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4 08:48:56
前言

五言詩,在漢魏南北朝已經非常流行了,但是七言詩,則在唐朝開始流行。七言中,四句的絕句更早一些,八句的七律流行就晚多了。

盛唐詩人的七絕佳作衆多,李白、杜甫、王昌齡、王之渙等人的七絕佳作層出不窮。而七言律詩數量就很少了,無人可以和杜甫相比。

簡單來說,杜甫七律不但多,而且好。今天欣賞的《題張氏隐居》可能是杜甫的第一首七律。除了關注杜甫的無一字無來曆以外,還可以關注一下句中對、三仄尾、折腰體(折腰句)。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1

一、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的《題張氏隐居二首》第一首,是那個時代比較少見的七言律詩: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澗道馀寒曆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四(736)年,是杜甫年輕時的作品,依然帶有無一字無來曆的特點。

春山無伴獨相求,春山出自庾信《至老子廟應诏詩》詩:“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無伴出自劉琨《答盧谌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

相求,出自《易》:“同氣相求。”,魏晉南北朝詩人也常用,例如郭遐周《贈嵇康詩三首·其一 》:同氣自相求,虎嘯谷風涼。東晉楊方虎《合歡詩五首 其一 》:嘯谷風起,龍躍景雲浮。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

伐木丁丁,出自《詩經》:“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嘤其鳴矣,求其友聲“。山更幽,出自王籍 (南北朝)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首聯表示,自己在春山中,沒有夥伴,也是前來拜訪張氏,一路上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因為平仄原因,選擇伐木而沒有選自鳥鳴),山谷清幽。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2

二、澗道馀寒曆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颔聯中,有句中對,澗道--馀寒--冰雪,石門--斜日--林丘,同時上下聯也相對。

冰雪,指凍雪,冰是去聲。因此曆冰雪是三仄尾。唐朝律詩中的三仄尾極其常見,甚至在試貼詩中也可以見到。

澗道,出自南梁王台卿《奉和往虎窟山寺詩》:飛梁通澗道,架宇接山基。這是他陪着梁簡文帝蕭綱去虎窟山寺時的奉和詩。

馀寒出自南北朝何寘南《答何秀才詩》:“終朝長守馑,疊夜抱馀寒。”

冰雪,出自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詩》: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石門,或是泛指,或出自東晉高僧慧遠《遊石門詩》超興非有本,理感興自生。忽聞石門遊,奇唱發幽情。

斜日、林丘,也是魏晉南北朝詩人常見的詞語,例如謝朓《夏始和劉潺陵詩》:對窗斜日過,洞幌鮮飙入。謝安《蘭亭詩》:契茲言執,寄傲林丘。林丘表示隐居之地。

颔聯寫景,意象詞語,都是出于魏晉南北朝的古詩中。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二聯主要寫景,後二聯開始變化。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3

三、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

頸聯開始抒情,這兩句是杜甫對于張氏的評價。

不貪夜識金銀氣,贊許主人視金錢如糞土。金銀氣,出自司馬遷《史記·天官書》:

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杜甫的七律《閣夜》颔聯雲: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南宋詞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也是典出《史記·天官書》:

凡詩人作語,要令事在語中而人不知。餘讀太史公《天官書》:“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杜少陵詩雲:“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蓋暗用遷語,而語中乃有用兵之意。詩至于此,可以為工也。

夜識,出自 《藝文類聚》卷八十三:

《地鏡圖》:凡觀金玉寶劍銅鐵,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黃昏夜半觀之,所見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黃者銅,黑者鐵。

不貪,出自《左傳》:

宋人或(有人)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遠害朝看麋鹿遊,遠害,遠離災禍,出自《晏子春秋》:

晏子居晏桓子之喪,粗衰,斬,苴绖帶,杖,菅屦,食粥,居倚廬,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唯卿為大夫。”曾子以聞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孔子說,晏子不用自己的正确去批駁别人的過錯,這是個聰明人,謙遜而不得罪人,可遠離災禍。

曹植《矯志詩》詩雲:“鹓雛遠害,不羞卑栖,靈虬避難,不恥污泥。”低調一些,可以遠離災禍。

麋鹿遊,出自《史記李斯傳》,李斯受到趙高的迫害,在獄中仰天而歎曰: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於朝也。”  於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

天下造反的人越來越多,皇帝如果還信任和重用趙高,不久反賊就兵至鹹陽。國都陷落長滿野草,每天都會看見到處遊蕩的野鹿。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提到,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著者,明朝詩人)認為頸聯是折腰體:

五、六,上二字成句,下五字即解上二字,是折腰體。

這裡的折腰體并非指失黏的折腰體律詩,而是句法,即我們說的折腰句。

夜識金銀氣,解釋不貪,朝看麋鹿遊,解釋遠害。這種句法也需要特别注意。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

蓋詩成于既宿之後,系題壁詩,非訪隐詩也。訪隐則須由我及人,題壁定是因人感己。若認作初到,則“夜識”、“朝看”如何下?

意思是,這首詩是寫于訪友住下之後,有所感而作。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4

四、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乘興,出自《世說新語》夜雪訪戴的故事: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思招隐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杳然,即窅然,怅然之意。出自《莊子逍遙遊》: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迷出處,迷惑于出還是不出(處)。魏阮籍 《詠懷》詩之八:“出處殊塗,俯仰異容。嵇喜《答嵇康詩四首·其三》: 出處因時資,潛躍無常端。

杳然迷出處,意思怅然之間,對于出仕還是隐居有些迷惑。

對君、疑是,兩個詞不算是什麼典故,但是南北朝詩中常見的詞語。

虛舟,本意是無人駕禦的船隻。出自《莊子·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意思是,被空船撞到,心地狹隘急躁的人不會發怒。被有人駕駛的船撞到,恐怕就會吵架了。

三分句對聯句腳平仄規則(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5

結束語

杜甫作這首詩的時候,大約25歲,但這首詩用典很多,下字處處有來曆,可知其年輕時已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用典、下字,或來自經史,或來自前朝詩句(出自六朝詩很多)。

不貪-夜識金銀氣,這種2-5結構的折腰體句法,值得注意和學習。

關于句中對,大家平時注意的話,會發現在杜甫詩中很常見,

三仄尾,在唐律中是變格的律句,不是出律。

章法上,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寫情,從頸聯轉折。

@老街味道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杜甫作詩的确無一字無來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