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死亡,是自然的一種規律,不管是多麼長壽的物種也都會有走到生命盡頭的一天。對于絕大多數野生動物來說,死亡并不是一件會讓它們悲傷的事情,畢竟它們不會思考。
但是對于人類來說,死亡就難以接受。因為死亡不僅僅意味着一個生命的消散,還會給和這個生命有關聯的人,帶去痛苦。親人離世,我們都會覺得不舍和悲傷。
人死亡之後仍能聽到親人的聲音?
人彌留之際,親朋好友通常會在旁邊進行臨終告别。如果是一些遠在外地沒能及時趕回來的子女,回到家以後沒能見上自己離世親人的最後一面,通常會情緒崩潰、嚎啕大哭,說自己回來晚了,留下遺憾等等……
這些話很多時候都是子女在内心愧疚以及悲痛的情況下說出來的,已經離世的親人聽不到,這是正常人的想法。脈搏停止了人就死了,自然就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但如果我告訴你,人在脈搏停止,也就是“死亡”之後,或許仍然能聽到聲音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咱們先來說一說死亡的定義。咱們一般人所理解的死亡,就是人不呼吸了、脈搏沒了等等。這個理解大體上沒啥問題,因為作為一個人,心髒停跳之後其他器官的生理機能也會慢慢停止,生理活動沒了,人也就“死了”。
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死亡”認證方式存在一定漏洞。即便心跳停止之後,血液不再流動氧氣、營養等也不再輸送往全身各個器官。但殘留在人體内的氧氣和養分,還足以維持器官活動一段時間。所以以前,咱們經常能聽到一些“死”而複生的故事。
随着醫學的進步,對人體死亡的評定标準,已經由停止心跳轉變為“腦死亡”。隻有腦活動停止之後,才能真正判定一個人已經死了。而如果是壽終正寝的話,人在停止呼吸之後,大腦還會依靠殘留的氧氣存活一定時間,這個時間一般是十幾分鐘。
在這段時間裡,大腦的各項功能逐漸停止,人體的各項功能逐漸喪失。
1)瀕臨死亡的幾秒鐘,人最先失去的是視覺
視覺是人類感知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大腦處理眼睛傳過來的圖像所耗費的能量很大。來自眼睛的信号、立體的圖像以及分辨色彩等等,都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所以當人瀕臨死亡的時候,腦部能量供應不足。大腦會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維持自身的基生存,這個時候人就會失去視覺,即便睜着眼睛也看不到什麼東西。因為大腦已經不處理眼睛傳過來的圖像信号了。
甚至有的時候,瀕臨死亡的人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2)觸覺也會慢慢消失
人觸覺的産生,是接觸某樣東西之後,皮膚上的神經末梢傳遞信号,然後大腦接收到信号,産生“冷暖、疼痛”等感覺。觸覺的産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能量的。
所以,當人瀕臨死亡的時候,大腦會把全身的能量集中到頭部,優先保證自身的基本功能不喪失。血液對體表的供給不足,人的體表溫度開始下降,神經變得遲鈍和麻木,觸覺也就基本喪失了。
3)恰好,聽覺是喪失得最晚的一個。
人的三大基本感覺,距離大腦最近的就是聽覺和視覺。和視覺相比,聽覺的傳遞方式更簡單,鼓膜振動将聲音傳送到耳蝸中,耳蝸中的毛細胞将聲音信号轉化為電信号,然後傳進大腦。距離短,傳輸過程耗能很低。
聽覺不像視覺那樣,需要大腦處理大量的立體圖像,也不用辨别顔色等等。極低的耗能,可以讓聽覺維持一段時間,成為最後消失的感覺。
那麼關于“人死亡之後仍能聽到親人的聲音”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已經有答案了。科學也其實早就給出了肯定答案,當人脈搏(心跳)停止之後,大腦還會保持活動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聽覺是在工作的。
去年,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對生命終結之時的無意識聽力進行了測試實驗。該研究團隊把自己的成果論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他們的研究成果指出,人死亡前和死亡後短時間内,還會保留聽覺,甚至還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也就說是,人死亡之後短時間内,仍然可以聽到親人的聲音,甚至還保留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親人離世的時候臨終告别不要太悲傷。因為心髒不再跳動的親人,可以聽到我們悲傷的哭泣和聲音他們會心疼,想要安慰咱們,但卻因為身體各個器官不再工作,連擡手或者說話都做不到。
當然了,如果是那種腦部遭受重創和緻命傷害的人,是不會出現死後短時間内還能聽到人說話的情況。
後記
人體就是這麼神奇,就算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人類也還沒有徹底弄清楚人體的奧秘。也許在未來,科學家們會發現更多的人體奧秘。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