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随着生活富足,食材的豐富多彩,日常飲食不再是隻解決三餐溫飽,而是要吃好,吃出健康。
一些美味的食材,如果烹饪的方式不對,不僅影響口感,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以下5 類食材,烹饪前,千萬不要偷懶,焯水後,再下鍋哦。
1.草酸高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馬齒苋、鮮筍 、茭白、苦瓜和其他一些口感苦澀的菜。
草酸會影響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對于腸胃不太好的人,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身體不适,用水焯一焯可以大大減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
2.亞硝酸鹽高的蔬菜
亞硝酸鹽可能會在胃中形成影響身體的有害物質—亞硝胺,攝入過量的亞硝酸鹽,會帶來一些安全風險。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擔心,衆多蔬菜都含有亞硝酸鹽,是不是都需要焯水呢?
其實沒有必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亞硝酸鹽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 0~0.07 mg,體重為50kg的成年人,每天攝入 3.5 mg亞硝酸鹽都是可以耐受的。
一般新鮮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基本不會超過 1 mg/kg,超過0.5mg/kg都很少。隻要不過量食用亞硝酸鹽高的蔬菜,就不用過于擔心。
隻是香椿比普通蔬菜含有更多亞硝酸鹽,而且越不新鮮含量越高,如果直接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為亞硝酸鹽易溶于水,香椿充分焯水後, 就能去掉大部分亞硝酸鹽,就可以安心食用啦。
3.“生吃有毒”的蔬菜
如:扁豆、芸豆、鮮黃花菜、長豆角等。
豆角、豆莢類植物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對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
但是這些毒素可以在徹底加熱之後被分解,那些生吃有毒的蔬菜建議焯水斷生後,再進行烹饪。
4.不易清洗或擔心有微生物的食材如:西蘭花、花菜、木耳,海帶、腐竹等。
由于西蘭花、花菜,其獨特的造型,不太好清洗,菜縫中可能還會含藏有蟲卵、泥土、農殘等髒東西,焯水後,可以去除有害物質。
泡發的木耳、腐竹、海帶等,在泡發過程中可能會滋生細菌,焯水後,可以減少一些微生物風險。
5.肉類焯水
肉類焯水可以去除肉中的血水、腥味、去嘌呤,還能避免炖煮過程中産生大量浮沫,讓湯汁變得渾濁。
焯水與其他烹調方式一樣,會對蔬菜的營養價值産生影響,如蔬菜煮5-10分鐘,維生素C的損失達70-90%。
如何焯水,才能不影響食材口感和降低營養呢?
1. 火力要旺、水量要足、時間要短
旺盛的火力會讓水一直保持沸騰狀态,充足的水量可保證中途不會因加水而降溫,沸水中幾乎不含氧氣,從而減少了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氧化損失。
由于維生素C不耐熱,蔬菜焯水,時間一定要短。一般菠菜焯水1分鐘,西藍花2-3分鐘,蔬菜焯水保持在1-3分鐘即可。
2.蔬菜焯水時加點料
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少量的鹽,可以減慢營養成分擴散到水中的速度;放入油,減少水溶性物質的溢出。因此,焯水時加少許油、鹽,可以讓菜保持清翠的口感和色澤。
苦瓜、蘿蔔這類帶有澀味的蔬菜,則可以放少許糖去除苦澀味。
3.禽畜肉冷水下鍋
如果把一些肉類,熱水下鍋焯水,其表層的蛋白質馬上就會凝固收縮,那麼内部的雜質與血污就不能很好的排出來。冷水下鍋,肉類不會突然遇熱收縮,也不會影響肉的口感。
綜上所述,使用正确的方法焯水,可以去除嘌呤、去除雜質、去有毒有害物質,軟化膳食纖維,還能保護菜肴本身顔色及口感、縮短烹饪時間。
飲食,是生命活動的源泉與保障,這些健康的小細節,一定要重視起來,才能日日品美味,天天享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