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徐元傑古詩湖上配圖

徐元傑古詩湖上配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06:14:30

蘇舜欽(1008一1048),字子美,銅山(今四川中江縣)人,宋代著名詩人。有《蘇學士集》十六卷傳世。

蘇舜欽七絕《淮中晚泊犢頭》一詩曆來脍炙人口,備受好評:

《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見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此詩前二句寫雨前景色,後二句寫雨中景象。陰雲垂野,草色青翠,一樹幽花,鮮明耀目。布置巧妙,善狀光景。最後一句寫春潮湧漲,将整個畫面搞活了,滿紙淋漓,氣韻生動。南宋劉克莊稱贊此詩“極似韋蘇州(指韋應物《滁州西澗》)”(《後村詩話前集》)。清翁方綱《石洲詩話》也說此詩“妙處不減唐人”。近代陳衍《宋詩精華錄》則說,“滿川”句視“春潮帶雨晚來急”,“氣勢過之"。

詩是有聲畫。當然繪畫藝術所要表現的某些特征如色覺和光覺也會體現在詩中。杜甫《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較和諧的四種顔色,而王安石佚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則以強烈對比的兩種顔色,同樣成功地描畫了燦爛的春天而為世人所愛賞。但在有些詩中,寫色覺并不像杜王詩那麼明顯,因而往往被讀者所忽略。如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幽草,深樹都是濃綠,而黃鹂則藏于深樹,是難以用視覺見其形,而隻有憑聽覺聞其聲,才知道它的存在的。這裡,詩人正是引導我們以聽覺補視覺之所不及。蘇舜欽詩的頭兩句,也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品賞。在古漢語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色,由于這樹幽花是和陰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映襯的,則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較強光感的顔色如粉紅的。韋應物本寫所見,同時也寫所聞以補其不足。蘇詩亦寫所見,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也感受到了光,非細賞則不知也。

陳衍老詩人認為蘇詩後二句氣勢超過韋詩後二句,他似乎忽略了兩位詩人在詩中表現的不同心态。韋應物此時信步徐行,憐幽草,聽黃鹂,處在一種安靜閑适的心境。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來襲,也會和那自橫的野渡孤舟一樣處之泰然。而蘇舜欽卻處在行役途中,沿路風景固然堪賞,而風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緒自是難以平靜。韋寫閑遊,蘇寫旅況,重點既異,給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難說這是由于詩篇本身氣勢的強弱。

可以這樣認為,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是可以互補的。依據具體事物的具體條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時可以印證補充或修正從深厚

徐元傑古詩湖上配圖(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的深度賞析)1

徐元傑古詩湖上配圖(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的深度賞析)2

徐元傑古詩湖上配圖(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的深度賞析)3

修養中作出來的直覺判斷,反之亦然。如以上對陳衍所評論的“氣勢”的看法,就是一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