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絡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拟局域網)的支持、對鍊路彙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防火牆的功能。電信号交換的曆史應當追溯到電話出現的初期。當電話被發明後,隻需要一根足夠長的導線,加上末端的兩台電話,就可以使相距很遠的兩個人進行語音交談。
1.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于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于OSI的第二層數據鍊路層設備。也就是說集線器隻是對數據的傳輸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對于數據傳輸中的短幀=碎片等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換機不但可以對數據的傳輸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過濾短幀、碎片等。
2.從工作方式看,集線器是一種廣播模式,也就是說集線器的某個端口工作的時候,其它所有端口都能夠收聽到信息,容易産生廣播風暴,當網絡較大時網絡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交換機就能夠避免這種現象,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隻有發出請求的端口與目的端口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它端口,因此交換機就能夠隔離沖突域并有效地抑制廣播風暴的産生。
3.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隻能有兩個端口傳送數據,其它端口隻能等待,同時集線器隻能工作 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于交換機而言,每個端口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端口工作時不影響其它端口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 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從廣義上來看,網絡交換機分為兩種:廣域網交換機和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主要應用于電信領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礎平台。而局域網交換機則應用于局域網絡,用于連接終端設備,如PC機及網絡打印機等。從傳輸介質和傳輸速度上可分為以太網交換機、快速以太網交換機、千兆以太網交換機、FDDI交換機、ATM交換機和令牌環交換機等。從規模應用上又可分為企業級交換機、部門級交換機和工作組交換機等。各廠商劃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緻的,一般來講,企業級交換機都是機架式,部門級交換機可以是機架式(插槽數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組級交換機為固定配置式(功能較為簡單)。
另一方面,從應用的規模來看,作為骨幹交換機時,支持500個信息點以上大型企業應用的交換機為企業級交換機,支持300個信息點以下中型企業的交換機為部門級交換機,而支持100個信息點以内的交換機為工作組級交換機。本文所介紹的交換機指的是局域網交換機。
作為局域網的主要連接設備,以太網交換機成為應用普及最快的網絡設備之一。随着交換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太網交換機的價格急劇下降,交換到桌面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你的以太網絡上擁有大量的用戶、繁忙的應用程序和各式各樣的服務器,而且你還未對網絡結構做出任何調整,那麼整個網絡的性能可能會非常低。解決方法之一是在以太網上添加一個10/100Mbps的交換機,它不僅可以處理10Mbps的常規以太網數據流,而且還可以支持100Mbps的快速以太網連接。
如果網絡的利用率超過了40%,并且碰撞率大于10%,交換機可以幫你解決一點問題。帶有100Mbps快速以太網和10Mbps以太網端口的交換機可以全雙工方式運行,可以建立起專用的20Mbps到200Mbps連接。
不僅不同網絡環境下交換機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網絡環境下添加新的交換機和增加現有交換機的交換端口對網絡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網絡的流量模式是能否發揮交換機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使用交換機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和過濾網絡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如果網絡中的某台交換機由于安裝位置設置不當,幾乎需要轉發接收到的所有數據包的話,交換機就無法發揮其優化網絡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增加了網絡延遲。
除安裝位置之外,如果在那些負載較小,信息量較低的網絡中也盲目添加交換機的話,同樣也可能起到負面影響。受數據包的處理時間、交換機的緩沖區大小以及需要重新生成新數據包等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簡單的HUB要比交換機更為理想。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認為交換機就比HUB有優勢,尤其當用戶的網絡并不擁擠,尚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間時,使用HUB更能夠充分利用網絡的現有資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