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像漂泊無依的浮萍?枕邊海桑的這本詩集《我愛這殘損的世界》,幾乎随時都可翻開看看,平淡中意味深長一首小詩,能讓人很快放下焦慮,眼中看着這些文字,心中浮現的是種種不曾注意或不經意被發現的事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我的心像漂泊無依的浮萍?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枕邊海桑的這本詩集《我愛這殘損的世界》,幾乎随時都可翻開看看,平淡中意味深長。一首小詩,能讓人很快放下焦慮,眼中看着這些文字,心中浮現的是種種不曾注意或不經意被發現的事物。
海盈把這本詩集起名《我愛這殘損的世界》,自有意味,按他的話說:“我愛這殘損的世界,似乎比愛完美更多些。”數不盡的萬物,不僅有陽春白雪,更有那朵無心的白雲,弄髒的雪地,打碎的碗,堕落的人……這種種不完美,都值得愛,真心愛,就是真正的上善若水,虛懷若谷,水天一色了。
《毛詩序》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詩歌最重要的是抒情,它是一個情感強烈的人的特殊的藝術展現。如果詩歌中不含情感,那就不能稱為詩。因此,詩歌起源于詩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是詩人自然心聲最原始的情感表達。正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曾說過:“詩是詩人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照片上的海桑,是恬淡幹淨、與世無争、樸素内斂的樣子。他說:“寫詩是一個人的事情,不需要讓别人知道。”海桑出生于河南太行山區的一個小村子,小時候他并沒有想到長大後會成為詩人。是大學的圖書館為他打開了文學大門,讓他與詩歌結緣,不難理解,詩歌對正值青春騷動、對人生充滿熱情的他來說,就像長在他的生命裡。當詩歌填滿他的生活,現實生活被他自然隔遠了,如他在詩的最後說:“隻想着把詩寫好,一切都放在一邊,抛在腦後。”與年輕時這麼執着與詩歌不同,海桑現在看到有比詩更高大的存在,在他把自己放小後,他的詩更耐讀了,如蘇轼《定風波》言:“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海桑在詩裡抒發自己,在句子中能感受到他的情感的透明形象,也能看到他精神世界的呈現。
從第一輯《人間》到第二輯《夢裡》,能深刻感受到海桑的心迹,世間帶着殘缺的萬物成為他詩歌創作的核心意象,暗藏着他綿長的情感。盡管時間匆匆流逝,但在時間的長河裡,擁有這些寶貴的詩句,又何愁那到不了的遠方無法企及!
在“人間”一輯中,我讀到了海桑的仁愛。海桑關注生活中身邊的人,也能感同身受别人的不易,如《賣蘿蔔的人》一詩所說,“賣蘿蔔的人/拿蘿蔔在地上寫字/一擡頭/看見我笑了/菜地裡新拔的蘿蔔/連泥巴也賣給我了/新鮮的泥巴/值這個價。”他在《收廢品的老人》中寫,“收廢品的老人/半卧在廢品堆裡睡醒了/初升的太陽微微晃眼/隻是迎着它走/心中就充滿了希望似的。”雖寫老人的不易,但依舊能看見生活的光芒,生活不就是這樣,每個人都要迎着困難向前走。
也有讀來讓人會心一笑的句子,如十歲女兒最愛讀的《在呢在呢》:“小時候村裡的兩個傻子/都喜歡找我玩/姐姐總說我不在家/我說在呢在呢我在呢/就從屋裡跑出來了。”女兒說怎麼會有這麼好玩的詩人,我想是因為他始終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在紛繁世界中不染塵埃。而“那時候/戀愛就是寫信/一封一封/寫長長的信/直到有一天/越寫越短/最後隻對着空空/一張白紙”是他對過往純真歲月的懷念,紙短情長的年代,令人懷念的是那份毫無戒備心的美好。
在“夢裡”一輯中,我讀到了海桑詩的瑩亮。海桑心中有深厚的情感,那《一塊甯靜的悲傷》《死者,生者》《死亡練習曲》《生老病死都在我這》《鏡子裡空無一人》充滿了他對生命歸途的思考和對無常的豁然。生老病死這一客觀規律,誰也無法逆轉,既然逃避不了,就隻有看開,此後無論沉浮,都可無懼無畏。“一隻廢棄的舊水缸”“丢棄在路邊的桃花枝”雖然都是“每一個微乎其微的小存在”,卻“莊嚴、徹底,一定是神性,閃耀其中。”一個對萬物如此珍愛的詩人,内心該是多麼的柔軟!
海桑詩中有句:“過去在此,未來在此,永恒在此/裂開的心,湧出一泓泉水。”深得我心,在瑣碎生活中感到無力時,還好有詩相伴,心靈才能更加澄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