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600億投資一座“鬼城”
早期規劃中,3.2平方公裡的響螺灣商務區功能定位是“聚集外省市、央企駐濱海新區集團總部和研發中心”,而在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該區的最新規劃為“緊抓京津冀一體化以及自貿區機遇,主動承接北京(樓盤)金融業轉移,推進投資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落戶,打造‘北京高端服務業基地’”。
(全文未完,請繼續分頁閱讀或使用全文顯示閱讀功能)
“除非中國經濟崩盤,否則響螺灣作為國家超級大項目不會就這麼算了。”指着高達52層、外牆已破敗不堪的中惠熙元三棟主體大廈,項目銷售經理顔斌表示。雖2011年即已開盤,即使長期采取團購打折的促銷手段,這裡已經出售的公寓套數依然還提停留在“個位數”。
(全文未完,請繼續分頁閱讀或使用餘下全文閱讀功能)
如今,躁動再起,以計劃式的政府推動,通過政策紅利、财政猛藥刺激巨量投資,而不顧市場容量的造城模式應成風險考量之一。8年過後,上萬柱工程樁被打入這塊松軟的鹽堿地,近20棟摩天大樓修葺落成。然而,即使白天,這裡依然一座空城。
調查稱由地方政府及央企投資的48棟摩天大廈至今僅有兩棟正式完成入駐,多數項目或半途停工或封盤,數個計劃投資超30億元的項目在挖坑後即停工。蒙上厚厚灰塵的摩天大樓間,即使白天亦人煙稀少。
8年内,政府财政在此投下逾600億元資金,而原定的建設時間表卻一再推遲。
根據濱海新區政府披露的财務數據上統計,早在2007年,該區僅政府貸款就超過500億人民币,而國家财政部當時對該區每年的财政預算也有100億元。一個可作參考的數據是,天津市2007年所有開發區、保稅區和高新區财政收入僅有239.4億元,财政支出則僅有118億元。
8年前,在距離北京160公裡外的天津濱海響螺灣商務區,兇猛的投資熱潮已曾上演,那裡曾一度被稱作“中國未來的曼哈頓”,在承接北京産業轉移的大口号下,3.2公裡的鹽堿地上半年内吸引的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
對于響螺灣商務區的建設,濱海新區抱有足夠的雄心壯志。“從預算上統計,政府财政投入的總資金就超過600億元。”濱海中心商務區投資集團(後簡稱“濱海中投”)一位負責人表示,該集團是響螺灣商務區一級平台企業,承擔商務區開發建設任務。
“京津冀一體化”的政策利好正引來環京區域的新一輪投資躁動。
(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