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41天,“深海行者”帶回麥哲倫海山的神秘 ——“科學”号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考返回青島
4月19日,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号順利返回青島母港。
科研人員展示采集到的金柳珊瑚。
科研人員展示采集到的巨型玻璃海綿。
航次采集到的金柳珊瑚。
航次采集到的柱星螅。
航次采集到的铠甲蝦。
“科學”号采集到的岩石樣品——富钴結殼。
就像火樹銀花,柱星螅羞答答地展示着她藏匿深海的盈盈秀姿;有如綻放的金柳,婀娜的金柳珊瑚不動聲色地亮出她貴族般的倩影;城堡狀的巨型玻璃海綿,黑黝黝的富钴結殼,讓人炫目的紅色铠甲蝦……4月19日,當“科學”号返回到被譽為“東方瑞士”的青島母港時,這位“深海行者”将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的神秘交給了期盼他凱旋而歸的國人。
今年3月10日,載着考察人員的“科學”号從青島起航,前往麥哲倫海山鍊進行科考活動,到4月19日返回母港,“科學”号此次行程曆時41天。
中科院海洋所、聲學所、山東大學、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産研究所等單位的80名考察人員參加了此次考察,徐奎棟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
麥哲倫海山鍊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富钴結殼區,由幾十座大大小小的海山構成,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均在該區域有礦産合同區。
徐奎棟告訴人民網記者,他們的科研團隊針對位于東經152°-153°,北緯17°的麥哲倫海山鍊的典型海山,從地質、水文物理、化學和生物生态等多學科調查入手,對海山進行了綜合探測研究。
徐奎棟說,項目科研團隊通過多波束測深,獲得了兩座海山的精密地形圖。對位于東經153°、北緯17°的一座海山進行了地形地貌、底質環境、水體理化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等多學科綜合調查。“調查表明,兩座海山均為平頂海山,進行全面調查的海山周邊的最大水深是5500米,山頂最淺水深約1200米,海山高于基底4300多米;山頂面積約188平方公裡,呈不規則的三角形狀;海山東北、西南和南部各有一個延伸較大的海嶺。”
科研團隊此次調查收獲頗豐。記者了解到,他們利用溫鹽深儀、垂直拖網和分層拖網等完成了海山“十”字斷面22個全水深站位的水文、化學和生物生态調查;利用“發現”号遙控無人潛水器(ROV)進行了7次下潛作業,獲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栖生物的寶貴樣品356個,涉及刺胞動物、棘皮動物、多孔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多毛類等135種生物,包括許多之前未見的新奇物種。
“此外,采獲岩石樣品33個,主要為玄武岩、富钴結殼和鐵錳結核,獲得了4個站位的沉積物樣品,以及大量原位實測數據和影像資料,填補了在該海山區調查的空白。”徐奎棟興奮地告訴我們。
據介紹,“科學”号此次深海之行,圍繞深海大洋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熱點——海山系統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旨在摸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的生物多樣性家底,發掘生物資源和礦産資源,為提升深海大洋探測能力、應對“海山生态系統持續利用和脆弱海洋生态系統養護”等國際議題,提供地形地貌、理化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參數等方面的數據和樣品資源。
用徐奎棟的話來說,“就是為維護國家深海大洋權益,拓展和發掘國家戰略性海洋資源,支撐國家深遠海資源調查與合理開發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胡洪林 劉穎婕 喬丕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