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航天員在太空三個月是要做什麼

航天員在太空三個月是要做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23:46:52

今年的4月12日是聯合國确定的第十個國際載人航天日,也是人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59周年紀念日。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号”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完成繞地球飛行一圈後,乘坐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一曆史事件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辟了新途徑。

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

今天,小編就帶領您看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

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吃飯喝水的呢?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一不小心,所有的食品袋都會飛起來。所以,航天員吃東西時,一般都是一口吃下去,特别是容易産生殘渣的食物,防止其漂浮起來對儀器産生影響。在微重力條件下,即使把杯子倒轉,水也不會自動流進航天員的嘴裡。因此,航天員在太空都是用吸管喝水的。裝飲料的容器一端有一個注水孔,航天員用塑料吸管插入注水孔吸飲。

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睡覺和運動呢?

在太空,可以站着睡、躺着睡、豎着睡設置可以飄着睡,當然,航天員也有專門的睡眠區。航天員睡覺時會鑽到固定在睡眠區的睡袋裡。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會出現液體頭向轉移、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變化,為了減少太空飛行對身體的影響,需要在太空中做運動,開展鍛煉。一般的運動器械有拉力器,主要用來鍛煉上肢力量和腿部力量,可有效預防一些肌肉群的萎縮和力量減弱;還有一種是自行車功量計,航天員在自行車功量計上鍛煉的時間和強度與飛行時間有關,一般每天鍛煉1.5至2小時。

失重對航天員身體會有什麼影響?會使人長高嗎?

長期失重會造成航天員肌肉萎縮、骨鈣丢失、視力下降等,所以航天員會通過各種方式,去對抗這種失重帶來的影響。

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椎骨對椎間盤的壓縮狀态消失,因為沒有重力存在,椎骨之間的間距會增大,人的脊柱長度也會變長,所以人的身高相應也會增加。但是飛完5天左右的時間,基本就能恢複原來的身高。

太空輻射會對航天員身體有危害嗎?

在目前人類達到的太空高度,太空輻射量相當于地面輻射的150倍。這些強烈的太空輻射會造成人體免疫功能、造血功能、視力等的下降。

在太空中航天員之間是如何交流的呢?

宇宙中是個真空環境,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遞。聲音的傳播是依靠介質的振動來實現的。因此,在太空中,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之間隻能通過無線電交流。而在飛船艙内交談跟地球上沒有兩樣,因為艙内同樣充滿空氣,能夠傳遞聲波。

太空裡的溫度如何?航天員如何保暖?

與地球的溫度環境不同,太空屬于低溫環境。太空中一個物體的熱量輻射到宇宙空間後,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分能夠反射回來。目前的載人航天,還隻是在地球附近的太空中活動,所以目前隻關注這部分太空的環境。

航天員有航天服,航天服裡具有調節溫度的功能,航天員可以通過調節溫度來保持它的舒适感,所以不會感到熱,但是,航天服是為在不适合人生存的環境中制造的,所以并不會像穿普通衣服那樣舒适。

航天員在太空三個月是要做什麼(國際載人航天日)1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