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理解。那麼,今天我們書接上文,繼續帶大家讀《論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是什麼意思!通常人們把它翻譯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愉快嗎!
難道就這樣簡單!這個翻譯,倒沒什麼不對,但是,卻看得我們不明所以。上一句剛講了學習,怎麼這句突然來了朋友?實在有些不明覺厲。
《論語》作為一部經典,有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裡面字字珠玑。一部經典的第一句,我們可不能光背背就好,一定要深入思考,這才叫讀書。實際上,它和跟《道德經》的第一句一樣,都不同凡響。
那麼,這句話應該怎麼翻譯呢!
我們先來看儒學大家朱熹在《論語集注》的理解。
朋,同類也。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衆,故可樂。”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無奈,朱熹用了文言文,我這裡簡單翻譯一下。
朋,就是同道中人。
從遠方而來,那麼近處的也是一樣的。
教别人一些好的東西,自然追随的人就很多,因此值得高興。
悅是默默開心,樂則是表現出來開心。
看了朱熹的解釋,我們大緻可以了解到,該句大概就是說,有至于學我道的人,從遠方趕來,或求教,或探讨,這确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看吧!聖人遇到開心的事情,也是會笑的。
那麼,為什麼有朋自遠方來會這麼開心呢!我們就得了解一下當時的孔子的所處環境。
孔子一直在宣講自己的那一套道理,他其實也是希望自己能夠被認可的,畢竟好東西它想分享。好不容易,自己的學說,被遠方的朋友認可了,人家還專門來求教、探讨,能不開心嗎?說不定,還能借此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到,他寶藏般的思想。畢竟好東西是要分享的嘛!孔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最後,我們和第一句連起來捋一捋,下面是我們粗淺的理解。
學了很好的東西之後,需要不斷地在合适的時候和地方實踐,幫助了别人,自己也到了提升,内心很開心。這些行為被被人傳揚後,遠方的同道中人來一起探讨、求教,我實在難以抑制内心的喜悅。
好了!今天的讀論語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駐足來閱讀。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指正探讨。明天我們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