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皓都有誰,為什麼不出山?
"商山四皓”是秦朝年間的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隐士。他們在秦朝當過官,估計是"焚書坑儒"的漏網之魚。他們逃隐的那個年齡階段,至少六十到七十之間,也就沒跑多遠了,就在商洛山中。那個地方山高林密,适于"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的小隐于野的隐士如他們。秦始皇覺得這是打當朝的臉,大怒之後,讓人去找,要治他們輕慢之罪的。怎奈下面辦事的不力,搪塞過去。也就不了了之。四個老人逍遙如閑雲野鶴,甚是悠閑。
這卻讓他們四個出了名,而且名聲在秦末廣為流傳,讓遠在泗水的亭長劉邦都聽到了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绮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的鼎鼎大名。并心向往之。
秦始皇時期的博士官,特備員而已。秦朝的法家治天下,讓信奉黃老之學的隐士無用武之地。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绮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也就沒飯碗可端了,何況,秦始皇的在封禅泰山之時,由于草拟大典的讀書人沒完成任務,被秦始皇徹底的抛棄了。這讓秦朝的讀書人大為惱火,并攻擊秦朝的典章制度,埋下了"焚書坑術士"的種子,術士裡面也有很多讀書人。
而他們四位曾經是秦始皇時期的博士官,秦朝的博士官,就是一群顧問,秦始皇不待見讀書人。秦二世也對讀書人漠視。以緻讀書人呆不下去,要跑。比如叔孫通就從秦二世的"時事考試"之後跑了。秦朝滅亡後。"四皓"應該願意在漢朔為官吧?但他們也不想在漢朝幹,因為新皇帝往儒生帽子裡撒尿,并且動辄大罵,讓飽學之士也呆不下去。 劉邦當皇帝後,倒是慕名去請,他們隐居在商洛山(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内)之中,就是不答應。漢高祖劉邦去了幾次後,沒耐心,就沒結果了。
漢高祖恐怕是"尅",吝啬,舍不得财物,人家當然不出來,否則有相應的待遇,又正值在漢朝建國初期,機會恰逢其時,他們是要出山的。依據《留候世家》中記載,他們出山之時已經八十有餘,須眉皓白,故稱之為“商山四皓”。
二,呂後戚姬的恩怨
劉邦有個特點,好酒好色。喜歡喝二兩沒後遺症;喜歡女人,恐怕就有不可料的麻煩了。劉邦是走一路愛一路的。這讓呂後非常痛恨。但是她沒有辦法,因為她無權無勢,制止不了劉邦在外納室養小。
劉邦得到定陶美人戚姬之後,就忘了妻子呂後。他很喜愛戚姬生的兒子劉如意,覺得他和自己很像,書上說是"類己"。而劉如意在各方面均比王太子劉盈出色。
劉邦就萌發了"易儲"的想法。呂後的兒子劉盈此時是王太子(漢朝還沒建立),當時天下未定,暫時沒有實行廢立之事。劉邦登基為帝後,皇太子的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成了國事家事的焦點。也成了妻妾争寵之後又為兒子争儲的矛盾所在。因為呂雉是劉邦的嫡室,被封為皇後是必然,那麼其子劉盈就該被封為皇太子。這就沒得戚姬母子的份了。戚姬當然不甘心,鼓動劉邦立劉如意為皇太子,立自己為皇後。這是妻妾不共戴天之仇,呂後必定整死也要反抗的。這一鬥争,群臣站在呂後一邊,堅決反對,群策群力阻止劉邦的廢立計劃。劉邦與戚姬一方,雖有至高權利,但勢單孤立,也不敢貿然行事。這一鬥争,至到"商山四皓"出現,才徹底終結了妻妾争寵,子輩争立的争端。這段經曆,讓呂後刻骨銘心,萌下了後來整治戚夫人的決心。隻是劉邦還在,她忍着而己。
三,漢高祖立賢,廢不賢,錯沒錯
漢高祖劉邦其實是個很有才能的帝王。他在選擇繼承人的鬥争中,也是非常固執的。但最後還是舉起雙手向功臣派,外戚呂氏,宗室諸劉派投降了。他們一緻認為,皇帝這麼幹是拿他們的既得利益開玩笑。戚夫人隻是皇帝枕頭上的人,生個兒子是聰明厲害。長大後能保障他們的利益嗎?呂後同大家從苦難中出來,太子劉盈是弱點,有大夥兒扯拉着,也能平衡各方勢力,大家剛從戰亂中出來,需要休養,有個平庸的主子,再好不過了。沛縣集団的鄉鄰們反對得尤其激烈,周昌很有代表性:
漢高祖劉邦要立賢,是帝王眼光,是要使自己的家國長久地保持發展下去。他沒錯。他鬥争固守了幾年,也下不了決心,他是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有民主作風。劉如意比劉盈能力強,但是,人際關系呂後比戚夫人強,平衡各方面的勢力,呂後更勝一籌,更不要說呂後的果決剛毅的手段了。這樣一比較,綜合能力呂後母子比戚氏母子要強。
四,張良為什麼要攪這趟渾水
張良的一輩子惟謹慎,從不卷入個人的恩怨關系。他隻是用智謀打工的打工仔。碰上重大事情後,出主意,把問題攤開,陳說解決辦法,讓老闆拿主意。幸運的是,他十分之九的點子都點在要害上,每每成功。
張良的一生,都在傍"大樹"複立韓國。自博浪沙失敗後,立刻明白了個人勢力對抗不了國家官僚勢力,才靜下心來學習兵法。從這一點上看來,他知道秦朝久不了。所以才夜以繼日學習充電,準備再幹。張良在群雄蜂起時,他自己也是一百多号人的老闆。他去找景駒,半路上碰上劉邦,他們一起去找項梁。項梁讓張良回韓國去立了韓成為韓王。從此實心打遊擊。劉邦去武關經過韓國,張良一同西去。成功入鹹陽。項羽入關,封了韓王于韓國,但留在身邊不讓回去,到彭城後又殺了韓王成。張良從此跟着劉邦,不離開。劉邦當皇帝後,封張良為留侯。
韓王信,是韓王成死後,劉邦允諾當時的韓太尉信,說你先幹着,等打垮了項羽,你當韓王。劉邦當了皇帝,兌現,他就成了韓王,曆史上叫韓王信。
不久,漢高祖要規化帝國版圖和調整國内各諸侯國的封國位置。由于北方匈奴嚴重威脅漢朝北部邊疆,于是,整體遷移韓國到以太原為中心的地區建新韓國。治新都馬邑。馬邑沒修好,匈奴就來進攻。使韓王信無法工作,決定私下同匈奴談判。有消息傳到朝廷,朝廷派人去調查。這一下來,朝廷責備韓王信不守藩國規矩,私下與敵國勾搭,想幹什麼?本來就不滿漢高祖劉邦遷移韓國的做法,韓王信就投降了匈奴。
這一事件,追查牽連,張良必受拖累。但漢高祖劉邦知道張良不會幹"壞事",也決不允許其他人提這件事。漢高祖劉邦不提這事,張良就更加不安!他就生病了,閉門在家煉藥養生,他老師黃石公的"辟谷"就是其中的一種。
張良有了這一層,他還敢去管皇帝的家務事嗎?他那麼聰明睿智的人,他才不去找麻煩。但他還是趟了這趟渾水,因為一,他是太子的老師,二是呂後的百般哀求。
劉盈是個苦命的孩子。自從出生後,就經常看不見父親的影子。是母親呂後帶大的。漢高祖劉邦早年當亭長,公務多常出差,過兩年又因誤傷人而躲避在硭砀山,再後幾年,楚漢彭城大戰,被父親幾次踹下馬車,摔成腦震蕩。被送回關中,過了幾年無母親的日子。這一切對他影響不能說不大。漢兩年被立為王太子,與蕭何相國一起守關中。被立為皇太子後,漢高祖劉邦給他安排了兩個老師,主課老師叔孫通博士,輔課老師張良。
所以,自己的學生被廢除太子位,當老師的一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漢高祖劉邦被鲸布射了一箭,傷痛加上心痛,加快了他廢劉盈立劉如意的決心。
朝中沒有人能扭轉皇帝固執的決心,眼看皇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這時,有人提醒呂後,拜訪一不留侯張良,也許有點三幫助。當初他們不是不願意在漢朝為官 ,而是有另外的原因的。嫌官小俸祿少有傷面子,一旦"卑辭厚禮"的小呂哥一到,二話不說,不顧八十餘的高齡,慨然出山,挽狂瀾于将傾。成了漢惠帝背後的屏風,讓漢高祖劉邦驚詫莫名,悲從心起。
五,商山四皓真的起了作用嗎?
漢高祖劉邦請不來的商山四皓,如果呂後請了出來,也可以說是兒子劉盈請出來了,則說明兒子比老子能幹。幾個八十餘的老人跟在十幾歲的少主身後,産生的視覺效果,肯定雷暈許多人。張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從心理上用四個老人的形象,去擊垮漢高祖劉邦的固持己見。
果然,漢高祖劉邦一見四人之後,歎息一聲,對淚眼婆娑的戚夫人說,你知道誰是你的主人嗎?戚夫人說,不知道。漢高祖劉邦心中一陣悲涼,說,你呀……給朕跳一段家鄉楚地的舞吧,朕悲傷呵……
戚夫人于是作翅袖之舞,淩波微步,飄逸于廊柱之間,之後痛哭,伏地不起。漢高祖劉邦起身而去,從此不言廢立事。
漢高祖劉邦開始替愛妃母子的餘生考慮保全之法了。
六,張良利用"商山四皓",擊垮了皇帝廢皇太子的信心。但保全皇太子一方的同時,卻把趙王劉如意母子推上了絕路。他倒底有沒有考慮保全這對母子的呢?不知道。
漢高祖劉邦是在考慮保全愛妃愛子的生存方法,但他用趙堯的方法,也就是用周昌為趙王師付去保護趙王,在漢高祖劉邦死後,旋即失敗。不為什麼,全在于呂後手中有權,一個有權利的女人,對待争風吃醋的情敵,對待争寵争位的對手,手段之歹毒,無所不用其極。
但後人還是要說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找找張良,想個辦法保全戚氏母子的生命,當庶民也行。但是,漢高祖劉邦沒有再麻煩張良,也許在這件事上,不有殺戮便沒有确立,這是一把雙刃劍,而兩個兒子各居一方。隻要掌握劍柄的人一輪,必有一方落地見血。尤其是帝王之家。
"商山四皓",也隻不過是待價而沽的常人,隻那點名氣,就吃穿了一輩子,當呂澤之拉了幾車寶物,又許諾事成後多給财物,賜給官位,又好言好語一籮筐之後,如果再拿腔作調,機會就沒有了。不是他們厲害,而是出主意的人厲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