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園田居賞析?原文: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陶淵明歸園田居賞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翻譯:
年輕時就沒有适應世俗的性格,生來就喜愛大自然的風物。
錯誤地陷落到仕途羅網,轉眼間遠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子裡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裡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
我願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樹柳樹成蔭遮蓋了後屋檐,桃樹李樹整齊的栽種在屋前。
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着袅袅炊煙。
深深的街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内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适悠閑。
久困于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 ,抒發歸隐後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複“返自然”的惬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隐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所謂“适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那種情态、那種本領,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甯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内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後,執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塵網:塵世的羅網。“三十年”應該是“十三年”,他從開始作江州祭酒,到辭去彭澤縣令,前後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誤。這兩句是說,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适俗韻”無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那種情态、那種本領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甯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内在的共同之處,所以“愛丘山”。前兩句表現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肮髒無聊的世俗之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