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17:23:38

勞動節,顧名思義是勞動者的節日。實際上,五一勞動節是一個國際性的節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從古至今,勞動都是人類的基本的活動之一,古人早已經把有關于勞動的智慧濃縮在成語裡。當你過度勞累,黃庭堅會教你“忙裡偷閑”;當你想要放棄,“功虧一篑”會給你驚醒,如果你不僅是個勞動者,還是個管理者,那一定要避免“人浮于事”。快來看一看這些成語中究竟有怎樣的智慧吧!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1

忙裡偷閑

人生政自無閑暇,忙裡偷閑得幾回。

——黃庭堅《和答趙令同前韻》

智慧之源

黃庭堅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于1067年考中進士,從此踏上仕途。起初,他仕途順暢,但哲宗親政之後,推行新法,黃庭堅被人诋毀,遭到貶黜,被降職到偏遠的黔州。黃庭堅的親友都為他的前途擔憂,而他自己卻毫不在意,依舊躺上床便酣然大睡。後來,黃庭堅得罪了趙挺之,趙便在皇帝面前進讒言,黃庭堅又以詩中“幸災謗國”的罪名被流放到宜州。

在宜州,黃庭堅住在一所破敗不堪的小房子裡,旁人都覺得難以忍受,可是黃庭堅依舊坦然,後來他索性搬到邊防駐軍的小瞭望樓上去了。黃庭堅為人淡泊名利,性情耿介,雖然在政治鬥争的疾風驟雨中幾經沉浮,但他始終以灑脫平靜的心态面對榮辱得失。

“忙裡偷閑”出自黃庭堅《和答趙令同前韻》一詩:“人生政自無閑暇,忙裡偷閑得幾回。紫燕黃鹂驅日月,朱櫻紅杏落條枚。詩成稍覺嘉賓集,飲少先愁急闆催。親遣小童鋤草徑,鳴驺早晚出城來。”詩歌寫出了詩人在一段難得的閑暇時光中對生活的美好感受,清脆悅耳的鳥鳴、柔美蔥茏的樹枝構成眼前美好的景緻;作詩、飲酒讓詩人“忙裡偷閑”盡情享受,怡情悅性。這個成語古今意義變化不大,我們今天使用“忙裡偷閑”這個成語也是指在繁忙中擠出一點空閑的時間。

智慧解碼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2

黃庭堅的“人生政自無閑暇,忙裡偷閑得幾回”并不是指幹點雜事,而是指空下來,什麼都不幹。在忙很多事情的時候,還能悄悄地空下來,讓自己放松一下,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有一句話叫作“偷得浮生半日閑”。其實通過“偷閑”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妙處,它非常形象地體現了一種文人的情懷和雅趣,雖然胸懷天下,立志發揮才智、造福國家,但是還要忙裡偷閑,張弛有度。“偷”字意義不好,但用在這個成語中非常形象生動。

現代人學習、工作壓力很大,壓力大會造成效率低下,反而不利于學習和工作,若能夠忙裡偷閑,自我調節,放松心情,輕松上陣,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忙裡偷閑并不等于偷懶,偷閑之後,還是要回到忙的狀态,隻是這一刻的偷閑,能夠讓人無比的輕松愉悅。

智慧語林

“忙裡偷閑”的近義詞是“苦中作樂”,這兩個成語可以連用,都有略作休息的意思。但“忙裡偷閑”重點在于擠出了一點空閑的時間,而“苦中作樂”強調的是在艱苦的條件下找到樂趣,不一定空閑下來。

“忙”與“閑”是相對而言的,形容這兩種狀态相互結合的成語有“勞逸結合”“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指努力工作與适當休息相結合。“一張一弛”原指治理國家要寬嚴互相補充,交替使用,現多用來比喻工作的緊松和生活的勞逸要适當調節,不能過頭。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3

人浮于事

子雲:“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甯使人浮于食。”

——戴聖《禮記》

智慧之源

“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是說,君子對于富貴要謙虛謹慎,“不汲汲于富貴”,而對于貧窮則應不推辭、不嫌棄,“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安貧樂道,那麼,整個國家混亂失禮的狀況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古代以糧食的石數計算俸祿,所以稱之為“食”。“浮”指超過。據前文所論,可知君子的選擇應當是,甯肯讓自己能力超過俸祿(人浮于食),也不願俸祿超過自己的貢獻和能力(食浮于人)。

當語言在發展中改變以後,“人浮于食”逐漸演變成“人浮于事”。前者褒義,後者貶義,形容事少人多,多用于批判由于崗位職責不明晰,而導緻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組織機構。

智慧解碼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4

“人浮于事”本來寫作“人浮于食”,原本是儒家先賢贊賞的行為,是個褒義詞。後來卻演化成了“人浮于事”,指人員配置過多,效率低下,成為貶義詞,而且和原來的意思剛好相反。

人浮于事是官僚主義的問題。一般來說,有效率的管理模式應該以事情為中心,因事用人。這樣才會有“各得其所”甚至“人浮于食”的大好局面,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而官僚主義則是以人為中心,因人設事。一旦走上因人設事的道路,那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财政浪費等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

北京大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曆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蒙曼

智慧語林

與“人浮于事”意義相近的成語有“屍位素餐”,指空占着職位,白吃飯不做事。“屍位”指占據職位不做事,“素餐”指不做事而白吃飯。出自《漢書》:“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意思是說現在朝廷上的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讓百姓受益,就是“屍位素餐”。

和“人浮于事”狀況相反的是“各司其事”,指各自負責做各自應該做的事情。“司”指主持或從事。出自《東周列國志》:“今日便須派定路數,各司其事。韓公守把東路,魏公守把西路。”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5

功虧一篑

為山九仞,功虧一篑。

——《尚書》

智慧之源

西周時期的姬奭是周文王的兒子,由于他最初的封地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召公”。召公盡心竭力地輔佐周武王,對西周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一年,有國家向周武王進獻了一隻名為“獒”的寶犬。召公為了恭賀周武王得此珍貴動物,更是為了提醒周武王不要玩物喪志而寫了一篇題為《旅獒》的文章。

在文章中,召公在談完“玩物喪志”的危害,勉勵君王勤政愛民之後,說道:“君王應當勤于政務,修養品德,細小的品德與善行最終将積累成大德,不然的話,即使功比山高,也會因為差了一點點而前功盡棄。大王若能時刻保持謹慎,才能使人民永遠安居樂業,您和您的子孫才能世世為王。”

召公在這篇文章中用“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的比喻來勸谏周武王要善于積累自己的德行,就像一個人要築一座九仞高的山,他辛辛苦苦地挖土,挑了一筐又一筐,在就差最後一筐土的時候他偷懶了,結果這座隻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便沒能築成。周武王深受啟發,從此以後專心治理朝政。“功虧一篑”的成語便由此而來,用來比喻做事因為差最後一點努力而未能完成。

智慧解碼

“為山九仞,功虧一篑”,我們會有一個疑問,就是建九仞高的高山,為什麼少了一筐土就功虧一篑了呢?在談判的時候說錯一句話就可能導緻失敗,這叫功虧一篑;下棋時眼見就快赢了,就差最後一着,結果輸了,叫功虧一篑;建一個堤壩,少了一筐土,叫功虧一篑。

為什麼古人建九仞高的山,少一筐土又看不出來,怎麼會功虧一篑呢?原來,《尚書》裡講,古人祭祀的時候可能要搭高台,這個高台要達到一個高度,比如說九仞高,在這樣的高台上祭祀才是敬畏祖先和神明的态度。要是少一筐土,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内心知道,有了敬畏心,一筐土也不能少,少了就是失敗了。這種敬畏之心也是内心的一種底線,如果每個人都堅持内心的底線,那麼建設和諧社會就容易了,所以,每個人的内心都不能少了“為山九仞”的這“一筐土”。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郦波

智慧語林

“功虧一篑”一詞中的“篑”讀作k uì,不要讀成ɡuì。“篑”是指“盛土的竹筐子”,因此是竹字頭,不要寫成“蒉”“匮”。“功虧一篑”的近義詞是“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晉書·謝玄傳論》:“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意思是指事情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功敗垂成”就時間上說,指臨近成功時卻失敗了;“功虧一篑”就功力上說,指隻差一點功力卻沒有成功。“前功盡棄”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今又将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成語的意思是說事情在接近成功時遭到失敗,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6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7

更多成語智慧,請關注《中國成語大會•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中國成語大會•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央視熱播《中國成語大會》欄目官方授權圖書。

◆郦波、蒙曼、畢淑敏、張一清、傅秋爽等知名學者妙語點評,全新角度解讀成語中的中國智慧。

◆全方位、多角度感知成語的文化讀本,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成語密碼,迅速變身成語達人。

◆《中國成語大會》明星選手出題,瘋狂猜成語,和成語詞霸PK。

關于本書

本系列圖書由中央電視台“中國成語大會”欄目官方獨家授權,所選成語均來自“中國成語大會”詞庫。每本書按日常生活、讀書學習、為人處世、道德修養、财富與管理、機智謀略等六大智慧主題編排,讓古老的成語智慧點亮青少年今天的生活……成語智慧——民族智慧,曆久彌新。

書中每個成語從知識、文化、應用三個角度切入:“智慧之源”考證成語典故、來龍去脈;“智慧解碼”由專家獨辟蹊徑,妙語點評;“智慧語林”,舉一反三,诠釋近義、反義成語,并作易錯提示,構建智慧譜系。

每本書附有《中國成語大會》十六強選手精心編寫的趣味成語謎題,讓讀者在體驗成語魅力的同時,感悟古老成語的溫度與活力。

圖/Pau Gasol Valls

五一勞動節有關的成語(漲姿勢五一來啦)8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把成語帶回家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