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成語故事?西周時期,周昭王志大才疏,晚年時不理朝政,揮霍無度為了征服長江中下遊地區不服從周王室的蠻夷部族,他曾兩次南征伐楚,每次都渡過了漢水第一次南征沒有遇到風險第二次渡漢水時,當地百姓為周昭王造了一艘大船,人民痛恨昏庸無道的昭王,結果這船是用膠粘成的,當船行至江中時,膠遇水分解,大船也散架了,周昭王及大臣、官兵都紛紛落水而死,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風馬牛不相及成語故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西周時期,周昭王志大才疏,晚年時不理朝政,揮霍無度。為了征服長江中下遊地區不服從周王室的蠻夷部族,他曾兩次南征伐楚,每次都渡過了漢水。第一次南征沒有遇到風險。第二次渡漢水時,當地百姓為周昭王造了一艘大船,人民痛恨昏庸無道的昭王,結果這船是用膠粘成的,當船行至江中時,膠遇水分解,大船也散架了,周昭王及大臣、官兵都紛紛落水而死。
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的齊國,國君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國力強盛,成為中原霸主。齊國對南方的楚國極為不滿,于是以當年昭王南征未歸為借口,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攻楚。楚成王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一邊派屈完去前線質問齊桓公。
屈完見到齊桓公後,責問道:“您居住在遙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像牛馬那樣放逸奔跑,互相追逐,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内去。您為何不遠千裡前來侵犯我們的國家呢?”
齊相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祖說,無論是誰,無論他有多高的職位,如果他有罪,我們就有權去讨伐他,以此來輔佐周朝。召康公還賜給我們先祖征讨的範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楚國常年不向周王納貢,以緻周王室的祭祀用品都供應不上,今天,我們特來替周王室向你們收取貢品。另外,周昭王在漢水落水溺死,也是你們所為。你們犯下這滔天大罪,各諸侯國都非常氣憤,特來向你們質問此事。”接着他又曆數了楚國多條“罪狀”,向屈完大逞威風。
屈完聽後,慢慢起身答道:“若真的像管相說的那樣,我們楚國沒有按時納貢,這可能是楚王公事繁忙,一時失察所緻,以後我們保證按時交齊便是。共同輔佐周王是我們的責任,楚國豈敢不納貢品?至于周昭王漢水溺死一事,你們向我們質問,倒不如去問漢水。”管仲一時為之語塞,接着威脅說:“你看,我們各路諸侯聯軍這麼強大,你們楚國是根本沒有辦法抵擋的。”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道:“您這樣說也未免太小看我們楚國了,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過來。”屈完一席話,把素以善辯著稱的管仲也駁得無話可說。齊桓公看楚國軍隊如此強大,準備充足,便不敢輕舉妄動,權衡利弊之後隻好撤兵回國了。
典故寓意:齊國與楚國相隔千裡。但齊國尋找借口,聯合盟國,準備讨伐楚國,是别有用心的。當人們要采取行動的時候,總會去找一些借口,發動戰争更需要借口。而在借口背後所隐藏的真正動機,通常也是和利益有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