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東新材料企業發展戰略實施

廣東新材料企業發展戰略實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3:01:13

廣東擁有全國最完善的制造業鍊條,下遊企業和終端用戶豐富,為上遊材料産業提供了充分發展的土壤

廣東新材料産業仍面臨核心技術薄弱、人才缺口較大、産業結構不盡合理三方面挑戰,這也是全國新材料産業的共性問題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馬曉澄 洪澤華

新材料是國家确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2021年廣東新材料産業産值2.7萬億元,居全國前列。

廣東新材料産業何以占據如此重要位置?透過廣東新材料發展,又對全國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體系有何借鑒?

終端市場滋養新材料産業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調研多家新材料企業和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了解到,廣東新材料産業發展受益于活躍的終端市場需求,富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以及高水平科研團隊等多重因素。

終端市場活躍,市場需求旺盛。廣東背靠基礎雄厚的終端應用市場,以優勢的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領域新材料為主要發展方向。

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馬松林說,廣東省是國内新型顯示技術和産業大省,彙集大量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消費終端制造商,在顯示應用領域幾乎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以此為牽引,帶動了新型顯示新材料的發展。

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潛發說,廣東省擁有全國最完善的制造業鍊條,下遊企業和終端用戶豐富,為上遊材料産業提供了充分發展的土壤。“終端用戶需要不斷叠代産品,對選材也會提出新的要求,某種程度會倒逼上遊材料企業創新,形成産業鍊良性互動。”

優惠政策支持鼓勵科技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廣州南沙科學城等規劃建設,為新材料産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創新基礎。

另據廣東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先後設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電子信息關鍵材料、先進制造基礎材料、先導性新材料與技術、5G通信關鍵材料及應用、新型顯示、材料基因工程等10多個重大、重點專項,省級财政立項金額達15億元,項目總投入達40億元。

高水平科研機構及創新團隊保駕護航。據了解,目前廣東在新材料領域已形成包括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多層次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吸引建設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等新材料領域科研院所,為廣東新材料産業的發展注入動力。

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例。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表示,雖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起步不久,但每一布局都聚焦國際前沿。包括金屬材料、能源材料、陶瓷材料、半導體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等十大方向,并已在多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材料三大共性挑戰

受訪人士表示,新材料初創企業不斷萌芽、頭部企業不斷占領取得突破的同時,廣東新材料産業仍面臨核心技術薄弱、人才缺口較大、産業結構不盡合理三方面挑戰,這也是全國新材料産業的共性問題。

一是核心技術被“卡脖子”仍然嚴峻。據了解,包括集成電路領域光刻膠、高端高溫合金等在内,部分原材料及高端裝備面臨較高技術壁壘,現階段主要依賴進口,高端應用領域産品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核心材料供應短闆依然存在。

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國内半導體用電子氣體市場份額主要被國際巨頭壟斷,且國内相關領域起步晚、配套技術不足、人才儲備不足。

馬松林表示,在關鍵核心發光材料方面,國外企業已建立壟斷性專利網,美德日韓等公司基本壟斷全球OLED産業的材料市場。

二是高端和應用人才缺口依然較大。廣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材料産業具有跨學科、跨領域相互融合滲透的發展特征,人才隊伍的高端化才能引領産業快速發展。現階段廣東省高端人才多集中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缺乏産業型人才、應用型人才。

劉潛發說,該公司所在的覆銅闆行業是業内公認的朝陽産業,但近幾年感覺企業招聘難度很大。“新材料企業雖然相對技術含量更高,但歸根結底是制造業企業,工作比較辛苦,薪酬回報又不算很高,年輕人才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深造而不是到企業、工廠就業,企業對科技人才的需求難以被滿足。”

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半導體用電子氣體領域,目前國内尚沒有相關專業學科,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人才培養梯隊缺位,由企業培養人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三是新材料供應鍊的産業層次和技術水平較低。馬松林說,國内OLED材料企業主要供應毛利率在10%至20%的中間體,以及毛利率在30%至40%的單體粗品,然後銷往歐、美、日、韓等地企業,進一步加工制作成毛利率在60%至80%的産品。在相關産業鍊的國際分工中,中國企業仍在“微笑曲線”底部。

劉潛發說,生益科技目前采用“短-中-長”的梯度研發模式,将研發團隊分成不同梯隊,更多的技術員工要在短期内将技術轉化為利潤,着眼長期研發的團隊人數較少。這種模式也能順暢運轉,但很難期待這種方式幫助企業短期趕超國外壟斷企業。

廣東新材料企業發展戰略實施(瞭望廣東新材料産業何以位居全國前列)1

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工作人員講解碳化矽陶瓷材料(2021年4月21日攝) 鄧華攝/本刊

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體系

針對目前新材料産業的挑戰,受訪人士提出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産業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帶頭牽引、加強人才培養等三方面建議。

一是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産業體系。廣東省科技廳負責人說,當前需要加快推進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源整合和規劃布局,在石墨烯、輕量化材料、稀土新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關鍵材料領域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材料領域新型産業技術研究院,統籌建設新材料協同攻關機構,加強各部委組織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合理分配創新資源,避免創新資源分散、創新載體重複建設。“既要‘頂天’,注重基礎研究,打造世界級硬核新型創新研發平台,又要‘立地’,與終端需求緊密結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二是優化統籌布局,以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鍊升級。馬松林建議統籌組織開展及承擔新型材料技術領域重大項目,以需求為牽引,從全鍊條綜合考慮,構建原材料-技術-裝備-應用多維一體的新驅動模式,解決産業化共性關鍵技術,布局前瞻性技術,吸引更多企業落地。

劉潛發說,近年有關部門組織攻關核心技術時,會将整個鍊條上的不同環節拆解給數家企業突破,這需要在選擇相關企業時做好調研,建立核心重點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名錄,擇優将核心難點交給真正的龍頭企業進行科研創新,同時對承擔研發任務的企業适當傾斜照顧,保護企業創新積極性。

三是加強細分領域的材料學科人才培養。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建議推動高校開設新材料領域相關專業,加強人才引進政策力度,讓更多優秀人才更好投身新材料研發。

馬松林說,目前尤其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科技金融人才的高層次人才生态鍊,培養兼具科學素質與工程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打造創新創業創造人才團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