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徐語楊
經過酷暑的淬火,人間迎來深沉盛大的秋天。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戰國時代宋玉《九辯》起,漢語文學開啟了對秋天的慨歎。秋季與辭賦從此也緊密聯系,深刻影響了後世文學。辭賦,由此印上了秋天的烙印。
賦文體大氣華美,體物寫志,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雙重優點。一千多年前的秋天,蘇東坡與友人進行過一次水上秋遊,“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次美好的經驗,如此精妙地傳達給千年之下的我們,正是通過賦文體《前赤壁賦》。宋代另外一位大文豪歐陽修也用賦文體刻畫過他所體驗的秋天——在《秋聲賦》中感慨“天之于物,春生秋實”。
九月,封面書單采取了專題的形式,集中閱讀曆史上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我們向《蜀藏》叢書主編之一、川大曆史學教授李勇先,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作家蔣藍等人請教,并盡多查閱國内相關出版社,整理出這份司馬相如專題書單,以飨讀者。
提到司馬相如,普通大衆首先想到的是他與臨邛(今成都邛崃市)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鳳求凰”的愛情故事。關注文學的讀者會特别關注他的文學成就——其所著《子虛賦》《上林賦》《谕巴蜀檄》《難蜀父老》《谏獵疏》《封禅文》等皆為傳世名篇,被譽為“辭賦之宗”,又有“文宗”“賦聖”之稱,曆代備受推崇。不過,有深入研究者會提醒我們,司馬相如還是漢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正如《鳳凰琴歌 : 司馬相如傳》(作家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作者洪燭在書中寫到的那樣,人們對司馬相如的聚焦多是“野史中的情聖,正史中的賦聖”,往往忽略了他還有第三重角色:“安邊功臣”、“開邊功臣”,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先驅探路者之一。
司馬相如在年少時就有很高的理想抱負。“司馬相如既不滿意于做一個著名的情人,也不滿足于做一個優秀的文人,他更想做的是蔺相如那樣的政治家、外交家,這是少小替自己改名時就樹立的理想。”洪燭寫道。
理想要想在現實中開花結果,還需要足夠成熟的環境條件。漢景帝末年,蜀中才俊司馬相如遊學京師,擔任武騎常侍。由于景帝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滿懷文才卻沒有得到賞識,他藉口生病辭掉了官職。之後又返回成都,遊曆臨邛,因緣際會之下娶妻安家,這一等就是十年。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正是誕生在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一段愛情佳話,成為曆史上著名的“情人”。
曆史迎來了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也等來了他的伯樂。漢武帝勵精圖治、知人善用,漢王朝迎來了文景之治之後最強盛的時代。為徹底消除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對漢朝的長期威脅,漢武帝在厲兵秣馬積極備戰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寫于十年前的《子虛賦》,大加贊賞,立即召見了他。遇到伯樂的司馬相如,借《上林賦》刻畫出他心中一代明君的形象。這篇賦說到了漢武帝心坎上。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君臣關系“蜜月期”由此開啟。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建元六年(前135),漢武帝同意了唐蒙上書征夜郎之兵以制越的請求,派他從巴蜀地區開鑿南夷道以通夜郎。但唐蒙的激進,讓這個任務進展緩慢。在此情形下,漢武帝啟用了司馬相如,他較為熟悉巴蜀和西南夷的情況,且理解漢武帝的戰略意圖。司馬相如臨危受命,成功開通了到夜郎的南夷道。受到南夷道開通的鼓舞,漢武帝決定開通西夷道。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再次派司馬相如持節出使西夷。司馬相如首提并實踐了對西南夷地區的“羁縻”政策,向漢武帝谏言在西南夷地區效仿秦朝設置郡縣進行治理。
司馬遷詳細記載了司馬相如的功勞:“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請為臣妾,除邊關,邊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為徼,通靈山道,橋孫水,以通 邛、筰”,在“西夷邛、筰”之地“置郡”設縣。可以說,司馬相如在開拓西南邊疆、促進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開拓者。
不過,人生起起伏伏,司馬相如也不例外。在出使西南夷之後,司馬相如再也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司馬相如仍然生活在天子腳下,“但與漢武帝已貌合神離,從他的《長門賦》《美人賦》,能讀出《離騷》的味道。司馬相如為開通南絲綢之路所作的貢獻,要麼被遮蔽,要麼被低估。”洪燭寫道。
同時,司馬相如還是一位教育家。《漢書》中說“司馬相如遊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于世,鄉黨慕循其迹”,“相如為之師”,司馬相如對培養巴蜀後進、提高巴蜀地區教育文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漢初蜀地學術文化能夠“比肩齊魯”,司馬相如居功甚偉。
作家蔣藍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在他所著的即将出版的《成都傳》中,收入了一篇長文“司馬相如的琴與劍”。在文中,蔣藍梳理了司馬相如的一生曆程,并特别分析了其性格特點、思想形成、人生事功與蜀地之間的深厚關系。蔣藍特别強調,司馬相如在漢代邊疆的開拓方面,建有不亞于張骞出使西域的奇功。此外,他還提到,蜀地多才子,川中出奇人。揚雄的《方言》指出:“一,蜀也,南雄謂之獨。”所謂“一者,道也”,标舉其峭拔其上、獨立于世的雄奇,這樣的人一旦出世必将一鳴驚人,旁人無法學習。如果以此看待蜀地的才俊,司馬相如無疑是證據鑿鑿的第一人。
1.《史記》(“文白對照”本)
司馬遷撰,陳曦等譯 中華書局
研究司馬相如,必讀《史記》。在《史記》七十列傳中,為巴蜀地區的個人立傳,隻有司馬相如一人。司馬遷對司馬相如的記叙,比對同時代的經學大家董伸舒的記叙篇幅大得多。由此可以想見司馬相如在司馬遷眼中的地位和分量。新版“文白對照”本《史記》,以最新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為底本,保證了學術可靠性、文字準确性。同時,采用對開面左面原文、右面白話譯文的排版方式,嚴格對應,幫助讀者克服文字障礙,獲得良好閱讀體驗。
2.《司馬相如集校注》
朱一清、孫以昭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此書以明汪士賢輯刻漢魏六朝諸家文集二十二種·司馬長卿集為底本,參校《史記》《漢書》《文選》《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在注釋上力求普及,多數未取《史》《漢》《選》舊注疏證,适合普及閱讀。
3.《司馬相如賦的美學思想與地域文化心态》
李天道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華齡出版社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贊歎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将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放在一起作專節介紹,并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這本書是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學術叢書之“辭賦學”一種。書中緊扣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辭賦的美學思想進行現代文學話語背景下的闡述,并詳細解析其中的地域文化心态。
4.《司馬相如全集》
李勇先主編 巴蜀書社
書中将曆代所編總集中有關司馬相如集的内容進行彙輯整理,包括(明)汪士賢輯校《司馬長卿集》、(明)張燮編《司馬文園集》、(明)張溥輯《司馬文園集》等。宋元明清時期,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故事為原型,創作了許多戲劇作品,現存至少有三種明刻劇本,如(元末明初)佚名撰《司馬相如題橋記》、(明)丹邱先生撰《卓文君私奔相如》、(明)孫柚撰《新刻出像音注司馬相如琴心記》等劇本。此外,司馬相如所作《凡将篇》、日本和字印本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卓文君《司馬相如诔》等,在本次整理、編纂《司馬相如全集》時也一并編入其中。以上所收文獻,都是從海内外相關圖書館收集的難得一見的珍品,為人們全面、深入研究四川曆史文化名人司馬相如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5.《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
許結 著 中華書局
司馬相如作為漢賦文體大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賦體文學,司馬相如是繞不開的根基性人物。本書彙集作者撰賦研究論文十八篇,旨在通過文化的視全面闡釋賦的産生、發展與衍變,并探讨賦體文學與政治、學術、宗教、制度、外交科技、禮俗、藝術文化等方面的關聯。
在古典文學創作領域中,賦體最能體現政治文化氣象,且含有豐富的文化與制度的内涵,其反映于創作則在“賦兼才學”與“體國經野”的特性,這是本書所要闡發的主旨。而在具體研究中,作者對賦與都市文明、賦家與禮官、賦的方志價值、京都賦與田園詩的承變關聯、以及從行人“賦詩”到文學到外交之關系的思考等等,又顯然不僅限于賦域,而具有拓寬研究思維與延展研究内涵的意義。
6.《一代辭宗司馬相如》
張大可著 商務印書館
本書是張大可先生《史記疏證》系列套書之一。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司馬相如列傳疏證》,内容分為:題評、集注、立目講疏、語譯、集說五項。“題評”主要取自張大可《史記全本新注》和韓兆琦《史論題評》,題解與題說大意。“集注”是用白話解讀原文釋意,以當代注家為主。“立目講疏”中則包括對于文本的辨析、考證、研讨,以及考古新成果、文獻新發現、史事補述等,融彙古今人的研究成果。全篇注文後為“語譯”,最後為“集說”,從各方面進行宏觀疏解。第二部分為《論司馬相如》,主要記述了司馬相如的諸多事迹,闡明了作者對司馬相如其人、其文學成就的評價,以及《史記》為司馬相如立傳的曆史意義。
7.《司馬相如集(中華文史名著精選精譯精注·全民閱讀版)》
費振剛、仇仲謙導讀 鳳凰出版社
本書從《漢書》《文選》等書選取司馬相如的經典名篇《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上疏谏獵》《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封禅文》《哀秦二世賦》《大人賦》《美人賦》等予以注釋、譯文。既有助于讀者正确認識司馬相如作為各體兼長的文學家在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和創作才能,也有助于對漢代文學做全面考察并做出準确評價。
8.《鳳凰琴歌 : 司馬相如傳》
洪燭 著 作家出版社
作者對司馬相如的生活軌迹、為官的理念、情感理念以及人生态度均有獨到的認識與見解。如認為“司馬相如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追求者,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愛情理想、政治理想、文學理想,是他人生的三要素,他的一生中所有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與此息息相關。有的理想他追求到了,使美夢成真,有的理想卻失之交臂。
9.《天下文宗司馬相如》
鄧郁章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司馬相如是一位具有“非常之人”性格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對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貢獻巨大。但他的文學作品、政治主張、思想行為,後人評論多不一緻,争論、褒貶針鋒相對。本書作者鄧郁章運用前人和時賢的研究成果,對司馬相如一生的是非作了全面、客觀的介紹評說。
10.《古琴叢談》
郭平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相如文君一段佳話,為才子佳人故事留下範本,也為古琴曲《鳳求凰》增添了動人的傳奇故事。“琴挑文君”的背後,是古琴在我國綿延的文化傳承。作為曆史文化遺存,古琴堪稱博大精深,美不勝收。它由曆史上那些美麗的心意創造而出,并與愛美的中國人相伴千載,成為不朽。本書以古代文人雅士故事串聯古琴曲與古琴知識,書中不乏真知灼見,文筆清雅動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