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2:29:25

說起來俄烏祖上本是同根,卻因種種矛盾産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甚至彼此深惡痛絕,他們到底經曆了什麼?

這段曆史可以從東漢時期講起,剛好是公元紀年開始,距今差不多2000年,那時候還沒有什麼俄烏之分,西伯利亞地區隻有被羅馬人稱作“蠻族”的“斯拉夫人”。

他們以氏族部落為居,民風十分彪悍,羅馬人都要對其敬畏三分。

但不敵兩個鄰居更加彪悍,東漢北伐大破北匈奴,匈奴向北潰逃,斯拉夫人不敵,隻能向西遷徙,遷到了當今的烏克蘭一帶,并逐漸分化為三大部族,分别是東斯拉夫、西斯拉夫與南斯拉夫。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詳解烏俄恩怨始末)1

斯拉夫人分布

其中東斯拉夫最為強大,也是俄烏共同的祖先,雖然已有部族之名,但内部部落之間并不團結,往往遇到矛盾就是往死裡揍。與此同時,維京人在歐洲混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靠着當海盜積累下來的原始财富,貿易搞得也是有聲有色。

這讓沿河而居,還在靠農林漁過活的東斯拉夫人很是羨慕,3位大酋長一商量,反正誰也不服誰,與其鬥個你死我活,不如請個大家都認可的大佬過來主持。

于是他們便派出使者渡海去往北歐,請求曾被他們驅逐的一支維京部族前去統治他們,幫他們恢複秩序,誰能想到還真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于是維京酋長留裡克便帶人渡海,不僅平息了東斯拉夫部落之間的戰争,還建立國家自封國王。維京人也被稱作羅斯人,再加上這座王國的都城名為基輔,所以史稱基輔羅斯。

這裡提到的基輔正是當今烏克蘭首府,羅斯也将成為俄羅斯的羅斯。

此時的基輔羅斯可謂是文武雙全,不僅四處攻城略地,與帝國之間的貿易也是有聲有色,還引進了宗教信仰,一躍成為歐洲最大也是最強大的國家。

但好景不長,到了11世紀時,基輔羅斯貴族之間展開混戰,也搞了一個三足鼎立:一支向北發展,以莫斯科為中心;一支向西北發展,逐漸與歐洲同化;剩下的那一支,就是烏克蘭的前身。

就在三股勢力互相消耗的時候,讓蒙古人給撿了漏,烏俄命運也在此時開始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詳解烏俄恩怨始末)2

成吉思汗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那一支氏族與蒙古人貿易通婚,同時也吸收了蒙古人所帶來的先進技術與文化思想,以及征服擴張的天性,實力迅速提升,莫斯科公國逐步崛起。

而留在基輔那一支相對較慘,他們被蒙古人視為奴隸,遭受着各種奴役,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語言,也正是在此時首次出現了“烏克蘭”的說法,因為烏克蘭一詞在羅斯人的語言中,意為“邊界”,也就是說,基輔地區對于當時的羅斯人來說,就是他們與蒙古人之間的邊境之地,甚至是淪陷區。

一方不斷壯大,一方淪為奴役,命運就是這麼的不公平。

到了十四世紀末,蒙古人開始衰落,烏克蘭已經基本形成了單一民族的國家性質,再往前一步就是獨立建國,但戰争再次打響。

莫斯科公國征服血統開始爆發,伊凡三世率軍擊退蒙古人,或者應該說是擊退金帳汗國,并收複了烏東部分地區,但他們并未向西進軍,而是着力于追擊蒙古人,占領他們的土地。

這就導緻“烏克蘭”被波蘭和立陶宛趁虛而入,占據了西部地區,西烏也在這時起,開始接觸西方思想,而東烏仍與羅斯人親近。到了17世紀,西伯利亞基本已經統一,莫斯科公國也正式更名俄羅斯帝國。

至此,沙俄已經成了頭号帝國,而烏克蘭仍未有名,東部地區與沙俄世代交好,交個投名狀就能抱上沙俄大腿,而西部地區卻在立陶宛、波蘭、日耳曼、土耳其的争奪之中不斷流轉,總是挨欺負。

可憐就可憐在烏克蘭自古就屬于四戰之地,地理位置優越,卻沒有合适的機遇,而烏克蘭民族也從未擊退過任何外敵的入侵,實在有些慘。

一方是戰無不勝的歐洲憲兵,一方是屢戰屢敗的喪國民族,這還怎麼比?

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加入聯盟成為創始國之一,而西烏被波蘭納入版圖,直到此時,烏克蘭仍未有名,但顯然已經是最好的狀态,文化信仰截然不同的兩個部分各過各的,也沒啥仇恨和沖突,隻是西烏不太待見東烏的野蠻性格而已,這是歐洲國家對沙俄的一貫認知。

但西烏是波蘭從蘇俄手中搶的,收回來隻是早晚的事情。

可對于西烏來說,俄國遠比波蘭更加殘暴,于是他們在二戰中做出一個緻命錯誤:在德軍進攻蘇聯時,西烏選擇倒戈,将親德作為核心思想。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詳解烏俄恩怨始末)3

烏克蘭民衆熱烈歡迎德軍

即使德軍也欺負他們,但他們卻視德軍為解放者,積極為其提供幫助,甚至組織起一股僞軍來配合德軍作戰,而這一行為也導緻之後烏克蘭沒少遭報複。

而這些報複也讓烏克蘭更加對蘇俄恨之入骨,隻要讓他們逮到機會就會打壓俄羅斯包括其民族,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民族情節,而這恰恰也正是讓俄羅斯憤怒的一點,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真正的矛盾要從蘇聯的獨斷開始,蘇聯大手一揮,讓西烏與東烏合并,這才有了我們認知的烏克蘭,而這也恰恰是矛盾的開始。

因為從基輔羅斯時代起,東烏西烏分離已有四百多年,西烏雖然多次易主,但文化思想一直都以西方為主,甚至東西地區語言已經差異到無法交流,将這樣兩部分強行組成一個國家,後果可想而知。

當然,如果彼此都拿出一些誠意的話,互相同化也不是不行,但架不住有人拱火。首先是蘇聯,烏克蘭籍領導一高興把俄屬克裡米亞劃給烏克蘭了,俄羅斯肯定不樂意啊,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後來烏克蘭境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的爐心熔毀輻射外洩事件,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而真相卻被竭力隐瞞,矛盾再次積累,并開始表面化。

其次是有心人挑撥東西烏關系,讓本來還沒有明确民族觀念的族人越發對立。

時間來到1991年,早就有了單幹之心的烏克蘭自然是宣布獨立,開始和俄羅斯分家,當然也帶走了東烏和克裡米亞,或許此時正是俄烏實力最為接近的時候,有時候天降橫财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詳解烏俄恩怨始末)4

武器遺産

駐紮在烏克蘭的80萬陸軍宣誓對烏克蘭效忠,黑海艦隊緊随其後,但艦隊司令卻命令艦隊效忠俄羅斯,經過協商,烏克蘭僅分到了18%。

其他軍事裝備烏克蘭共分到35%,其中包括圖-160戰略轟炸機,1272枚核彈頭和2500枚戰術核武器,這使得烏克蘭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核武國家。

妥妥的歐洲新任大老闆,在世界範圍内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俄羅斯五五開不成問題,俄烏此時實力相差無幾,大家手頭都沒錢,隻有現成的裝備。

相比之下烏克蘭還有一項俄羅斯求之不得的優勢,那就是龐大的資源與科技實力。

烏克蘭面積約60萬平方公裡,三分之二的國土是肥沃的黑土地,甚至能占到全球黑土地的三分之一,而西伯利亞是什麼狀況大家都知道,蘇聯時代就基本要靠烏克蘭種地養活。

這一點,身為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的烏克蘭占據天然優勢。

其次,烏克蘭是蘇聯科研中心,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人才培養能力,以及重工業基地。

例如:蘇聯唯一能制造航母的黑海船廠、導彈專業戶南方機械制造局、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馬達西奇飛機發動機公司、把部落格機械制造廠等軍工企業3594家,技術人員300萬。

其中直接從事武器生産的企業就有700餘家,技術人員140多萬,能夠生産包含火箭在内的海陸空三栖裝備,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水平,甚至美國的空間站都需要烏克蘭的專家來焊接。

同時,烏克蘭全國識字率高達99.%,高等院校每年能培養出64萬名畢業生,為技術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若是此時一較高下,俄羅斯占據地緣優勢,不易一波團滅;但要是拼發展,烏克蘭的潛力不可限量。

事實是俄烏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拼發展,都希望能成為北約成員,此時比的就是看誰先醒悟了,但命運就是這般造化弄人,因為西方對沙俄恐懼,以及種種原因,直接将俄羅斯拒之門外,導緻俄羅斯被迫開始自力更生。

而烏克蘭這是被忽悠的五迷三道,實力就跟蹦極一樣猛跌,人均GDP10年時間砍剩不到一半,300萬技術人才為了吃飽如數外逃。

之後還要自廢武功,大型武器例如11架圖-160、30架圖-22轟炸機、7架圖-95轟炸機、1272枚核彈頭等統統銷毀,小型武器全部賤賣,沒人要就直接丢棄,總之為了加入西方大家庭是手段用盡。

俄烏沖突戰火最猛的一天(詳解烏俄恩怨始末)5

被銷毀的圖-160

一步錯步步錯,烏克蘭一舉将自己退路堵死,但對方卻隻是拿他當槍使,你見過不裝彈夾的槍嗎?

當然,銷毀其中一部分也是無奈之舉,僅是1272枚核彈頭的保養費用就能吃掉烏克蘭三分之一的收入,關鍵是啟動密碼握在俄羅斯手裡,留着這玩意是沒有任何好處。

但銷毀其他裝備實在讓人匪夷所思,事實表明,隻需再堅持幾年,這些本該掏錢銷毀的裝備,就能轉手成為一筆不菲的收入,想想都可惜。

再聊聊烏克蘭是怎麼一步步斷自己财路的,烏克蘭分到的本錢就是大量的重工廠,但烏克蘭卻自廢武功封廠不造,主要收入沒了不說,還讓俄羅斯進一步擺脫了對裝備上的依賴。

交通上,烏克蘭斷了俄烏鐵路,導緻潛力無限的中歐班列被迫改道白俄羅斯,過路錢都收不到。再加上北溪南溪油氣管道的建成,烏克蘭徹底沒了收入,一手好牌讓打得稀爛。

想大刀闊斧來一番修整也幾乎不可能,因為高層早已和寡頭與财團混在一起,根本沒人能鎮得住場子,後來你也知道的,幹脆直接找個喜劇演員露面,算是徹底擺爛了,就圖個開心。

更絕的是,起初烏克蘭還并非一心向西,而是有些左右搖擺不定,不知該投入誰的懷抱,觀望就算了,還總忍不住跳出來找存在感,給人感覺就像是逼自己下定決心一樣,結果克裡米亞你知道的。

其實經過這件事之後,烏克蘭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結局,但是百年積累的仇恨已經讓他們無法抽身,隻能硬着頭皮一條道走到黑,成為一枚随時可能被抛棄的棋子。

這就是俄烏之間的千年恩怨,同一個祖先卻截然相反的命運,正如一句古話:“以史為鑒知興替”,曆史早已給出了一切答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