伍,不畏艱難險阻,以畫筆傾心描繪原生态自然風景油畫。劉狄洪曾經有近二十年的中國畫經曆,通過近幾十年的油畫藝術探索,他将一些中國特色的東西巧妙地融進油畫作品中,同時将他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心得和體驗不着痕迹地融入油畫創作中。劉狄洪将進入眼簾的自然風景萬物,進行了融合、創化,利用手中的畫筆、工具進行表達,将頭腦中、心靈上的意境、思想呈現于作品中,即達到“畫中有話,畫中有詩意,有神韻”。劉狄洪創作油畫,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巧妙融合,大膽将中國繪畫的浪漫特質融進西洋油畫的寫實情景中,實現了西洋畫技的引進與馴化,師夷長技以超夷,油畫技法的創新與突破,即是源于劉狄洪對藝術自由的尚崇和實踐。劉狄洪先生精于畫竹,莽莽竹海,千姿百态,氣勢非凡,美術界稱其為“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劉狄洪的藝術靈魂已經與竹林風光融為一體,湘西竹林的神秘與多姿,成為劉狄洪表達繪畫藝術才能的出奇平台。他能得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的崇高贊譽,是因為他用油彩刻畫的竹林風光,無人能再次複成,已成精華孤品。後來人無法複成劉狄洪油畫竹林的原因不僅僅在于技法不達,更在于心境不濟。因為劉狄洪近乎把一生的藝術心血都付于了竹林。換個角度來講,劉狄洪是竹林的唯一的知音,唯一的入境靈魂。說劉狄洪是竹林唯一的靈魂,一點兒也不為過。藝術家不隻是用油畫技法來表達客觀主體,還在用自己敏感且豐富的感情描繪自然。所以,站在他的油畫竹林面前,視覺感受就會變成情感湧動。竹林如濤,心境如濤,竹徑迷茫,心境朦胧。通過寫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雙重手法,劉狄洪成為竹林和觀賞者之間情感溝通的架橋者,讓我們也能通過劉狄洪心路通向神秘的竹林,感覺竹林之美,體驗心靈的靜谧。畫家的藝術功力,能修到此等境界,可謂是登高臨頂,無與倫比。藝術家為得秘境之美,在湘西竹林寫生數年,近乎隔絕塵世。他的藝術空間在與塵世隔絕的時光裡,完全脫去了俗質,擁有了藝術上極為難得的清潔美質。他把心境隐于偏僻一隅,目的就是要追求技法上的單純感和心境的純美感。清淨的竹林,小景卻是大胸懷,通過悠然小景反襯現實生活的絢爛多彩,舉重若輕,是以虛寫實的藝術功道。清悠的色彩,極力釋放了藝術家隐秘的情感,他對自然幽靜的癡愛情懷,不僅僅是畫面的藝術價值,也是衆人心歸竹林的智慧鑰匙。專業油畫家的造型、光影、透視等等技法,已經被劉狄洪深刻掌握。所以他的每一幅油畫作品,僅從技法上來看,都是精緻的教學範本。當然,學習劉狄洪的藝術精神,不僅僅在于油畫技法的精湛,還在于他藝術思想的崇高。作品,就是油畫技法和油畫精神的雙重典範。竹林秘境的光,是超自然的光,如不入境,很難探知。劉狄洪極力探索色彩和色調之間的辯證關系,出神入化,他對色彩和色調的把握能力遠勝他人。刹那間的靈動感受是他創作油畫竹林的重要主題,光影自然,造型精确,透視深遠,都是一念之間卻相當精緻。劉狄洪用富有生機的色彩表達對春的贊美的呼喚,激勵自己,也激勵大衆,是用油畫抒發出心聲的傑作一品。苦修畫技,身入秘境。劉狄洪是一位有大追求的藝術家,他的追求之源就是獻身藝術,将自己的心靈融化其中,成為藝術的永恒。所以他努力浏覽竹林風光,領略秘境神迹,在自然的助力下創作不止,佳作湧湧。《南天門》、《魚塘邊的小屋》、《初雪》、《魚塘邊的水竹》、《五羅拜佛》、《竹林豐收》等等,就是劉狄洪奉獻于大衆的藝術傑作,也是他獻身于藝術的心意,更是他收益藝術輝煌的有力見證。靜谧竹林繪風景悠然意境寫詩意。我們應該向這位懷着深厚感情繪畫竹林的藝術家緻敬。他對自然的認真體味精神,以及竹林油畫裡蘊含的濃濃詩意,是藝術的清泉,可滌衆心。
劉狄洪先生對竹子、松樹非常癡迷,無論是青年時作為一名中國畫大師,還是後來成為享譽世界的風景油畫大師,他畫的竹子獨樹一幟,神韻盎然,畫面看上去主題突出、色彩斑斓,顯得非常厚重,有力度。劉狄洪生前常說,畫家多得很,但劉狄洪(曾用名:劉杕洪)隻有一個,“杕”是一種獨特的木,這個“杕”字隻有康熙詞典上才有。一有閑暇,先生就去郊外,竹林散步,或荷塘邊賞荷,從用心靈捕捉到用畫筆描繪,僅速寫就畫了幾千張。竹子的千姿百态被他描繪殆盡,風情萬種被他展現無遺,這蘊含了他無限的情思。在他的繪畫題材裡,竹子是非常具有風格的主題,竹子被中國文人畫了上千年,但真正通過西方的油畫技術描繪竹子風韻的卻未曾見到,而劉狄洪先生通過自己獨到的眼光,利用油彩、光影等捕捉不同時節、不同場景與情景下的竹子的形态,将竹子的豐富多彩的模樣生動的呈現在畫布上。在這些不同的竹子畫作中,無時無刻不體現先生對生活的心境,對自然的熱愛,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某些時候對生活的迷茫和失落。畫了這麼多年的竹子和松樹,它們的形态和精神已經爛熟于心,先生已經能夠做到“成竹在胸”了。劉狄洪先生曾浸潤油畫30餘年,其風格兼具中西兩派特征。欣賞其特有精緻的風景油畫,使觀者受到身心的熏染,一洗塵世的勞碌,讓人不知不覺地身心俱醉。劉先生傾盡畢生之力和心血追求夢想,終于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人生。他在油畫中融入中國傳統的山水精神,作品充滿靈性和詩韻。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精神情感轉向與自然融合的外化,實現人與自然的互動,從而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的、藝術的、哲學的渾然一體。劉狄洪的畫竹技法,積五十載的功力而合成,其他繪畫者隻見其竹美,卻無法快速習得使竹美的技藝,大師就是大師,沉心靜氣五十年,所得功名鑄竹魂。劉狄洪畫竹神秘恢宏為勝,技法嚴謹,主成精神魂魄,千姿百态,氣勢成非凡。劉狄洪先生的藝術成就使他成為令人仰慕的畫界領袖,引領着中國油畫的創新和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