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6 17:39:32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1

四月的成都,萬木峥嵘。

四月的采訪,也讓記者收獲了滿滿的生動和喜悅。最令人鼓舞的是采訪期間,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圍繞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這鼓點,正敲在成都青年人的心尖上。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2

成都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V笑行動——植物園文明引導志願服務

說起自己居住的城市成都,成都青年充滿認同感和歸屬感:成都是2020年4月在全國首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提出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副省級城市;成都推進“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作為唯一的市級案例刊入《青年發展規劃工作指導手冊(2021版)》;成都近年來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已連續6年蟬聯第一财經《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新一線城市榜首,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119萬,激增青年占重要成分,成都成為青年人的“向往之城”。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成都迎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市圈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的疊加,這是這座城市最大的發展機遇和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也為成都青年的成長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團成都市委書記李佳林說:“城市因青年而興盛,青年與城市共成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成都的新征程中,全市廣大青年既是見證者、受益者,又是參與者、貢獻者。團市委作為市委青年工作的重要助手,應盡力發揮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的作用,幫助和動員全市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在城市發展大局和國家戰略全局中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事業坐标,主動擔當作為,貢獻青春力量。”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如何讓這個聯結更緊密、循環更順暢?如何讓青年人更好地與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共進?成都共青團積極發揮引領凝聚、組織動員、聯系服務等多方面作用,緻力于讓青年與城市共成長。

記者先後采訪了20多名成都青年,他們中既有基層團幹部、社會工作者,也有青年企業家、在校大學生等。在宜人的成都,他們都擁有出彩的人生,城市也因他們而變得更具活力、更加精彩。

他們,在路上,正青春,引你為“蓉”。

“蓉耀青年”:朋輩引領 驚喜向陽而生

總有那麼多不期而遇的驚喜,向陽而生,逐光而行。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讀大四的李奕譞同學沒有想到,她上“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說”錄了4期節目,她的朋友圈以及他們學校,就有一些同學按時等着收看這個節目。

“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說”是團成都市委打造的短視頻欄目,由成都青年自己來分享學習新思想、奮進新征程的體會和思考。眼下正在熱播的是“成都青年說全會”,聚焦的是成都青年對十九屆六中全會的解讀。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3

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

回想最初被選上錄節目,李奕譞興奮地說她感到“很驚喜”,畢竟是在全市大學生面前展示自己,在同學中榮譽感拉滿。至于現在節目成為同學們的“期待”,李奕譞分析說:“按照傳統的做法,全會召開後同學們會發表一些文字感悟,但讀者可能不多。做成視頻就不同了,我們用青年人的表達方式讓政治變得不那麼枯燥,同學們就願意去看,也願意去聽。”

對此,成都青少年融媒體聯創中心的編導朱笑彤進一步證實,“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說”自2021年12月首期推出《為什麼說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浏覽量就達1.3萬人次。截至3月,“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說”覆蓋成都青年16萬人次,在青年群體中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熱潮。

朱笑彤進而解釋說,“本土化”解讀和“主人翁”視角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她清楚記得有一期内容是講十八大以來中國在生态環境方面的一些新變化,在文案策劃過程中,他們就努力把語言進行成都化轉換,拍攝時選擇了成都著名的交子公園,那天天氣挺好,成都生态環境的變化得以真實展現。朱笑彤說:“希望我們精心挑選的同學,能把現在成都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受到的變化,通過視頻傳遞給更多的青年人,讓大家體會到我們随着成都的變化與這座城市共同在成長。”

讓節目組頗感驚喜的是,“蓉耀青年·成都青年說全會”的形式已經被有些高校借鑒使用,還有一些高校的老師則直接來替學生争取上節目出鏡“說”的機會,大有霸屏之勢。

“成都青年說”隻是“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的一個分支和延伸。“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是由團成都市委聯合成都市委宣傳部組建的全國首個聯動屬地高校、聚合優秀青年大學生的新思想宣講團。“從青年到青年”,宣講團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優勢,從自身專業和個人經曆出發,與成都踐行新思想的生動實踐相結合,以青年人習慣的表達方式面向廣大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天府文化、成都未來,發出青春之音。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團委的張永青,讀大學前曾在火箭軍服役過兩年,作為2021屆“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的成員,她這樣描述自己第一次去一個先進社區作宣講:“當社區裡的老人、孩子、青年聽到我是當過兵的一個‘小姐姐’時,聽得特别認真,這喚起了我當兵時的使命感,感到了自己的價值。走進社會讓我對社區建設、城市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也是一次成長。”

還有一個驚喜特别值得交待,“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被中宣部表彰為2021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改革” “行動”:青春與基層的雙向奔赴

雙向奔赴成為時下熱詞。

無論是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還是社區青春行動,都凸顯出成都團幹部、團務工作者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使命感和自覺性。

在成華區,記者就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采訪了團區委書記鄭麗。2021年6月,成華區被确定為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區(縣)之一。近一年來,成華共青團首創打造成華團團young宣模式,提煉形成18篇基層團建課題報告、20餘項特色亮點工作,部分經驗做法獲團省委研究課題立項,被團中央和省委市委登載推廣。

怎樣理解青年和城市共成長?如何把這個命題貫穿到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中?鄭麗表示:“用一句話來理解,就是要在基層落地實現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對城市更有為的雙赢效果。具體表現為城市對青年吸引力持續增強,共青團做好青年工作助力城市競争力倍增,青年參與感幸福感不斷提升。”試點以來,成華區累計出台創業就業、住房安居、交通出行等青年人才政策22條,落戶青年人才6萬餘名。

2022年4月,張啟作為成華區青年代表,在團中央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縣級試點總結交流會上作了交流發言。3年前,張啟從甘肅蘭州來到成華區求職,先申請入住了“蓉漂”計劃青年人才驿站14天免費住宿,入職後又住上了成華區打造的首個大型人才公寓“梧桐栖”。在團成華區委的大力支持和推薦下,張啟先後發表論文3篇,獲得發明專利10餘項,榮獲全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号,并在成華幸福地安家落戶。張啟的成長和發展,充分證明了青年和成華的雙赢效果。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4

錦江區慶雲社區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在錦江區書院街街道慶雲社區,記者随青少年事務社工黃冬旭參觀了美麗的社區。黃冬旭是成都人,2020年被團錦江區委招募為社工。令記者感興趣的不隻是黃冬旭怎樣學習出第一期宣傳闆報、怎樣教小朋友養不死花以鼓舞士氣、怎樣與100多名青年因工作建立密切關系、怎樣做到對青少年朋友的提問件件有回音,而是她由内而外透出的對自己工作的那份熱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舊院落翻新過程中,他們組織社區青年和大學生,把地面翻新,給石墩、井蓋、配電箱畫上彩繪,讓老舊院落穿上了新衣裳。黃冬旭說,工作兩年來,她由一個語慢言讷的人變得會與人溝通愛與人溝通,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每天都一臉歡欣地來上班。

團錦江區委以慶雲社區成功入選團中央社區青春行動試點社區為契機,探索團員青年參與社區治理新路徑,形成了獨有的“青春社區”慶雲品牌,讓社區青年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社區的主人翁。

溫江區萬春鎮春江路社區針對擁有青少年3000餘人之衆,引入成都社會組織的專業力量,搭建起社區青春行動下青年與社區“雙向奔赴、相互成就”的主渠道,為鄉村振興、城市社區發展治理注入充沛動力。

成都共青團在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和社區青春行動中,堅持将城市對青年更友好和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相結合,以場景營城理念創新青年社區參與項目,聯合市場主體共建共營青年之家1064個,“15分鐘青年社交圈”逐步成形;搭建成都各類青年社群182個,開展青年社交活動近1.5萬場。圍繞社區和青年實際需求,開發10大類133小類青年社區參與項目,引導青年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同時服務好廣大青年。

從城市到社區到鄉村,雙向奔赴畫風熱烈。

“蓉漂”:城市融入 心與心的碰杯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鲸。

一天上午,記者采訪了4位頗有建樹的“蓉漂”青年,他們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談了融入成都、“蓉漂”不漂的切身感受,令人信服。

劉洋是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雅安人,大學畢業後留在成都,并于2009年開始創業,後主攻無人機無人航空運營。十幾年來,從無到有,劉洋擁有了自己的高科技團隊,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在劉洋看來,成都的本土人口并不多。他讀大學時,成都僅有1200萬人口,十幾年間人口暴增,成都一躍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劉洋特别自豪。在劉洋眼中,成都是個開放又包容的城市,他們作為成都市無人機行業的領軍企業,經常會受邀出席成都各種級别的會議和場合,這保證了他們的研發方向、服務領域緊緊圍繞政府政策展開。“比如成都開大運會,我們用無人機為大運會做安保服務等。再有之前在成都舉辦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十八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我們公司都參與過服務。成都給了我們一個世界級的舞台,讓我們去展示自己,把自己的研發技術融入到這個城市的發展中。”劉洋誠懇地說。

王珩懿是四川天府新區青年人才驿站管理員。近3年來,他所負責的天府新區青年人才驿站年入住量居全市區市縣第一或前三。王珩懿分享秘訣說,自己剛從重慶到成都時也住過青年人才驿站,同理心和共情力讓他在管理青年人才驿站時做到了服務周全:有家的溫暖、有交際場所、有就業指導等。當然,2018年來成都考察,在天府新區首提建設公園城市,青年人紛紛湧來,這也是入住量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其實王珩懿幹什麼都唯旗是奪,特别是在成都兩次疫情嚴重時期,他除負責組織了500餘名青年志願者前往疫情一線展開服務,本人也主動下到疫情防控一線社區去做防控工作,曾經連續30個小時無睡眠。他說:“成都是我的家,為家人服務多累都不累。”

劉克錦來自甘肅,2017年從四川大學畢業後,5個小夥伴決定一起創業,他們在雙流區成立了成都木語青禾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面對創業艱難,小夥伴們很快選擇了退出。關鍵時刻,團雙流區委積極介入,幫助木語青禾解決了辦公場地、啟動資金、創業導師、客戶渠道等困難,呵護劉克錦将觸角拓展到了街區改造和社區場景營造中,為雙流打造了30多個叫得響的社區平台,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劉克錦現已擁有20餘人團隊和300餘萬元年銷售額,其作品先後榮獲20餘項國内外設計大獎。壯大起來的劉克錦為建設公園城市揮灑着不竭的才華。

張秀才是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人。他的公司是成立于2013年5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今年預計年産值1.5億元,正準備在北交所上市。張秀才誇成都是“成事之都”,是萬事都成的“幸福之都”,他回憶說:“我在創業之初遇到波折和困難時,經常是一群同事朋友吃着火鍋喝着啤酒就把解決辦法探讨了出來。在成都這種随性自在的人文環境下,城市融入不是難事。”張秀才還加入了成都市青聯,認識了很多優秀青年,融入更加快馬加鞭。目前張秀才正在團市委指導下,籌備成立一個公益基金,去推進一些公益活動。

劉洋、王珩懿、劉克錦、張秀才作為“蓉漂”青年的代表,他們跟成都已經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積極融入和友好接納中,他們完成了從異鄉人到城市主人翁的蛻變,感受到了心與心的碰杯,做到了與城市共成長同奮鬥。

“蓉漂”已經成為青年新風尚。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以來新落戶青年超過50萬,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曆占約9成。2021年成都新增市場主體達62.7萬戶,總量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其中由18-45歲青年擔任法人代表的占比約75%。成都共青團大力引進發現培養青年人才,積極運營24個青年人才驿站,累計提供床位826個,為外地來蓉求職應聘青年大學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2021年累計服務“蓉漂”青年1.5餘萬人次,推送崗位17萬餘個。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5

團市委“泛存在”孵化空間發布活動

“愛成都·迎大運”:馭歌而行 乘夢而來

成都大運會的口号是:“成都成就夢想。”

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将在成都舉辦,這是成都的夢想和榮耀,也是成都青年志願者傳遞溫暖、展示風采的機會。

涓涓成海,衆木成林。

23歲的張子翼站在成都大運會場區,滿身光環。他曾以青春宣講員的身份參與了成都大運會青春宣講團進校園首站——成都大學站的活動;以成都市大學生代表的身份參與了成都大運會火種交接歡迎儀式;以志願者代表身份在成都大學大運會倒計時100天志願者誓師大會領誓……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一名年輕的老志願者,張子翼是無數成都青年學子的夢想。2018年,正在讀高中的張子翼獲知成都申辦大運會成功時,就立志要做一名大運會志願者。現經過幾輪考試和選拔,張子翼夢想成真。為了做好大運會志願者,他做了很多準備,比如熟知中國曆史、成都文化、大運知識,加強英文聽說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實戰經驗等。張子翼滿懷期待地說:“大運會一定會給成都發展帶來強力推動,作為成都人,我非常自豪和開心。我榮幸能參與這場國際賽事做志願服務,一定謹慎細緻不出錯,盡心盡力做奉獻。我相信我的志願服務能力和英語水平也會得到提升。”

譚莉在一池碧藍的成都大運會遊泳館裡向我們揮手,她是成都大運會志願者管理人員,目前主要在進行志願者的專業培訓、人崗匹配等籌備工作。雖然志願者多數都是各高校選派的骨幹,可考慮到疫情防控,譚莉仍然覺得風險挺大,為此他們已經制定了19個風險預案,來應對管理團龍泉驿區委負責的3個競賽場館的志願者,可謂把保險系數推到了天花闆。譚莉說:“能夠參與大運會,這是我活了30年來的最大榮幸,作為一名團幹部,我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件事情做好,這是政治任務。”

除了服務好賽事舉辦外,志願服務往往也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風尚。團成都市委聯合20個市級部門,啟動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V”笑行動,廣泛引導青年參與城市志願服務,在社會中廣泛營造“愛成都·迎大運”的濃厚氛圍,同時通過志願服務傳遞城市溫暖,彰顯城市文明。截至目前,已開展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8067場,注冊青年志願者人數超過110萬人。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6

東安湖體育公園遊泳場館志願者工作組譚莉彙報志願者工作組運行計劃

可以想見,到六七月大運會如期舉辦時,千年古都成都必将以嶄新的模樣向世人展翅亮相,那麼多如張子翼這般“最靓的仔”,将乘着城市的翅膀,一起奔向夢想的天際線。

創新創業:從筚路藍縷到星辰大海

創新是創業的靈魂。

這群創業青年,有“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的氣魄,他們勇于開拓,敢于創新。

其中,石蕤鋒和李林軍兩位青年才俊,不僅自己投身創新創業,還與共青團密切配合,做了很多團結引領社會組織、新興領域青年與城市共成長的艱巨事。

石蕤鋒是個拓荒者。這位團屬社會組織蓉歐青年貿易協會會長、成都青白江亞蓉歐國家館法國館館長,曾經留學法國學習葡萄酒市場管理,回國後從事葡萄酒進口貿易。2016年,石蕤鋒瞅準了青白江中歐班列的快速便捷,來到青白江保稅區落戶創業。6年裡,法國館已發展到年産值幾千萬元。石蕤鋒記得剛來時,100多畝地的保稅區隻有兩家館,顯得空空蕩蕩,現在卻已擁有30家不同的國家館,青白江區也從僅有保稅區變成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石蕤鋒感歎說自己的成長伴着青白江的成長和發展。在團青白江區委的指導下,石蕤鋒成為社會組織蓉歐青年貿易協會會長,團區委在此設立了青年之家,成立了日常有500人的進口團,經常搞活動做交流,把全區從前比較松散的社會組織凝聚到一起,攜手共成長。

李林軍是新興領域的耕耘者。李林軍現任博拉青聚數創(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擔任成都市青聯常委和新興領域界别主任、新興領域青年聯誼會會長等職。作為有10年職業經曆的建築設計師,李林軍曾參與大量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新兵團城市建設。現響應号召投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今年計劃在蓉投資2億元建設大數據産業基地,目前第一期已在青羊區落地。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李林軍接觸了大量新興領域青年。他說:“成都有600多萬個青年群體,應該善用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們成都新興領域聯誼會自成立以來,團結所有新興領域青年,不管他們是陽春白雪的設計師、互聯網從業者、藝術工作者群體,還是接地氣為城市服務的群體,我們都想方設法對這些新興青年進行幫扶和支持,鼓勵他們為城市建設、社會進步發揮自身才能,發出應有聲音。”

浙江人葉鎮珲大學畢業後在杭州創業,嘗試過各行各業的錘煉,均以失敗告終。2015年他來到成都,随家人種植草莓。2018年,他獨立種植草莓重新創業,雖然受疫情影響有虧有賺,但畢竟漸漸有了起色,這讓葉鎮珲信心大增。2021年,葉鎮珲在溫江永甯八角社區租了80畝地做起了草莓部落,這是目前溫江區最大的草莓基地,目前已經收獲了4茬果,葉鎮珲以屢敗屢戰的創業韌勁迎來了最終破局。更可貴的是他勇于嘗試創新,可能父輩們種植草莓就是為了賣出去賺錢,但他卻以新思路新方法種植無土栽培綠色草莓,以後可能還會種植有機草莓。越過父輩的肩膀,他的目光看得更遠。

成都花仙境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邬晶,采訪這天接待了6撥各級領導來調研産業項目。邬晶最早在家鄉重慶創業,2020年被團溫江區委招商引資過來落地發展,麾下現有十幾家公司,年産值過億,樣樣做得風生水起,比如她的培訓學校孵化了很多網紅達人,花木産業做到了全國的頭部。邬晶說:“我們公司主打新經濟,新經濟最核心的機制是創新,我們不再因循傳統的老闆雇傭員工的舊模式,而是全新打造合夥人模式,把合作團隊都變成了合夥人。像我們孵化的主播都是我們的合夥人和股東,他們自己給自己打工,而不是給我們打工,所以這個公司孵化得就比較快。我們公司實際變成了一個孵化器。”邬晶作為成都市青年創業導師,在大學生創業就業方面做了不少貢獻。她本人非常感恩共青團發掘重視人才的好眼力,以及對她手把手的扶持,讓她在這宜居宜業的地方展葉開花結果,感恩溫江,感恩這個城市。

成都大力實施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築夢工程,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青年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指數居全國第五位,根據《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成都在青年創業者期望創業的城市中排名第二。很多創業青年在成都開啟他們的事業。服務青年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是共青團的職責。為深入實施成都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築夢工程,團成都市委聯合發布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台2.0版,梳理上線孵化載體800家,鍊接資金超過200億元,累計為4128個項目提供孵化服務,在全市布點建設400家“泛存在”孵化空間。借助第十七屆“挑戰杯”在蓉舉辦契機,組織開展雙創活動1140場,展示成都雙創優渥政策環境,吸引青年來蓉在蓉創新創業。

從筚路藍縷到星辰大海,踔厲奮發的石蕤鋒們還在繼續。

成都共青團辦公室(封面故事成都共青團)7

挑戰杯城市推介展-學生觀展


來源:《中國共青團》雜志2022年第八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