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叢中,裡氏沙雞謹慎地露出頭,碩大的野兔飛快躍過,亞高山林莺歡快地鳴叫,這片生氣勃勃的“荒漠綠洲”—荷蘭公園,是以色列人的又一個奇迹之作。
在正式比賽開始前,我們需要熟悉比賽區域的鳥況。埃拉特北部邊緣有一座沙漠裡的“森林公園”—荷蘭公園(Holland Park),也是觀鳥的好去處。之所以稱為“荷蘭公園”,是因為猶太國家基金會(Keren Kayemeth LeIsrael - Jewish National Fund)的荷蘭分部于2006年捐助建立的,這個基金會旨在推動以色列的生态造林,加強人與土地的關系,确保指定區域内的立法和森林保護的正常推進。
車子停在馬路邊一堵不起眼的圍牆外面,裡面雜草叢生,連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好像無人管理。我注意到這裡的特别之處,那就是植被覆蓋密度不小,應該就是被稱為“公園”的原因吧,雖然基本看不到任何休閑設施。然而,正是這樣不經修飾的地方,才是鳥兒們喜歡的環境,沒有人工草皮,不打農藥,唯一的人工痕迹是地面上的黑色膠管—以色列先進的滴灌工具。
當地人告訴我,此地的環境條件頗為惡劣,據說夏天即使樹蔭下氣溫都高達四十度,降水極少。如今我們穿梭在由金合歡樹(Acacia Trees)、埃及棕榈(Egyptian palm)和索多瑪蘋果樹(Sodom Apple Tree)等組成的“森林”裡。現在正值北半球的春天,地面上盛開着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然而,幾十年前,這裡完全是一片砂石荒漠,隻有零星低矮耐旱植物,如今卻俨然一個“沙漠綠洲”。
第一個進入視野的是我從未見過,卻久聞大名的蟻鴷(Eurasian Wryneck)。不得不佩服鳥人的視力,五十米開外的溝壑裡,一堆亂石中間,一隻幾乎和土地一樣顔色的小鳥正在翻找螞蟻。更多觀鳥者加入我們,靜靜地看着它,在不打擾被觀察者的情況下,感到一種滿足和愉悅。觀鳥的體驗說起來有些抽象,但是,如果你從望遠鏡中看到這些生靈的自然活動時,那種驚喜和快樂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各種柳莺也是常客,除了之前在鳥類研究中心見到的那幾種外,新增添了亞高山林莺(Subalpine Warbler)這種很Q的小鳥。
最大的驚喜來自裡氏沙雞(Lichtenstein's sandgrouse),三隻幾乎和石頭顔色一模一樣的鳥正趴在陰涼地裡,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到來驚擾了它們,開始起身離去,根本發現不了,保護色實在太好了,令人叫絕。
這時,一隻野兔不知道從哪裡蹿了出來,吓了我一跳,這個頭堪稱“野兔之王”了。然而,裡氏沙雞卻從容地從這個大家夥身旁走過,絲毫不為所動。
面前,又匆匆跑過幾隻沙鹑(Sand Partridge),鹑類雖不如雉類羽色絢麗,但種類更多,适應能力更廣。雌性體羽沙褐色,雄性身上棕白色的波浪條紋很優雅,頸部兩側有白色斑點,很好辨認,分布于中東、南亞幹燥多山地區。
一種長着粉嘟嘟厚嘴的小鳥闖入鏡頭,沙雀的英文名字叫做“Trumpeter Finch”,國際鳥人們又開始調侃起川普,新任美國總統已經和不止一種鳥聯系起來了(中國的紅腹錦雞就有“川普雞”之稱)。
站在沙丘上,視野開闊,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奔跑的野兔,埃拉特擁有沙漠、山巒和海洋,唯獨缺少森林。“我期待在沙漠裡建立一座森林公園,給埃拉特染上一抹綠色,荷蘭公園就是一個開始。”在以色列先進技術和環保理念的支持下,埃拉特市長Meir Yitzhak Halevy顯然有理由這樣自信。這座郁郁蔥蔥的公園給當地人帶來了希望,荒漠改造需要時間,這個開頭不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