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讀書改變人生的事?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李心月,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名人讀書改變人生的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李心月
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組織專家評選和發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經連續舉辦多屆,在出版界、作家圈、讀書群中影響日隆。2022年1月6日,2021名人堂人文榜·年度十大好書名單揭曉:《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張醫生和王醫生》《一日三秋》《那間街角的茶鋪》《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尋找西南聯大》《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誰在敲門》《北緯四十度》《法治的細節》《自造》(排名不分先後)。
年逾百歲的馬老,打開腦海中塵封的記憶,重新拾起已故的文人、師友,寫下《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為生命中所遇的人畫像。青年楊潇将時間轉化為空間,用空間的重合,用徒步,打通時間上的距離,用《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尋找西南聯大》求索危急時刻的國家與自我,從長沙到昆明,重塑新時代的思想與行動。80年前曾在西南聯大讀書的學子馬識途與80年後重走長途探尋“西南聯大”的80後作家楊潇,在文字中達到奇妙的相逢。
“北緯四十度”是一條神奇的地理帶。這條與中國萬裡長城基本重疊的緯線,見證了不同文明類型的競争與融合。作者用文化大散文的形式,繪制了一幅“參與性”的千裡江山圖。如果說《北緯四十度》是探索北方的曆史,那麼《那間街角的茶鋪》則是置身于南方的成都,尋找天府之國從過去一直氤氲到現在的茶香,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城市以及日常生活空間。
沿着時光的河流溯流而上,母親的歌謠,鄉土的品格,我們不會忘記。劉震雲在《一日三秋》中,再次把創作視域放在其故鄉河南延津的小鎮上,以黑色幽默和反諷,打破故事的時空園囿,闡述“一日三秋苦日短”的内涵。在接連不斷的笑話中,捕撈人生的真相。《誰在敲門》叩響了父輩的退場,書寫近幾十年來鄉土社會的演變,再現返鄉農民之子的複雜愁緒。而在《張醫生和王醫生》裡,我們看到城市裡父輩、長兄,如何通過奮鬥實現命運的晉升,探索一代人知識、尊嚴、自我的建構。
在書單上我們可以看到“普法頂流”羅翔的法律随筆集《法治的細節》、眼科醫生陶勇的治愈之作《自造》和哲學教授徐英瑾的《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
前兩本書都聚焦于我們的現代生活,以專業學者的視角講述對法律和醫療行業的感受和領悟。作為社科類讀物,《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則是基于現代飛速發展生活“慢下來”的一種思考,是哲學與科學技術的一次“跨界”對話。在哲學的視野下,我們如何理解前言科學、新興技術之于世界的改變。在“元宇宙”概念的大火,VR/AR等次時代新元年來臨之際,技術的狂奔也需要人類智慧的大腦給予穩穩駕馭。
這十本書,有虛構,也有非虛構;有文學,有曆史,有法律,也有哲學,有過往的沉思,也有未來的思考。不同題材,不同體裁,不同角度,每一本從各自的角度,折射出世界的一個面向,彼此勾連,萬象叢生。
縱覽榜單裡十本書,你會許會發現,為什麼回憶特别多?時間的河流永無止境向前流淌,但我們依然需要回顧過往。每一個“現在”裡都包含着“曆史”和“将來”。回憶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我是誰”。此外,文學的份額也顯得較重。或許,文學從來不隻是雕蟲小技,它凝結了存在的方方面面,是生命的學問,也是社會普遍的真知。我們也認為,最重要的不在于講的故事有多怪異,而在于是否體現出足夠的藝術的想象力、純粹度和思考深度。
由于名額有限,每次榜單落成,都難免有遺珠之憾。評選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進入大衆的視野,擴展我們的認知,走進更廣闊的的征途。我們渴望在今後的旅程中,與更多卓越的作品相遇。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寒冬過後,春意必展。我們汲取傳統之精髓,培植新知之力量,期待2022年,與更多卓越的作品相遇。
李敬澤、阿來、謝有順三位資深人士組成專業評審團
鑒于圖書評選的特性,為了評選更為獨立、公正,選拔更精準、多元,在本榜單評選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了這樣的評選程序:以封面新聞app、華西都市報“當代書評 " 欄目在2021年推薦報道過的圖書為重點,并放眼整個國内出版界在2021年這一年出版的好書,精心篩選出在閱讀圈、出版界高口碑的40種圖書。這份候選書單會交到專業評審手中,在封面新聞“當代書評”編輯部的組織下,嚴格遵守專業評審們的意見,最終評選出“名人堂·2021年度十大好書”。專業評審團由三位文學資深人士組成: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文學評論家、作家李敬澤;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作協主席、作家阿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者、文學評論家謝有順。
《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
作者:馬識途
人民出版社
2021.12
當一位老者走進茶壽之年,他的人生回憶,除了是自己的寶貴生命财富,還屬于廣闊的曆史之海。馬識途在這本人物回憶錄中,用飽蘸情感,為過往生命中他遇到的難忘的人,留下一幅幅或濃或淡的精彩畫像。獨一無二的回憶,既是文學,也是曆史。
《張醫生與王醫生》
作者:伊險峰 楊櫻
新經典·琥珀&文彙出版社
2021.11
兩位媒體人用非虛構的采寫方式,再現沈陽兩位工人子弟成長為資深醫生的人生故事。其中既有新聞采訪的現場感,又有作為社會樣本的社會學意義。在描摹70後一代人生活圖景、命運躍升的同時,也勾連出整個社會幾十年的滄桑變遷。
《一日三秋》
作者:劉震雲
花城出版社
2021.7
《一日三秋》讓劉式小說有了更強的标識性。他的語言風格強烈而獨特,不動聲色之中,将幽默發揮得淋漓盡緻。劉震雲以幽默為手段,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探索和表達中國社會一些最具根性、最深的經驗和情感。
《那間街角的茶鋪》
作者:王笛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10
飽滿、綿密、豐富的細節以及生動、流暢又節制的叙述,使得這部作品形成了簡淨、清新又充滿激情的文風。作者用微觀視角再現老成都茶鋪萬象,讓我們從文學和曆史兩個交融的角度,回望最樸素、真實、日常的老成都面容。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尋找西南聯大》
作者:楊潇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4
重走是最好的重訪。翻開此書,你就可以跟80年前那些最聰明的年輕人一同“出發”了。
1938年,“湘黔滇旅行團”徒步跨越三省穿過西南腹地。80年後,青年楊潇重新踏上這條長路。沿途山色風光、鳥鳴人語,少年紅花,當年的行走和現在的重行,重疊交織,隔空相和,在紙面上緩緩浮現。
《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
作者:徐英瑾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1.7
人工智能正在滲透在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它來自于人,也為人所使用,幫助人。它未來會不會從人的控制中逃脫,成為人的對立面?這不僅僅是科幻小說考慮的事情,還是我們需要嚴肅對待的課題。這本書提醒我們從專業哲學的角度來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質。
《誰在敲門》
作者:羅偉章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4
“想寫下天地當中人的日常和命運”
小說從一家兄弟姐妹為父親慶生切入,全景式蔓延成一部廣闊豐饒的長河小說。三代農民子女的命運變遷,各種複雜微妙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兄弟姐妹間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難處,凝練成對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與叩問。
《北緯四十度》
作者:陳福民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8
北緯40度線,涉及曆史跨度大,故事多,人物衆。這本書明确提出“北緯40度”是一個跨界性文化概念,并帶着文化尋根與精神還鄉的理想,挖掘長年沉潛在民間的故事,用文采飛揚的魅力筆法,呈現真實曆史之面貌。
《法治的細節》
作者:羅翔
果麥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1.10
羅翔教授受歡迎,成為内容産業中的一股“清流”,跟他肚子裡“有貨”和口頭上“生花”分不開。這本面向大衆讀者的法學随筆,也是他在法律通識教育上的一個結晶。一個個案例分析,理性與溫情并重,潤物無聲播種下法律思維的種子。
《自造》
作者:陶勇
湖南文藝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
2021.11
作為這本書的作者,陶勇已經不僅僅是一位眼科大夫,還是一位從事特殊的“人類學”田野觀察的靈魂醫者。他不是專業作家,但他的記錄,他的分享,幫助很多人相信這世上有光,相信光的力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