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到半夜總是哭鬧什麼原因

寶寶到半夜總是哭鬧什麼原因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2-16 18:34:55

新手爸媽上路,遇到寶寶一到夜裡就哭怎麼辦?寶寶哭得傷心,爸媽聽得揪心,心中默念——自己養的娃,我不急,我不氣,哄他/她!等等,您莫慌,不妨一起來看看怎麼應對“夜哭郎”。

夜啼的孩子在民間俗稱“夜哭郎”,啼哭原本是寶寶的天性,是進行情感交流、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但是這種哭鬧一般應是可以找到原因且有度的,而夜啼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睡眠障礙,多見于6個月内的嬰兒。當寶寶一到夜裡就不安,一陣陣啼哭,時哭時止,哭後仍然能夠入睡,而白天能夠安靜入睡,嚴重的一到夜裡就定時“開嗓”,甚至通宵達旦,父母聽着孩子哭啞了嗓子,一面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影響發育,一面自己也睡眠不足、精神心靈飽受摧殘。

寶寶到半夜總是哭鬧什麼原因(寶寶一到夜裡就哭鬧)1

面對不能進行語言表達的孩子用啼哭這種方式表達要求或痛苦,冷靜的爸爸媽媽此時常常會思考原因:

1、孩子是不是餓了,還是睡前吃得太飽不安穩?

2、孩子尿布需要更換了嗎?

3、是不是有什麼突然的聲響、光線等等吓到了孩子?

4、被褥的觸感以及溫度是否讓寶寶感覺到不适?

5、孩子突然哭鬧是希望我們抱抱他/她嗎?

6、寶寶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比如疝氣?

7、難道是白天睡太久了,晚上就不想睡了?

這些通常是我們容易想到的後天因素,并能夠根據原因做出相應的應對。

事實上,大多數夜啼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個因素,由非疾病因素引起:先天因素主要責之于患兒生母素體虛寒或性情急躁,遺患于胎兒,這點父母通常不易想到;後天因素則由于患兒腹部受寒、飲食過飽、體内積熱、暴受驚恐,甚至由急腹症等危重病等導緻。臨床上,當寶寶有維生素D或(和)鈣劑缺乏時也會出現夜啼,此時可能伴随有哭啼時不停用頭蹭枕頭,久而久之甚至看到寶寶蹭枕頭的地方少了一圈頭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枕秃”,此時夜啼會被會認作維生素D或(和)鈣劑缺乏的一種症狀。

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夜啼的嬰兒維生D及血清鈣檢查結果正常,且多數沒有伴随發熱、嘔吐等其他表現,此時西醫治療方法多以鎮靜類藥物為主,方式較局限于小兒,長期服用此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小朋友的配合意願也低,會造成依從性差,導緻治療效果不理想。

那麼中醫怎麼看?

古代醫家認為“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因此本病是以寒、熱、驚為主要病因病機。

一、護理不當

比如保暖不當使寒邪内侵,脾髒在五髒中又屬陰中之陰,脾寒内生,到了夜晚陰盛陽衰,脾寒更盛,寒邪凝滞會使氣機阻滞不通,出現“入夜腹痛而啼”。

二、孕母飲食不節

如孩子媽媽平日喜歡辛辣肥厚的食物或貪服了一些熱性藥物,導緻母乳性熱,嬰兒久而久之飲用性熱的母乳容易火伏熱郁,積熱上炎,夜晚本應該陰盛陽衰,可心火過亢陰,使陰不能潛陽,同時心主火,屬陽惡熱,孩子自然會煩躁哭啼。

三、小兒“膽小”

中醫認為,心藏神而主驚,小兒神氣不足,心氣怯弱,看到異物或聽到異常聲響,都能使小兒心神不甯神志不安,這類患兒通常睡夢中驚惕,顯得十分“膽小”,出現夜間驚啼不寐。

四、小兒消化能力尚未健全

嬰兒“脾常不足”,運化能力差,飲食上不懂得自我控制,即中醫所說“飲食不節”,當家長哺乳不當時,乳食積滞難以消化,至使脾胃運化失司,升降失調,“胃不和則卧不安”,連大人都會感到吃撐時胃脘不适,難以入睡,更何況小兒?因此不能言語表達的他們隻能“入夜眠而哭啼”來進行提醒。

在治療上,中醫外治法具有綠色、安全、簡便、有效的優勢,可使患兒免受針藥之苦,通過辨證寒熱虛實,調整患兒機體功能狀态,激發機體本身能動作用從而協調髒腑功能,使神氣充盛陰陽平衡,取得良好效果。臨床以推拿配合湧泉穴穴位貼敷者多見,療效優于單純推拿,還可以推拿配合中藥内服;或配合耳穴;或配合奄(yǎn)包法;還有配合鈣劑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同推拿流派采用手法及常用穴位通常不同,需要家長遵從醫師的治療指導。

總之,面對寶寶的啼哭不安,我們要能夠從孩子的哭聲中聽出真正需求,同時為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如定時把尿、睡前不過分逗弄孩子,幫助建立良好的生物鐘,讓“夜哭郎”變“乖寶寶”。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沈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科普中國

配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