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的作用機制主要是?最早的“股份制試點企業”起源于西元4世紀到了4世紀中葉的時候,英國教會差不多擁有全國58%的土地但是當時教會的神職人員是不能夠經營企業的,更為嚴重的是,神父不能結婚,因此,他們沒有合法的繼承人由于找不到繼承人,所以迫使當時的教會聘請了職業經理人,所以才導緻管理與所有權的分離,而并不是因為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有何神秘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信托的作用機制主要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最早的“股份制試點企業”起源于西元4世紀。到了4世紀中葉的時候,英國教會差不多擁有全國58%的土地。但是當時教會的神職人員是不能夠經營企業的,更為嚴重的是,神父不能結婚,因此,他們沒有合法的繼承人。由于找不到繼承人,所以迫使當時的教會聘請了職業經理人,所以才導緻管理與所有權的分離,而并不是因為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有何神秘之處。
那麼為什麼又要實行“有限責任制”呢?
現在隻要是對公司稍微有一點概念的人,都會把有限責任制當作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制度,而且每家公司都要搞這個制度,可是大家究竟了解多少呢?想一想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神權的社會,職業經理人在幫助教會經營企業,如果借了錢還不上呢?債權人可能到教會大吵大鬧。但是當時的神權社會允許他們這麼做嗎?如果真的跑到教會去大吵大鬧,萬一驚動了上帝,那怎麼得了。所以當時借錢時就講清楚——如果借錢還不上的話,咱們就此打住,不要到教會去鬧,搞不好激怒了上帝,咱哥倆會一起進地獄,因此借錢不還的話就到此結束,千萬不能鬧了,再鬧下去兩個都不讨好,這就是有限責任制的由來。
那麼為什麼說“信托責任”是股份制的靈魂?當時的教會是神權的中心,這些職業經理人心裡面有着對上帝的信托責任,所以信托責任是在宗教裡面形成的。既然當了這一家教會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憑着上帝的所托,他們會盡自己的責任把企業做好,這種以良知為基礎的信托責任,是當時股份制得以生存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說股份制要能推行,我們必須要有良心,必須全心全意地為教會做事,因為這是上帝的企業。換句話說,股份制賴以成功的基礎就是信托責任,而西方這種信托責任在中國社會是沒有的。舉例而言,在2004年發起的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讨論中,國有企業老總對我們國家、民族和百姓缺乏信托責任——因為這些老總認為國有企業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如果想做好,就要通過MBO的手法收歸己有。我們可以用“保姆理論”來批判這個荒謬的做法——所謂“保姆理論”就是我們請保姆來家裡打掃衛生,清理幹淨之後,這個家就變成保姆的了,這就是過去缺乏信托責任的國有企業改革。
為什麼在歐美各國,股份制運營得都比較成功,因為有信托作為基礎,而股份制到了中國卻出現坑蒙拐騙的事情,因為缺乏信托責任的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