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又叫“春貼”“門對”。每逢新春佳節,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賞春聯,辭舊迎新。紅紅火火,喜氣洋洋,春聯象征着吉祥,寓意着美好。
春聯的傳說《山海經》記載,在蒼茫的大海上,有一座高山——度朔山。山上長着一株桃樹,蔓延三千裡,枝葉繁茂。而在這株大樹的東北方向,有兩位神人,一個叫神荼(shū),一個叫郁壘(lǜ)。這兩位神人十分威風,手執斧钺、繩索,專門在桃樹下捉拿害人的鬼怪,将它們投喂老虎。
久而久之,黃帝知道了這件事情,按照神荼、郁壘的模樣,雕刻桃木人,并且在門上畫上神荼、郁壘和老虎的像,以震懾百鬼,祈求人間安甯。
再到後來,百姓們知道了這件事情,每逢新年,他們也找來兩塊桃木闆,在上面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或畫像,張挂在大門兩邊,認為這樣可以鎮邪去惡,開啟美好的新年。
這兩塊桃木闆,被稱作“桃符”,就是最早的春聯。
最早的春聯桃符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春聯,那麼,什麼時候才出現既能裝飾門戶,又能表達心願,而且喜慶吉祥的春聯呢?
過去,人們認為春聯出現在五代時期。公元955年的春節,後蜀皇帝孟昶自題:“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被認為是最早的春聯。
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來到亞洲探險,從甘肅敦煌劫走了大量的文物;1991年,敦煌研究院從斯坦因劫走的《啟顔錄》背面,發現了“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等12幅對聯,不但講究對仗、平仄,而且還标明了“歲日”“立春”“陣門”等字樣。其中,“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一聯署名劉丘子,作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春聯,後來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