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9月16日,“實驗6”綜合科考船(以下簡稱“實驗6”)順利結束首航的全部科考任務,返回廣州新洲碼頭。
謝震霖 攝
随船的58名人員中,有25名是船員,他們有船長和來自甲闆部的大副、二副、三副、水手以及大廚、醫生等,還有來自輪機部的老軌、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電機員、機工等。
這些船員中,有的人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所”)船隊工作;有的人則從跑遠洋船轉為跑科考船。做科考船的船員,有什麼特别之處?科技日報獨家專訪“實驗6”的一些船員。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關于家,榮譽,人性
高凱
年齡:32歲
職務:三副
海齡:9年
2012年7月,我成為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船員。
在外面跑船,出一次海至少要8個月。我記得跑環球航線時,生物鐘完全被打亂。雖然有時可以在家休假5-6個月,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海上漂着。每次跑遠洋航線時,我們的船都要經過東海大橋。不管那裡的風景有多美,一想到又要離開家很久,上船的心情就很沉重。
我第一次跑遠洋船,是從中國到美國,航行了13天。船上沒有信号也沒有網絡,跟女朋友聯系隻能靠郵件。有時候吵架了,她發郵件過來,我幾天後才能收到。很小的矛盾也會成為大矛盾。
今年6月,我來到了南海所船隊。
到現在,我都感覺在做夢一樣。當時,我這個崗位的面試名額有十幾個,最後隻要三個人。我抱着試試的态度,沒想到真的來到這裡。
在科考船上當船員,靠岸時間相對較長,照顧家庭時間比較多。船停靠在碼頭時,研究所每周都會給船員舉辦科學講座,能學到很多東西。我也沒想到一個船員可以接觸這麼多優秀的科學家,為科考服務讓我的工作多了一種榮譽感。
而且,這裡就像個大家庭。因為我們南海所總共隻有4條船,船員就那些人,大家都認識、有情誼。在外面跑商船就不一樣,很多在同一條船上的人,下了船之後,一輩子就見不到了。
但現在,不僅有船員,還有科學家,人多、氣氛好、業餘生活豐富。在科考船上做船員,是我可以一直為之奮鬥的事業。
柴春輝
年齡:33歲
職務:大管輪
海齡:9年
2012年畢業後,我在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工作了2年半。
跑遠洋運輸船生活比較單調,工作強度也比較大。船員在外面跑船的話,每天的生活節奏、工作内容、遇到的人基本都一樣,每天像機械一樣運轉,你很難感到工作帶來的其他意義。
2014年9月,我來到了南海所科考船隊,除了生活相對豐富,工作相對輕松,還有一些成就感,可以為國家的海洋事業、科考事業做一點貢獻。
在科考船上做船員,也更容易找到歸屬感。以前跑貨船時,我的公司地點在天津,雖然工作了兩年多,但在天津待的時間不足兩個月。每一次出航的起點和終點都不一樣,總有一種漂泊不定的感覺。
來到南海所後,每一次出海,不管去10天、一個月還是兩個月,我都清楚,我的終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廣州的碼頭。人的眼光和思想會随着年齡而改變,到一定年齡之後,你就會想要有歸屬感和穩定感。
在科考船上做船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和諧。大家相互幫助,共同協作,比在外面也更快樂。
雍競
年齡:36歲
職務:大副、實習船長
海齡:12年
我記得很清楚,我來南海所船隊正好是本命年,今年又是一個本命年。
我一畢業就在南海所的船隊工作,一直到現在。一個人跑船,意味着全家都在跑船。你出海了,家人就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出海,不僅是自己的事情,背後都有人在支持你。如果沒有家人做堅強的後盾,我在海上就沒那麼自在。
我一個同學跑遠洋船,經常7-8個月都在海上,前段時間他在菲律賓下船後,在當地隔離,回國後又隔離。幾乎每到一個落腳地就要隔離,最終他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回到家,而假期都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做船員會錯過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在參加“實驗6”首航的前幾天,我奶奶病危,我和奶奶感情很好,在登船前幾天,我專門跑回去看她。沒想到,就在“實驗6”返航的前一天,9月15日,奶奶去世了。
當然,船員的人生不盡是遺憾,也有所得。在南海所船隊做船員,可以學到更多知識,作為國家科考船隊的一員,我感覺自己也像半個科學家。我們可以與科學家讨論問題,彼此開玩笑、打球。對我來說,當船長并不是最終目标,而在于豐富的人生體驗。
汪鵬
年齡:32歲
職務:二副
海齡:9年
2012年,我在中海油運廣州分公司實習一年。2013年就來到了南海所,一直跑科考船。跑科考船的壓力是,不僅要保障船舶安全,還要保障科考設備和科考人員安全,同時要與實驗室緊密結合。
做船員都有相同的苦:與家人聚少離多。好在家裡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給我動力。
在外面跑船久了,人會變得不那麼愛說話,很容易與社會脫軌。但是,在科考船船隊,生活更加豐富、人多,工作氛圍更好。這份工作也有一種神聖感,就是為了國家的海洋科考事業。如果一次海洋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我也會感到驕傲,畢竟我曾經參與其中。
需要船員有更高的素養
李明
年齡:46歲
職務:船長
海齡:24年
我幹過工程船和其他貨船。相比較這些船,科考船噸位小、操作靈活,船上的科考設備種類很多,自動化程度高,對船長的船舶駕駛技術要求很高。科考船對于安全、防止海洋污染的要求非常嚴格。
我們現在有吃有喝有住,生活很幸福,沒有什麼不好的。但說實話,相比較其他職業,當船員很辛苦,尤其是遠洋船員,長年見不到家人,很容易孤獨。我之前在其他船上做船長時,别人見到我叫一聲“船長”都算是好的,大多數人見面幾乎不會打招呼。一條船上就那麼十幾個人,大家幹完活兒後,都很累,埋頭就睡,幾乎沒人跟你交流。在科考船上,大家很親近,經常彼此開玩笑。
我想說的是,全世界90%以上的進出口貿易都是靠海運。假如沒有海運,全球一半的人會挨餓,另一半的人會受凍。船員的工作不可或缺。所以,大家一直在強調“要讓中國的海員體面地工作”。
李閣
年齡:35歲
職務:老軌
海齡:12年
當船員,意味着從你登上船舷的那一刻起,腦中的弦就得時刻繃着。
2009年到2011年,我在加拿大的sea span公司做船員,跑遠洋商船,很冒險。商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最短時間内把貨物從一個點送到另一個點,隻要船沒有傾覆的危險,遇到再大的風浪也得前進。在商船的船隊,船員流失率很高。
2012年,我來到南海所,開始跑科考船。科考船作業的内容與商船完全不同。在科考船上,船員不僅要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設備,幹好自己的活兒,更要懂得如何配合科考作業。在南海所,船員每周參加科學講座或培訓,武裝自己的頭腦,從而更好地為科考工作服務。我們船上的團隊有平均十年以上的科考船操作管理經驗。
在很多商船上,等級制度森嚴,少些人情味。但在科考船隊,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一起下象棋、喝茶、打球,收獲了友誼、信任,也培養了團隊精神,精神世界更容易得到滿足。在海上漂泊,本身就很辛苦,如果沒有感情寄托将更加孤獨。
現在很難招到船員。因為獨生子女多,父母不希望孩子長年累月地跑船。而且,現在陸地上和海上的薪資差距很小,甚至跟不上陸地。既然這樣,為什麼要選擇做船員,忍受暈船和漂泊之苦呢?
陳相富
年齡:30歲
職務:電子電氣員
海齡:4年
2014年,我在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做船舶設計。2017年,我來到南海所船隊,成為一名船舶電子電氣員。
我在船上的工作是負責全船電氣設備維護保養。如果船舶平台出現電氣故障,我就負責維修搶修。如果航次順利,我會每天全船巡查,按期保養系統設備。
在以前的公司,工作節奏是朝九晚五。來到這裡後,要出海,比較随機。不出海的時候,時間比較自由。這幾年,南海所船隊充實了年輕隊伍,大家交流起來很順暢,氛圍挺好。
我出海時間最長的一次是63天,2018年4月份至6月份随科考船去印度洋航次。當時還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中途在斯裡蘭卡的科倫坡補給,白天可以下船去科倫坡玩,晚上回到船上,在那補給停留了幾天。現在這個航次每年都在執行,但因為疫情,船舶已經不能靠港。
“實驗6”首航水手長肖裔東,做了30年的水手。
“實驗6”首航老軌李閣說,一艘科考船在大海中順利航行,是因為有很多人在背後默默支撐。他們有的在駕駛台,有的在集控室,有的在甲闆,有的在醫務室,有的在廚房……不管被看見還是沒有被看見,每一次成功靠岸,都是他們的功勳。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由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攝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