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沙漠分布廣泛,從東北到西北,都有沙漠分布。長期以來,我國人們堅信人定勝天,很多人與沙鬥其樂無窮,譜寫了一曲曲人進沙退的偉大壯舉,成萬上千萬畝的沙漠被種上樹木,逐步恢複生機盎然。
大家都知道,人們綠化沙漠的主要目的是防風固沙,那麼通過種樹防風固沙效果到底如何?
我們來看一個數據,10年。大家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是一棵樹要十年才能成才,而這裡說的“樹”指的是氣候适宜區域的樹,不是沙漠裡的樹。事實上,沙漠裡的樹可能要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也不能成才。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沙漠土壤主要是細沙,土壤有機質含量幾乎為零,大白話說,就是沒營養,樹種在這樣的土壤中難以吸收到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基本上都是營養不良,怎麼可能長的好。再者,沙土中水份向下滲透、向上蒸發迅速,加之沙漠普遍高溫幹旱,每次澆灌後,用不了幾天土壤中水份就會變得非常稀少,隻能勉強維持樹的基本存活,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在沙漠公路兩側種植十年八年的樹木也隻有拳頭粗細,跟生長在降雨量充沛區域同樣粗細的樹相比枝葉也較為稀疏,防風固沙能力其實很有限,主要的作用可能隻是把樹根部少量的沙土固定起來了,并且僅限于根部周圍一定區域,偏遠些還需布置一定寬度的草方格。
而從成本看,沙漠種樹需要大量的水,綠化大面積的沙漠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隻能通過人工修建引水渠引水或打深井抽水,這不僅僅是一次性投資,還需要投入不間斷的管理成本,這也是沙漠種樹最大的成本。比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兩側的綠化帶約1800萬棵樹,畝均投資1000元以上,每年的灌溉、除蟲害等養護成本就高達2000多萬元,這些樹因為低矮稀疏,隻能防禦微風狀态下的部分貼地飛舞的沙塵。
沙漠地區氣候一般極度幹旱,水資源又極其寶貴,用這麼高的成本,把有限的水資源大量的用于種這些防風固沙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的樹,其實是很不經濟的。
從自然環境演替規律看,沙漠種樹綠化其實也是不科學的。
我們知道,生态環境的退化是沿着森林——灌木叢——草原——沙漠的方向演變的。退化的本質原因是,人類的過度利用,比如超載過牧、砍伐森林等,導緻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減少,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大量水份蒸發到空氣中,而森林中的喬木葉片大而多,進行蒸騰作用消耗的水量也大,等到土壤中水份過度蒸發無法滿足喬木生長需要時,喬木自然退出,就剩下葉片較小、蒸騰耗水量也較少的灌木叢,受人為影響或自然氣候幹旱影響,灌木叢自然退出,就剩下草了,這時就叫草原,而草原受到環境變化影響,又會由草甸草原向荒漠草原轉變,再向沙漠轉變。
這樣看,其實,草原最接近沙漠的生境條件,因為草進行蒸騰作用所消耗的水量比求要低得多。所以,在沙漠裡最應該種草,而不應該直接跨越兩個水平的生境條件直接種樹,這相當于拔苗助長,急于求成,白白增加了水資源的消耗。
未來,沙漠綠化應該多種草少種樹,同等綠化面積下,種草不僅比種樹節水,還有三方面明顯的好處:
一是節約種植養護成本。在沙漠種樹,以旱楊為例,暫不考慮灌溉工程成本,按照1.5米種植間距測算,綠化一畝沙漠種植旱楊按300棵計算,一顆旱旱楊苗平均價格約5元,購買樹苗的成本約1500元,人工與機械種植成本在500元以上,這樣,用旱楊綠化一畝沙漠種植成本在2000元以上。而如果是播種耐旱草種,比如芨芨草,在灌溉水量不變情況下,可以呈條狀播撒草種,預計畝均播種草種量2公斤左右,種子采購成本在100元以内,機械播種費在100元以内,後期基本不用考慮病蟲害防治和補種問題,種植和養護成本比種樹要低的多。
二是防風固沙效果明顯。在同等灌溉水量下,沙漠中,要維持一棵小樹成活,每年需要灌溉數立方米甚至十幾立方米的水量,如果把這部分水用于灌溉耐旱草種,比如前面說的芨芨草,理論上說至少可以養活兩平方米以上的芨芨草,在其生長的條狀綠化帶,能夠将地表沙土全部固定下來,相比于瘦小的樹木,在條狀綠化帶上草生長的密度大,能把風吹流沙阻擋下來,有效減少地表流沙的移動。
三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在綠洲地區生活的人們能直觀地看到,荒漠區域道路沿線種植了十幾年的速生楊防風帶,由于沙土缺少營養,這些樹生長緩慢,樹幹枝葉仍較為稀疏,地表落葉極少,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任然很低,遇到降雨也難以涵養水源。把這些樹換成耐旱的芨芨草,在地表以下,每年,芨芨草大量根系的複壯更新會大量增加沙土中的有機質含量;在地表以上,因為芨芨草是叢生禾草的一種,會産生大量富含纖維的葉片,若幹年後,會在地表蓋上一層一定厚度的有機質。
四是提高沙土水源涵養能力。随着沙土中的水份蒸發減少,能夠被草吸收用于生理生長和蒸騰作用的水多了,又可以減少灌溉頻次。
當然,如果非那麼喜歡種樹,可以在種草幾年後再種,這樣,土壤中會積攢大量的枯草和草根,沙漠土壤結構和有機質含量都會有明顯改善,保水能力強了,再種上樹,既節水生長速度又快。
未來,如果你在沙漠綠化,你會種草還是種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