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新聞網
二十四節氣之大雪 (資料圖)
我們迎來了“大雪”節氣。“大雪”當天一定會下雪嗎?古人又會在這一天做些什麼呢?
“大雪”不一定下雪
“大雪”和“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一樣,是反映天氣的一個節氣。“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劉百靈曾寫過一篇《漫談二十四節氣——陰氣最盛話大雪》。他在文章裡寫道,“大雪”在每年的12月7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55°時開始。《月令·二十四節氣集解》中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群芳譜》則稱大雪“言積寒凜冽,雪至此而大也”。
進入“大雪”節氣,氣溫明顯下降。從字面上看,到了“大雪”節氣,雪會越下越大,勝于“小雪”。特别是我國的北方及黃河流域一帶開始陸續降雪、積雪,有時降雪很大,故以“大雪”命節。
因此,一說到“大雪”這個節氣,或許很多人都有個誤會,認為到了“大雪”這個節氣,天地間就應該下大雪。其實“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民間保留的農諺,對“大雪”有極其生動的描述:“大雪天已冷,冬至換長天”“大雪遍地白,冬至不行船”“大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而降溫很大,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所以有“麥蓋三層被,枕着饅頭睡”的農諺。
古人“大雪”打獵
古代有冬季藏冰的風俗,藏冰就從“大雪”節氣開始。《左傳》中曾記載藏冰、頒冰之法。《詩經》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淩陰。”其中的鑿冰、納冰入淩陰之中就是當時的藏冰活動。“淩陰”是當時的冰窖,管理冰窖的人稱為“淩人”。古代的藏冰有多種用途,如祭祀宗廟、保存屍體、食品防腐、避暑冷飲等。古時宗廟祭祀,冰是首位的供品,不可缺少。湖北的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一件春秋時期制造的青銅冰鑒,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在一些農村老人的記憶裡,等到秋分後種上了麥子,過了霜降鋤了紅薯以後,就進入到冬閑。一直到春節破五之前,這段日子是農人一年中最漫長的休閑時間。
《洛陽市志·民俗志》中提道,大雪,十一月節,開始降雪,婦女紡花、織布。男人搞家庭副業,磨粉或經營。大牲口無農活,但要喂好,俗稱“養膘”。《洛陽傳統節氣侯應一覽表》中提道,“大雪”的候應為:“始飄瑞雪,小麥不長,料理牲口。”由此可以看到,“大雪”期間的農事活動,主要是積肥送肥,修田搞水利,護理牲畜,植樹造林,以及進行冬灌。
過去在豫西山區,一直有獵獐子(獵鹿、獵麂子)習俗。“大雪”節令時分,豫西河洛地區普遍開始降雪,而此時又正值農閑時節,洛陽、鞏義、偃師、伊川等地的獵人們開始到栾川、嵩縣、盧氏山中獵獐子(獵鹿、獵麂子)。
“陰陽相生”的哲學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給每個節氣都作過一首詩,其中關于“大雪”節氣的詩為《大雪十一月節》:“積陰成大雪,看處亂霏霏。玉管鳴寒夜,披書曉绛帷。黃鐘随氣改,鷃鳥不鳴時。何限蒼生類,依依惜暮晖。”其中就提到,到了大雪這個節氣,陰氣不斷積聚,随之大雪紛飛。
“大雪”是一年中至陰的節氣,但在這個季節中,卻蘊含着古人樸素的辯證哲學思想。
“大雪”的物候是“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鶡鴠就是寒号鳥,大雪時因為天氣寒冷,連寒号鳥也不再鳴叫了。由于這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作為猛獸之王的老虎,感受到天地間萌動的陽氣,開始有了交配的行為。冬季百草枯萎,但一種叫“荔挺”的小草,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馬蘭花,卻與衆草的生長規律不同。每年到了“大雪”節氣,它卻因“感陽氣萌動而抽新芽”,這同樣體現了古人陰陽轉換,盛極而衰的觀念。
《禮記·月令》中提道:“冰益壯,地始圻,日短至,陰陽争,諸生蕩。”“‘大雪’這個節氣說明我們的祖先在觀察自然,已經有了樸素的哲學思想。”劉百靈說,老子曾經說過“反者道之動”,至陰之中也蘊含着陽的種子,這便是古人“萬物負陰而抱陽”的辯證哲學觀念。(《洛陽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