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孕育生命的根本,而且水資源也是最核心的資源。人類可以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沒有黃金,但是一天也離不開水。正是因為如此,從未來來看,水資源才是各國的終極競争。尤其是内陸地區的水資源,那是尤其的稀缺和重要。所以很多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其實也是鎖定了未來。但是我國在近代卻失去了很多土地,最典型下面這個我國曾經的第四大湖泊,未來還能回歸祖國麼?你可能想不到。
這個湖泊就是齋桑淖爾,在清朝時期,屬于我國第四大湖泊。當時排名前列的有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湖,大清池等湖泊,面積非常大,蓄水量也非常龐大。而齋桑淖爾總面積5500平方公裡,大概相當于很多大城市的面積,而且5500平方公裡湖泊,整個的蓄水量達到660億噸。
什麼概念?大概相當于我國現在内陸湖泊太湖的20多倍,可見齋桑淖爾的龐大。在古代,齋桑淖爾是西北地區最為重要的湖泊,從齋桑淖爾這個名字其實可以看到,實際上蒙古語的意思,就是管理這個地區的官職,以官職來命名,可見其地位。
而且當時蒙古準格爾部落,主要的放牧點就在齋桑淖爾及其周圍區域,因為龐大的湖泊,加上流入的河流,形成了更加龐大的水域面積。周圍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尤其是漁業資源,也是非常多。再加上齋桑淖爾平均的深度超過11米,這裡還可以通航,進行水産養殖,以及捕撈,有專業的漁民等。
所以齋桑淖爾是西北地區的一個水資源彙聚之地,滋養了很多少數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是我國最重要的湖泊了。但是清朝末年,沙俄不斷在西北蠶食,本來齋桑淖爾沒有在任何條約中割讓。但是沙俄強迫清朝政府簽訂條約,曲解條約内容,将齋桑淖爾劃入被割讓的範圍,最終我國失去了這個曾經的第四大湖泊。
那麼未來來看,這個5500平方公裡龐大湖泊,還能回歸祖國麼?你可能想不到。從短期内看,現在齋桑淖爾所在的哈薩克斯坦,跟我國完成了邊界劃分,而且簽署了邊界條約,所以其實現在想要改變,那是非常難的。
但是從長遠來看,分久必合是曆史規律,那也是無法改變的,而且更為直接的是我國國力不斷提升之下,國家崛起重新成為東方主導。這種情況下,未來跟周圍國家的融合,使得邊界的劃分會不斷突破,所以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對于此,各位讀者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跟小編探讨哦!
歡迎關注【揭秘曆史的真相】,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曆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