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蘇人怎麼過生日

江蘇人怎麼過生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3:57:12

江蘇人怎麼過生日?許多鹽城人愛過生日, 尤其是生日逢十(如十歲、二十歲、三十歲) 和長輩、 老人的壽辰,一般人家都要擺酒設宴, 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當地人對“壽” 和“生日” 有一定的界定, 一般把五十歲以上者的生日, 才可稱之為“壽”,并把慶壽禮儀稱之為“做壽”或“祝壽”五十歲以前過生日, 逢十的叫 “整生日”, 其他叫小生日生日慶賀稱為“做生日”小生日一般不宜張揚,總是在家中度過,整生日則根據各個家庭的情況舉行一定規模的慶貿活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江蘇人怎麼過生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江蘇人怎麼過生日(鹽城人的過生日禮節)1

江蘇人怎麼過生日

許多鹽城人愛過生日, 尤其是生日逢十(如十歲、二十歲、三十歲) 和長輩、 老人的壽辰,一般人家都要擺酒設宴, 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當地人對“壽” 和“生日” 有一定的界定, 一般把五十歲以上者的生日, 才可稱之為“壽”,并把慶壽禮儀稱之為“做壽”或“祝壽”。五十歲以前過生日, 逢十的叫 “整生日”, 其他叫小生日。生日慶賀稱為“做生日”。小生日一般不宜張揚,總是在家中度過,整生日則根據各個家庭的情況舉行一定規模的慶貿活動。

多年來,各地方尤其是農村習慣于慶賀的整生日:一是十歲生日。因為是孩子的第一個整生日, 當父母的都比較重視, 一般都操辦慶賀一番;二是女孩子二十歲生日,這将是出嫁前的最後一個整生日,父母覺得應該慶賀一下, 以免遺憾; 三是男子三十歲、女子四十歲。男子已成家立業,丈人家必然要前來做生日, 稱之為“拔窮根”;女子四十歲,其父母年齡已上身,将來為其做生日的機會已不多, 都要來為女兒進行慶賀,故當地有“男做三十,女做四十” 之說。此外,還有一個特定的風俗,女的在出嫁後第二年過生日時,女方家庭要備禮到男方家,謂之“交生日”,也有不在生日之日或二年後交生日的,有的交生日要選在女兒年齡的單數那年交。如不交生日,女方的父母會受到指責。據說,沒有交生日的婦女,在男方家庭擺宴席時不能入席,這種輕視婦女的陋習,如今已不多見。

鹽城人素有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對長輩、老人的壽辰,人們都會擺酒設宴,熱鬧非常,以示對老人的祝賀。各地習慣把五十歲以上的整生日稱為祝壽,親朋好友、親屬兒女,歡聚一堂,大宴賓客。逢有百歲老人的壽辰, 當地縣鄉政府會備禮前來祝賀, 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老人的關愛。

2、生日禮俗。

平時過小生日,一般不請親朋,但家中也有安排。 習慣上是早上漲餅或蒸饅頭, 中午吃頓飯,第一碗飯先盛給過生日者,有的家庭小孩過生日還特地煮上一隻雞蛋,俗稱“大人生日一碗飯,小人生日一個蛋”。當然,這是過去生活水平比較低下時期的現象,現在,許多人家過小生日,也會辦一個家庭生日宴會,買上一盒蛋糕,吹生日蠟燭,甚至會在電視裡點上一首歌,表示祝賀紀念。許多人家的孩子過生日那天,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這天,孩子無論有什麼過錯,都不打罵,并且,不安排孩子做家務, 因此,許多孩子喜歡過生日。有些成人,則把自己過生日這天看成是“母難日”,惦念當年母親生産的苦難,不搞任何慶賀,跟平時一樣, 因而,常有人遺忘過生日反而慶幸, 因有“忘記一個生日,多過十年”一說。

過整生日一般都得講究排場,并事先約請親戚朋友,登門邀請發請帖,過去就有“請做生日帶拜年” 之說, 否則, 就會得罪客人。孩子十歲、二十歲的整生日, 一般主客是外婆家的人,必備禮品是饅頭、粽子、鞭炮、蠟燭等,用一大竹籃裝好送來, 叫做“身乙籃子”。大人過三十歲、四十歲, 主客依然是嶽父母即女方的娘家人,必備禮品主要是壽桃、粽子、面條、魚肉、鞭炮、蠟燭等,還有其他禮品,越多越好,并分裝在兩隻籮筐内挑來,稱之為“挑擔子”。一般人家會請上幾個吹鼓手,甚至一個小樂隊,吹吹打打送到女婿門上。樂隊由老丈人叫派, 但費用卻由女婿承擔。這種現象在農村仍然比較普遍,而城鎮已不多見。

生日當天,要大宴賓客。許多地方是先吃面條,一人一大碗,稱之為吃壽面,有的人家會把一個莊子的各家各戶都帶來吃壽面。吃過壽面後,再入席喝酒吃菜。現在人的飲食條件好了,吃不了那麼多,一般都是酒席後上一點面條,或者分一小塊蛋糕,酒席散後,生日禮儀即告結束。客人回家時,主人要給客人回禮,一般是三隻壽桃,二隻粽子。現在城鎮人家,常給每個客人回一盒小蛋糕。

3、祝壽禮俗。

一般家庭對長輩或者老人的壽辰都很重視,總想把祝壽活動辦得既體面、又隆重,讨得長輩或老人的歡心。因而, 多年來,慶壽禮儀既沿襲了傳統的風俗,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内容。祝壽禮儀最熱鬧莊重當算“暖壽”。壽辰的先一天晚上,酒席結束後, 主人會在屋中間的牆上貼上“壽”字,家神櫃上擺上各種貢品,點起壽燭,燃放爆竹,一時間,鞭炮齊鳴,鼓樂喧天,祭過天地後,老壽星端坐椅上, 晚輩們按輩分磕壽頭,壽星會遞上一個紅包或一把水果糖。磕過壽頭後,有的人家會放焰火禮花, 夜空中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大家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有的農村人家,還會包上一場露天電影,請村裡的男女老少看電影,分享一份歡樂。壽辰的當日中午,主要是宴請賓客,客人們一個個酒足飯飽後,祝壽儀式即宣告結束。

4、生日賀禮。

在民間禮俗中, 當算生日賀禮最為複雜, 變化最大。解放前和建國初期, 當地人做生日祝壽,一般是花幾毛錢買一隻條幅, 請人寫上賀詞,如三十歲生日等寫“花甲平分”、“青雲直上”,再落下款, 即可作為祝賀禮品, 非常儉樸、儒雅。到了六十年代, 時興送匾額,一塊加框的玻璃鏡,叫玻璃匾, 價值三、 四元,照樣作賀禮。七十年代裡,許多人送軟匾,用一丈二尺紅綢布,下面縫上黃色的絮子, 上面寫上祝賀詞,懸挂在棵上, 以示祝賀。到了八、九十年代,賀儀價值越來越高, 品種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送收音機、座鐘、熱水瓶等日常用品, 到送彩電、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現在, 有的已發展到送手機、電腦、摩托車了。随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禮儀的含金量越來越高是必然的。但是,我們應該想到,靠金錢編織的人情關系網終 究是不牢靠的,人情網隻會湮沒人與人應有的純真感情,侵害社會肌體,毒化社會風氣,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呼籲,刹一刹人情風,留得人間真情在,還我禮儀之邦真面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